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创新探讨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创新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创新探讨

"

[论文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堂教学语言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做出适当的改变。由于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课程,因此在保持基本观点不变的情况下,要结合非专人专题讲座的形式,在思维创新、专题设置、课堂语言表达上进行教学新话语探索。

[论文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 新话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中,其语言越来越精致、老套,即使一些历史伟人或权威学者的真知灼见也在长期的重复中味如嚼蜡,且现行的教学语言与当代学生的平时用语交汇不多,与学生有了一定的心理距离。因此,老调要弹出时代感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高课堂可听性的重要内容。曾获多项全美教学奖的新泽西州立大学肯·贝恩博士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中提出:“想懂得教学成功的秘诀,我们必须既研究原则,又探索技巧。”本文就是在现有把革命范式转变为现代化范式话语体系;把历史事实,上升到历史认识,然后提炼出历史话语;把规范的、理论性文本语言转换成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多媒体语言等多种研究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设置专题和强化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原则与技巧的探索。

一、创新思维形成新话语

1.多维解史。即通过历史的各种视角变化来解读中国近现代史。大小系统的转换是常用法,它把历史事件放入更宽广的历史背景中去解读。如表述蒋介石实行独裁统治时,可把它放到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影响大背景中去考察。当时混乱转型中的中国需要蒋介石这样的军事强人过渡。可惜他没意识到,也没给转型后的广大民众带来热盼的美好生活,最终走上了封建老路。类似这样的放大就可能获得许多历史新解读。当然,阐述历史事件也可以小见大,即用一些能说明问题的微观历史事件来补充说明一些重大历史缘由。如在叙述戊戌变法败因时,可从光绪帝无法如愿选择皇妃等私事,来说明靠一个性格懦弱又无实权的皇帝是无法完成社会利益大调整的,这种“小”比笼统的“大”更能说明问题。反证法也是很好的方法。一般而言对历史的说明通常用正证法,但反证法能更吸引学生的关注。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重描绘革命的对手。例如,适当详述张灵甫等国民党将领不畏生死的硬汉性格及能征惯战的经历,在此基础上简述他们在国内战争中的失败就能更好地反衬我军军事战略的正确和人民的力量。

2.穿越解史。就是把当今的现实与过去的历史做一些有机联系。历史穿越可运用纵向的以昔谈今法和横向的对比显距法。课堂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假设过去的某种历史条件的改变会产生的社会变化,或让学生根据过去的历史和目前的现状来展望社会某一热点问题的未来状态。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课堂教学语言的创新理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又如通过伊拉克、叙利亚城市游击队和埃及城市示威,动摇或推翻政权的事例,与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比较,补充说明农村革命道路成功的中国特色。

3.史外解史。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论历史》中提出,历史学家应该穿透政治事件的历史表层,揭示那些隐蔽在下面的、影响集体存在的力量。这种穿透可以通过把其他学科融入历史来形成一片新话语力量。史外解史可采用以喻解论法,就是把一些重要的观点用一些比喻来解读。如说明君主专制在封建中国的状况,可把自给自足的小农分布在广袤的国土上比喻成一盘细沙,这需要一种极强的“粘合剂”才能使之成为有力量的砂轮,即国家。这种“粘合剂”中重要成分就是能操臣民生死的封建君主制。如在此基础上制成PPT图片会使抽象的理论更直观。史外解史还可采纳其他学科法,如用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等一些学科的概念、定理来说明一些历史现象。如核物理学中的“铀临界质量”概念,表示当铀块足够大,只要使半数中子在其中成双倍复制,这个过程就可自动维持下去。把这一核裂变的物理现象推到社会中就可能形成“人们的特定行为取决于有多少人参与这一特定行为”。也就是当参与某一活动的人数达到一个团体的一定数量(一般为半数以上)的临界点,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员加入,反之人会越来越少。这原理可从一个侧面加深理解为什么社会主义改造会超出人们的预料,仅三年就顺利完成。

二、设置专题产生新话语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评品三国的每一回中,都集中谈一个问题,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谈历史,以历史述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进行理解教学,你需要做到这两方面。一是限定你所教的内容,强调最重要的内容,略掉或浏览一下其他部分内容;二是围绕重要观点组织你要教的内容,而且课本中没有的要详细阐述。”在30多课时中完成170多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其中1/3学时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师常处于顾此失彼或蜻蜓点水的无奈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选择性的专题教学已成趋势,它能在相当程度上帮助减少老话重提的概率和教学新话语的产生。

专题教学最好能采用非专人的形式,即把书本内容根据教学重点和相关性原则组成几个专题,由同一名教师讲完所任教学班级所有教学专题。这样的方法克服了专人负责一个或几个专题题目讲座带来的三个局限:一是专人专题的教师轮转讲课虽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新鲜感,但一般的高校学生在短时间内较难适应不同教师在同一门课中走马灯似的轮换,同时它也会影响部分学生对课程的贯通性理解。二是专人专题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为细化和深化,但在相近时间内大量重复同样教学内容会使教师的讲课激情递减,形成教学疲态,不利于新话语的临场发挥。三是专人专题教学给学校的排课造成很大不便。而实行非专人专题讲座的关键是选好专题,对此需把握三个原则:第一是“三合一”。专题的确定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教师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学生的需求三者相结合。教学专题设立要体现“三个历史必然”等国家教学目的,同时结合教研室教师的专业科研背景,这样有益于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师教学新话语。还要与学生的接受实际相结合。第二是“能收放”。现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专业素养,对许多专业的问题有相当的理解和研究。因此,专题需留出一些教师可以用自己研究成果发表新话语的空间。“能收放”还要求专题名称有一定的想象力。如“中国的八年抗战”的名称太直接,如改成“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名称后,其专题所容纳的时空被打开,教师可有更多的解读余地。“能收放”更要求各专题的内容有一定的独立性,教师在围绕专题展开的各部分内容中能找到自己切入的讲授角度,并能根据讲座的实际状况灵活删减,但又不使学生感到系列讲座的零碎和无体系。第三是量合适。专题太多会导致多而不专,旧话增加。专题太少又会形成专而面窄,新话语没法充分展示。20多课堂教学课时,一般8个左右的讲座比较适当,每个讲座3节课左右。

调整后的教学体系结构中还要留出一定的师生对话空间。教学新话语不能单纯由教师在书斋中冥思苦想而成,需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问和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先做好计划,循序渐进地提问与讨论,产生思想火花,形成新话语。 "

三、加强课堂语研究发出新话语

1.导入语的出人意料。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如果与学生原有知识似曾相识就会极大减弱学生听课兴趣。因此,不落俗套的导入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有谚语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图片语导入、音乐语导入、悬疑导入等各种形式。关键是导入语要能离题较远、实质关联,学生又感兴趣。如课程开始时先介绍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的故事。他把一生聆听到的一万多名临终者的人生遗言总结在自己墓碑上:“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这样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性。

2.过程语的形象生动。过程语是课堂语言表达的主要部分,它至少具有五个特性。一是人物鲜活性。“在一个正在解体的社会中,它的成员的灵魂分裂是以各种不同的形状来表现的,因为这种分裂发生在行为、情感和生活的每一个方式里。”所以,课堂教学应能反映这些历史人物的正、反及多侧面。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不仅是影响历史进程的人,还应有底层民众心态等描述,只有两者结合,历史的表达才能具有灵性。二是事实发散性。历史事实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而成的,真实又是历史的生命所在。旁征博引能使教师叙述的事物更接近事实本身。课堂教学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论述可拓展对历史理解的宽度,而这其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话语。三是观点新颖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基本观点要服从国家意识形态,但不排斥对基本观点补充新例证和对一些非基本观点的新解读。这需借助自己或他人历史研究的成熟成果,努力克服当今历史研究与课堂教学和教科书脱节的问题。四是解读通俗性。也就是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需要以自身的专业科研为基础。只有深入的专业研究才能讲出通俗的专业语言,否则课堂教学有可能走向低俗。通俗的语言就是自己的语言、大众的语言、时代的语言,是符合当下的一种灵活性历史解读。通俗的另一重要表达可借用PPT等直观展示来使复杂的口头描述简单化。五是语言美感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严肃性的要求下,教师们往往小心翼翼地表达,却使课堂语言日益枯燥。课堂语言美需要教师能综合文学语言的丰富多彩;哲学语言的高屋建瓴;科学语言的精确条理。尤其力戒课堂大量使用学究式用语。语言美的最高境界是幽默,近代中国是衰败的历史,教学中常透出一种压抑感、沉重感,我们要在反思中调侃,轻松中明理。课堂中的幽默主要是语言在丰富联想基础上的巧用、妙用。尤其是同音不同义、同义不同音、转移、倒置、重新搭配等方法的使用。

3.结束语的令人回味。小结最好如画龙点睛般在最后时刻一点使整个龙生动起来。因此结束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当时的教学环境做出设计。如讲到近代中国一次次改革和革命的努力失败时,可给同学看一张一个人在迷雾中行走于山谷的照片,指出这就像当时的中国,处在迷茫中,不知道出路在何方?此外,富有哲理的语言也是很好的表达,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呼唤新话语。庄子在《秋水》中提出: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害已。吕思勉先生对此句话的解释为:“谓明于原理,则能知事物之真相,言能知事物之真理,则能知其处置之方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堂教学语言的各种创新方法要建立在教师真正理解课程内在原理之道的基础上,处理好国家要求、专业研究与学生需求三者的平衡。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历史新话语要新在史料、新在思考、新在解读,常思常新,永无止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紧张的十分钟
家乡小镇
我的理想
交通安全
我爱画画
无题
在比赛中成长
练毛笔字
当官的烦恼
秋游连续剧
悠悠母校情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看《鲁滨孙漂流记》观后感
宠物世界
和月亮聊聊天
劳动局副局长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集团公司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事迹材料
学校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铁路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事迹材料
市政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村党支部创先争优典型材料
乘务长先进事迹材料
烟草公司销售部先进事迹材料
转业军人先进事迹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中铁总公司优秀青年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争做知识型职工标兵先进事迹
农机局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市审计局干部事迹材料
试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
试论英语语言学发展概述
试论中学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
对部门决算草案审签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以经营审计为主题在参与中发挥内审优势
创业板内部控制审核风险成因分析
浅议语料库语言学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
浅析从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角度看动物习语的翻译方法
原始凭证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环境下的医学英语教学实践
试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浅论跨文体交际中外来语词汉语翻译方法的演化
英语语言学习的僵化现象及相关问题探析
审计独立性之我见
读《老人与海》有感
《蜀道难》备课笔记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写作特点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学资料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蜀道难》赏析
《送友人入蜀》解析
不落的太阳──读《老人与海》
让不和谐奏出美丽音符──谈《老人与海》的课堂教学
读《老人与海》有感
《蜀道难》赏析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蜀道难》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