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构建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1)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成为创造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他的贡献率远远大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贡献率。因而,人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实用性及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建立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势在必行。但我国目前尚处于向国内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和引进人力资源会计的阶段,行之有效的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方法体系还没建立,财务报告中也不要求提供人力资源的有关信息,实务中更没得到应用。并且在多方面传统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着分岐与冲突,对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也有诸多不妥,这决定了人力资源会计不能继续沿用传统会计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必须修正、重构传统会计理论,构建一套新型的适合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与核算体系。
一、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理论冲突
1、会计假设方面的理论冲突
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在接受传统会计假设的同时,又兼具了一些特殊的前提假设。①人是人力资源的载体;②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组织资源;③人力资源效用的发挥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产生不同的经济价值,也即其价值受组织管理方式的影响;④人力资源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⑤信息重要性假设。因此,传统会计假设应当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便推进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创新。
2、会计目的与对象方面的理论冲突
不同的会计假设使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目的与传统会计产生了差异。人力资源会计具体目的,一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人力资源的信息,例如人员的编制数量、雇佣渠道以及企业人力资源应具备的“质”与“量”等,这是传统会计无法解决的。二是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正确的决策信息。三是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合理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在企业内形成一种爱才、重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可激发职工的活力和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向社会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企业在实现经营目标——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又占有使用人力资源,不可避免地肩负着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目的在于用人力资源的创造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提供详实的人力资源数据,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者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会计目的突破了传统会计目的的限定,构成了其独特的目的。
而传统会计提供的只是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状况和变动情况,核算目标是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对象是人力资源会计中人力资源的价值运动,包括作为价值运动起点的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作为价值运动终点的与投入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的产出两方面。传统会计则以企业的物流,资金和信息为会计研究对象,将人力资源投资计入当期费用,这不仅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且将人力资源支出费用化,必然使各期盈亏报告不实,导致决策失误。因而,人力资源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关于会计对象不完整的缺陷。
3、会计核算原则的理论冲突
人力资源既具有商品的共性,又具有商品的特殊性。将人力资源列为会计核算的对象,在核算过程中除了遵循会计的一般原则外,又赋予了一般核算原则新的内涵,同时还兼有特殊性的核算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人力资源会计需正确反映人力资源投资支出及其受益情况并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对于支出情况应按其受益期合理摊销,属当期或以后各期应予以确认或采取其他方式在受益期确认,以此避免信息失真。
(2)谨慎性原则。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对人力资源评估处理时,不能少计可能发生的费用与损失,置换正在使用的职工所估算的支出,在适当范围内可多计,但不得多计可能实现的收入,使企业能够有一定的备抵准备,减少职工因突然离职而带来的损失。
(3)效益成本原则。在使用人力资源过程中,不仅能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能实现价值增殖。基于效益成本考虑,在核算时对决策意义不大且核算成本较高的项目可不予以揭示。
(4)有形资产核算原则。作为人力资源的载体的人是有形的,人的劳动也是有形的,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是通过对人实施提高生活质量、医疗保健、健身娱乐等维护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应遵循有形资产核算原则。
(5)原始价值核算原则。人力资源原始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取得的招聘费、教育费等一次性费用支出;二是使用过程中支付的维护支出。
新会计准则实施需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一次升旗仪式
- 掌声
- 分别不哭
- 我家几十年的变更
- 暑假趣事
- 爷爷和“老爷牌”洗衣机
- 快乐的野餐
- 发现
- 我学会了玩滑板
- 打篮球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妈妈的眼泪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第一次做主持人
- 感受父亲的爱
- 物权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 小议民诉法中的“诉权理论”
-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 修订民事诉讼法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 民法典的立法程序问题
- 民法上的“停止侵害请求权”
- 情事变更原则之理论与实际——债法之比较研究
- 评民法、商法和经济法的相互关系
- 民事裁定上诉审程序之检讨
- 对追究上级主管部门连带民事责任的法律思考
- 欠款案件诉讼时效及举证责任的分配
- 存款合同已履行,利息属实际储户
- 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
- 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应超越严格体系化思维
-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中)
-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段的教学设计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之一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三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之一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之二
- 去年的树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之一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之一
- 《乌塔》教学设计之五
- 《乌塔》教学设计之一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之二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二
-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