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文明史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简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文明史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

[论文摘要]文明史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熏陶和培养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文明史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角度,探讨对文明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的意义、思路与方法。

[论文关键词]通识教育 文明史 高校

随着通识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全国很多高校高度重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基于文明史课程蕴涵的丰富素质教育资源和优势,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很多高等院校高度重视文明史类课程的作用,相继把文明史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全校公选课或通识课开设,并围绕如何使文明史课程更好地发挥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平台作用;如何开展文明史教学和改革;如何对文明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如何构建具有本土学校特色、实用性强、简单明了的文明史通识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和探究。基于文明史课程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文明史课程特点及学生的现实需要对文明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构建的角度挖掘文明史的人文教育内涵,从理论角度深化对通识教育理论问题的认识,对于构建文明史课程教学体系,完善文明史课程教学内容,解决文明史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推进文明史教学改革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文明史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的意义

文明史课程以其独特的全球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的产生演进过程、社会历史沿革和发展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断代史、一般国别史、通史或研究专题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完备的课程体系、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文明史课程教学中,我们看到传统的教师单纯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文明史课程的教学要求;文明史通识课程的受众多是理工科的学生,没有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对文明史兴趣不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对授课教师最大的考验;国内流行的文明史教材和论著种类繁多,体系、内容、结构、论述视角存在很大差异,由于不同文明史教材的独特结构和理论视角不同,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资源整合的难度很大;文明史课程包容性极强,选择怎样的知识讲解线索既重要又难以把握,而且文明史课程一般学时不多,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难以展现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全貌。因此,对文明史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结合文明史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对文明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在充分考虑文明史授课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线索阐述世界古代文明精彩的发展进程,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纵向上呈现清晰的时间沿革的线索,体现文明发展的连续性,避免了时间顺序不清、断章取义的嫌疑,横向上能够阐述古代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及影响,加强大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整体评价和认识,从而使文明史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条理清楚、史料丰富、观点鲜明的特点,充分容纳史学界对古代文明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讲授视角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呈现较强的创新意义和实用性。

二、文明史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思路与方法

1.以暴力战争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连接点。文明史具有宏观性和跨越性,在文明史教学中,选择怎样的视角阐述文明演进进程是关系学生能否形成对世界文明宏观认识的重大问题。国内外出版的用于教学的文明史专著和教材,往往是以不同的主题进行文明史的编撰。各类教材和专著的涵盖内容、知识线索、理论视角、编撰体例、陈述语言多种多样,给文明史授课教师在教材选择的标准、知识线索的把握提出了大大的难题。

在文明史教学中,战争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人类文明史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在文明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于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文明发展史上战争不断发生的历史,以及战争今天没有远离人类文明的现实。在文明史讲授中,以战争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连接点,以战争的视角来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进,讲授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在参考国内外文明史优秀著作和教材、古典作家的经典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相关的史籍和著作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战例,加以剖析、归纳和阐发,以战争独特的视角分析文明的兴衰沉浮,探讨战争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起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把战争作为串联文明演进与文明对话交往的一个主线,但不拘泥于战争事件本身的描述和阐发,而从宽大宏阔的历史背景,从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整体视角,勾勒、讲述战争的发生、经过、结局和影响,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阐述其对文明国家当时和后世的重大影响,揭示能够启迪今人的哲理。

文明史教学讲述视角的选择,可以综合国内外文明史教材的特点和精华,取长补短,避免有的文明史教材中时间线索不清的弊端,有助于学生把握古代文明的脉络和沿革,能够体现文明史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阐述视角的独特性。学生也可以通过战争主线,把握文明沿革的线索,更多地了解文明历史,以及军事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从中增长知识、增加智慧。

2.以历史人物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重点。文明史内容广博,涵盖范围较广,为在有限的学时内强化学生对文明史的兴趣,尽可能多地涵盖相关内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对古代文明的基本评价和认识,体现文明史教学的实用性和教育性,必须在课堂授课内容的选择上细加斟酌,推陈出新,选择独特的讲述视角。在文明史教学内容的整合中,把历史人物事迹的陈述和解读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重点,增强文明史的趣味性、吸引性和可读性,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文明史课程的相关知识,建立清晰、简明的课程体系构架。 "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与观点,在文明史教学中秉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构成人类历史活动的主要担当者和体现者,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切活动都是人民群众参加的,都渗透着人民群众的影响和作用的观点。不过分、片面地渲染英雄史观,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阐述英雄人物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引领作用和推动作用。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一个个近似神化和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从中华文明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到埃及文明史上的图特摩斯三世、埃赫那吞、拉美西斯二世;从两河流域文明史上的萨尔贡、汉谟拉比、尼布甲尼萨二世,到印度文明史上的旃陀罗笈多、阿育王、考底利耶;从波斯文明史上的居鲁士、冈比西斯、大流士一世,到罗马文明史上的斯巴达克斯、恺撒、屋大维等,他们的名字已经与整个人类文明历史相联系,成为人类文明历史当中的一个精彩章节,他们的行为与业绩在一定程度、一定时期影响着文明,改变着历史。

在文明史教学中侧重历史人物对文明发展进程的贡献、影响的分析,用影响和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一些历史人物串联文明演进的线索,让学生通过人物认识文明,通过人物所处时代以及其作为来展示时代文明的发展与变迁,深入文明理论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实现今人与古人的“对话”,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3.以民族迁徙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难点。文明史课程涉及文明创造、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冲突等方面内容,体现出课程博杂性、包容性、丰富性的特点。为有效整合和创新文明史教学内容,在文明史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交往和对抗。游牧和农耕世界的形成和对抗是古代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的地理环境衍生出了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铸就了不同的文明特质。在人类文明史上,游牧文明与农耕民族的对抗、冲突、战争、交流、融合与渗透改变着世界历史的格局和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

为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把文明创造者与民族迁徙问题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以文明发展史上,民族迁徙的相关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难点,但并不是作为一个章节单独阐述,而是在文明史教学内容的编排中,把有关民族迁徙的问题纳入每一个文明的章节中。在不同的文明背景中进行不同的分析。借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侧重分析三次民族大迁徙中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和影响。如喜克索斯人对埃及的入侵,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入侵,波斯人与米底人进入伊朗高原,以及两河流域频繁的民族冲突,王朝更迭等问题,从而把教学内容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综合起来,把文明和文明之间用线索串联起来,进行相互的论证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谈论、研究、欣赏、交流和创新等活动,加强大学生创新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4.以地理环境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我们看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存在,总是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为依托的。实际上,无论是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中国的黄河文明都是依靠大河流域水利灌溉系统发展起来的早熟农业文明。我们并不赞成地理环境决定论,但认为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总是依托一定的地理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状态,思维习惯。

在解读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发展进程等问题时,不能忽视文明的生长赖以依存的地理生态条件,因为一旦文明赖以依托的生存条件受到破坏,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文明的衰落。在教学内容的整合过程中,突出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首先是史地学科的结合。侧重对世界古代文明诞生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分析,把地理环境的解读和阐释作为文明史教学内容的切入点,阐明地理因素对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把地理空间意义上的文明和时间沿革意义上的文明综合起来,形成对文明演进和发展的全局认识。要求学生具备解读世界地图的能力,头脑中有文明国家的空间概念,熟悉文明诞生的地理位置、自然概貌等内容。在教学中,每一个区域的历史都要先从地图讲起,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由此决定的生存环境、经济特点、民族性格、文化特色等。此外, 还有战争路线、商贸交通、民族迁徙等问题都要结合一定的地理知识讲解。

文明史作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文明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与创新的过程中,通过文明史课程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特点的发挥,拓宽大学生视野,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对人类精神文化传承、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形成、审美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田野秋色
孙老师,我向你推荐一个人
当我胜利时——乐
眼镜啊眼镜,别缠着我了
乡村的傍晚
秋天
雷雨
回家乡
做个励志少年——读《鹏程万里》有感
春天
诗意的校园
美丽的通灵大峡谷
水库风景
下雨了
孤立点分析在税务审计上的发展运用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税务审计
理财收益的会计核算、税务处理及审计监督
审计师行业专长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烟草行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前标准化作业研究
中国企业的物流运作
基于国家治理层面的我国国家审计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协调
CIO在物流企业的地位及价值
物流成本——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
解析当前税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探讨
对企业内部人才流动体系的思考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税务审计工资薪金扣除的问题及建议
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六第一课时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四第二课时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六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七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五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五
人教版《比尾巴》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六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