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基于专业课程“学教互动与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

浅谈基于专业课程“学教互动与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

"

论文关键词:专业课程 学教互动 分层递进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其中,操作技能培养是核心。目前,各职业院校实训条件还不够完善、师生比普遍偏低,影响了操作技能培养的质量,采用“学教互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从而提升技能培养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接受。为了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各职业院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共识。

“学教互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内容,其概念界定为:在团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技能水平、特长爱好将学生分组,利用学生的差异性,让一部分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指导技能水平较低的学生,在互帮互学中促进技能水平和学业水平的共同进步,并培养其团体合作意识,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放大。

实施“学教互动,分层

递进”教学模式的动因

差异性客观存在 根据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组成是多元的,职业院校学生尤其体现在动觉智力上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动作技能的习得有快有慢,存在个体差异。在相同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即使同一个教师指导,也很难达到同样的技能培养目标。要达到同样一个目标,指导教师花费在各学习者身上的指导时间和各学习者所用的训练时间是不相同的。二是学校在传授技能上有先后顺序的安排,形成了各个年级职业技能上的差异,先学者先掌握,后学者后掌握。三是由于学校师资、教学资源投入多少、训练时间长短形成的差异。师均指导的学生少,教师指导得法,技能学习的效果就好,反之就差。教学资源丰富,设备台套数满足学生实习训练需要,技能学习的效果就好,反之就差。

现状产生驱动力 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是国家总体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到企业实践较少,动手能力不强,行业企业没有承担职业教育的法定责任。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办学成本和效益,因此,师生比普遍偏低,一个教学班级一般都在40人以上,一个实习指导教师要指导40人以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

模式阐释 “学教互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技能水平将学生按能力搭配分组,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以对部分学生先行教学、先行训练,培养学习小组组长、技能能手。利用学生的这种技能差异性,让部分技能水平高、操作熟练、动作协调的学生参与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继而代之以能力分组制,让学生教学生,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实行学教互动,在互帮互学中共同促进职业技能水平和学业水平的进步,从而提升技能培养的整体水平,提高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学教互动,分层递进”

教学模式的实践

“学教互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是在“分层教学法”理论指导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本模式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可以在某一阶段成为实习指导教师,具有双重身份,实现学与教的角色转换。学生的自信心和潜能将会得到极大的调动和发挥。以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先后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C语言》课程和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地形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了探索和研究。

(一)《C语言》课程教学

《C语言》课程不仅要培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动手能力。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我校通过实践“学教互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完成了对学生二元智力的培养训练。

《C语言》课程教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手把手地教学生编制程序。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即使在大学本科院校也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学得特别好,能够融会贯通,一部分学生则没有入门。

“学教互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用10节课左右的时间进行入门知识的学习,介绍课程性质、意义,教师以工程实践及C语言应用的成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教学和测试及时发现逻辑思维能力强、对学习编程有兴趣和潜力的学生,然后,按照班级学生人数比例选拔培养“尖子生”,每5~10个学生中产生一个“尖子生”,担任学习小组长。教师为选拔的“尖子生”单独集中授课10节课左右,这部分学生经过引导性训练后,学习目标明确,有很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及学习动力。在每次上课前,先给他们提前布置学习任务,他们会在课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学习上,对在程序编写和运行调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错误和难题,他们会通过请教老师、相互交流探讨、查阅相关资料等多种途径解决,学习主动性非常强,由此也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练习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组长具体指导、教师巡回指导的形式。由于组长对练习的内容已经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非常熟练,他们会非常热心地指导小组成员,从而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过关,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和他们其他同学一起同时提高了操作动手能力,从而实现了二元智力的培养训练。

(二)《地形测量技术》课程教学

在《地形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都比较多,在教室上理论课还能正常进行,而操作课教师根本关注不到每一个学生,仪器损坏率很高。该课程“学教互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C语言》课程相似,技能培养的基本路径是:

设定目标,指导入门 依据生产单位的平均劳动生产效率和规范精度要求设定技能目标。对每项技能安排入门指导,教会学生操作步骤、动作要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训练,从而达到目标。如水准测量的任务:对闭合回路1km,有地形起伏,进行图根点水准施测。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30分钟完成施测为优秀;35分钟完成施测为良好;40分钟完成施测为合格。

开放设施,自主训练 学校的实训场地对学生开放,学习小组自主安排自己的练习时间,通过在课余时间的自主训练来实现目标。我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技术》这门课程,分成若干个技能模块,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水准仪的操作与使用、经纬仪的操作与使用、全站仪和GPS的操作与使用、数字化成图技术等技能,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技能获得以自主训练为主。

竞赛考核,动态评价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在各个小组之间开展技能竞赛,对每个学生进行成绩考核认定。如果学生对取得的成绩不满意,可以持续训练,申请参加低一年级的技能竞赛,摒弃了一次考核定终身的传统做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采用“学教互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虽然在培养学习小组长上花费了精力和时间,但在授课时,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分担了很多繁重的指导任务,教师主要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突破难点,相对而言要轻松得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学教互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继而代之以能力分组,让学生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学教互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学技能的兴趣明显提高,尤其在技能培养方面,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明显增强。在互助互学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因此,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2]孙红艳.专家技能的特征与形成过程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8

(12):56. [4]邵庆龙,葛李.高职高专分组分层教学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

(29):28-30.

[5]刘旭刚.职业中学课堂分层教学的策略[J].职教通讯,2011

(14):58-59.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家园
聪明的母鸡
仙人掌的启示
学电子琴
修眉
好学的鼠先生
楼顶看夜景
《老人与海》感
鱼儿牵动我的心
一颗钉子
学打乒乓球
下雨天
春天的清晨
神奇的小蚂蚁
论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1)论文
论企业效率来源与组织形式(1)论文
论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1)论文
浅议代建制建设项目政府审计的应对措施
组织变革理论研究与评述(1)论文
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论国外虚拟团队现状及发展趋势(1)论文
谈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我国内部审计与西方内部审计的差距
农村审计组织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论从实践观点看组织中的学习(1)论文
教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力感
法律视角下的政府审计质量控制
论建设学习型企业(1)论文
银行营业网点非现场风险审计初探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评点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杂谈
《观沧海》教学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天净沙·秋思》简案
《观沧海》简案
《天净沙·秋思》简案
似水流年,乡情如歌──《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
《观沧海》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案例
《天净沙·秋思》简案
《观沧海》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三步读诗法──观蔡艳老师《观沧海》教学课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