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探析

浅谈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7

浅谈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探析

"

论文关键词: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高等教育

论文摘要:立足于终身教育的宏大背景下?作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理应变革其传统观念?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管理体制及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思想一经提出,就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内涵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教育价值观,不窗为教育领域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实施终身教育,必须协调各级各类教育,既包括各种正规教育,也包括各种非正规、非正式教育,构筑起终身教育的“立交桥”。在此宏大背景下,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其功能观、人才观、质量观等也必然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一、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时代发展的理性诉求

上个世纪50年代,全球经济在经过二战重创后逐步复苏,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获得了一长足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进人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知识的增量更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并迅速向传统产业广泛渗透,催生出许多新的重要产业。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方兴未艾。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知识、信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资源,知识经济取代传统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新热点。置身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只有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收集、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迅速老化的知识,获得新的生存技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

人类关于终身教育的思想早已有之,但是,对于该思想的系统论述却是近代的事情。1965年,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的保罗·朗格朗提交了终身教育提案,这一理念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和采纳。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由此得以确立,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各国纷纷开展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并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美国早在1976年修订高等教育法的时候,就在其中以专门的部分规定了终身学习的内容,随后颁布了《终身学习法》{Learning Act}。日本在1990年也制定了《终身学习振兴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韩国的终身教育法是1999年通过的。我国也在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

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顶点,它可以向人们提供受用一生的知识。因此,传统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或者“学科教育”,它重点强调“知识教学”。终身教育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狭隘学校教育中拓展开来,使教育的外延大大扩展,学校教育并不是教育的终结,恰恰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一个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参与学习。正如世界银行在2000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高等教育是现代世界中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须品。”

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高等院校在知识的创造、积累、传播和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然而,正如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ChristopherK " Knapper)与阿瑟.J。克罗普利((Arthur " JCropley)所言,我们往往认为,推行终身教育的最佳方案,仅仅是通过设计特殊的成人教育计划,提供部分时间制造学习机会来实现,而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高等教育的学生主体仍将是中学毕业后直接进人高等咤校的传统全日制大学生。给这些人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它不仅对人们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的学习内容也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汹涌浪潮,高校必须应时而动,变革传统的以知识授受为己任的教学观,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前助理干事纳伊曼指出:“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儿能很快和准确地找到他不知道的东西。在各级教育体系里,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的人们估计用80%的时间用来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的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话,这种比例将来一定要根本改变”。学生只有获得不断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受惠终生。"

三、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

1. 改革课程设置:宽口径厚基础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整合与优化,强调“宽口径厚基础”。这里的“基础”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还应包括基本学习能力和完善发展的个性。在当前的信息社会,知识信息的总量与日俱增,这就要求高校教学必须摒弃过去那种仅仅着眼于具体知识传授的传统做法,重点将课程中具有广泛价值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另外,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提倡“宽口径”培养是目前高校课程改革的另一趋势。所谓“宽口径”是指课程设置要综合化,打破传统专业教育以某一学科课程为主的封闭模式,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特别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其终身学习能力。

2.改革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主体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多元互动的参与式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和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以之促进学生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灵活选用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基于工作的学习、经验学习、工读交替制课程或合作教育、服务性学习、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同伴学习等,培养学习者的自我判断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另外,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发挥各种专业社团、民间团体等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3.改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学习技能,是终身学习的前提和条件,它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它“照顾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增加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综合性以及与现实社会各类问题的相关性,提高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与思考程度。”一个人要想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终身学习者,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高等院校一方面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这不仅可以使校外学习者受用,而且也可能让全日制学生真正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学习。教学的各个环节也可以通过网上进行,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4.改革管理体制:弹性学分制

高等院校应当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权,以便培养其终身学习所必须的选择、判断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学籍管理上,我国不少高校虽然进行了学分制改革,但是,由于课程、教师等资源不足,往往采取折衷的学年学分制,学生事实上并没有选课的真正自由,最终所谓的学分也只能沦为一种形式。高等教育应当实行弹性化学制,进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完善校际间的转学、学分互认、跨校选修制度,尊重实践性经历,认同实践学分等。在课程结构上,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安排课程,制定多种培养计划让学生选择,允许学生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兴趣自主设计主修课程,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应逐步实现个性化、模块化。针对每个学生个性、能力、兴趣和学习背景的不同,设置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课程;或者将一门学科课程划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模块单元,以利于学生灵活进行工读交替学习。

5.改革质量标准:综合素质与终身发展

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高等教育质量观经历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的擅变。当前,高校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观。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个人的素质远比他究竟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因为,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他所需要的知识,能够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迅速变化着的社会需要。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也起着关键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指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格力量”是21世纪教育的中心特征。181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职业选择,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适应和亡变能力。因此,高校要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为其日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无锡情
由圆和直线联想到的
守护树
笑的真谛
回忆
泪,流在她心里
祖国在我心中
和蔼的眼神
人生因奉献而美丽
假期里发生的一件事
爱我贺州清洁美丽和谐
难写的周记
我们的小学
色彩斑斓的春
我的读书生活
关于高校离退休老干部沟通技巧
试论高职汽车专业考试形式的改革与探索
试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浅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教学方法与模式
试析牛津大学的学院制和导师制及对我们的启示
关于大学生成长历程与学习倦怠根源
试析高职法律文秘专业职业岗位研究
试论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立足校本优化作文教学途径
试析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
关于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关于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试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
试论市场经济实践的产业经济学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
关于实验教学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林肯的第一次就职演说
演讲稿的写作
微笑着面对生活──怎样写演讲稿
浅谈演讲的入题、破题、点题
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孙中山演说:“民权主义”
巧言话精神,妙语促统一──郁慕明中国人民大学之行演讲赏析
谈谈如何写好演讲稿
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节选)
怎样提高演讲技巧
“每一位公民,都应有一种受到平等关心和尊重的权利。”──当代美国法理学家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演讲基础知识
伏尔泰对教会与国家关系的见解
在莫伯桑葬礼上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