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摘要:美声唱法在当今可以说是世界歌唱艺术高水平的代表和象征。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声乐艺术的体裁形式和演唱方法得了极大的拓进,美声唱法也越来越多的被国人多接受和欣赏。回顾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的历程,研究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趋向,探索其在中国更为理想的发展道路,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学术课题。
关键词:美声唱法;发展;中国特色
美声唱法源自意大利,是从西方宗教音乐的背景中诞生的,最早源自“阉人歌手”。“阉人歌手”所创造的一整套歌唱方法被保留下来,经整理改良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意大利古典唱法的一种特殊发声方法和声音形式。美声唱法形成后,陆续向欧洲其它国家扩展。20世纪初,传入我国。
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学习和掌握美声唱法的过程,等于用我们的歌唱训练来制造我们的嗓音乐器。美声唱法所需要的歌唱乐器唱出来的歌声是有他特有的“味道”的。
一、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中国20世纪美声艺术的发展,从其自身所走过的历史轨迹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20—40年代的初创期、50—60年代的发展期、“文革”时代的停滞期、改革开放时代的全面繁荣期。这是美声唱法在中国从探索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曲折过程。
美声唱法的初创期,当时中国声乐艺术,是以美声唱法的一枝独秀为主要特点的。声乐作品大多是艺术歌曲和唤醒民众救国意识为题材的歌曲为主,从电影的音响资料来看,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美声唱法声音特点比较自然,由于美声唱法的初进国门,对于当时民族民间唱法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
建国后,随着专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壮大,美声唱法步入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印象,在美声唱法探索上走了一些弯路,由于对美声唱法理解上的差异,出现了咬字前、后的矛盾,影响了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前进的步伐,但此时期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融合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歌剧《江姐》就是美声、民族唱法相互借鉴的一个成功典范。纵观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声艺术在中国曲折的前进。
1977年“拨乱反正”开始,中国美声艺术迎来了崭新的一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翻开了她发展的春天。改革开放带来了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同时,也是美声唱法发展突飞猛进的繁荣时期。以最少的气力发挥出最大的声音能量的美声科学发声方法,得到了专业领域更多的认可。美声唱法出现了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歌唱家,其中一些杰出人物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很高的奖次,引起国际声乐界的瞩目,他们以东方特有的气质和民族神韵震惊了世界,为祖国声乐艺术事业赢得了荣誉。无疑这对当时中国的美声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合理借鉴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
(一)推动中国特色美声艺术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继承和借鉴的问题
美声唱法要立足于中国,就要学习一切艺术的长处,但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更注重消化、吸收,使其真正融入到美声艺术中,为我所用。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既要追求汉语发音的“字正腔圆”,又要保持传统美声唱法的歌声特征。
要继承和发扬美声唱法,就要向民族演唱艺术学习的意识,从民族唱法中汲取营养,既掌握了高超的美声唱法技艺,又能很好地把民族风格融入其演唱中。
(二)培养复合型声乐人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美声艺术
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美声艺术,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美声唱法发展,对当今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复合型声乐人才,例如,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吴碧霞就做到了在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上都拿到了金奖。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的融合将促进发声更加科学,打破千人一面的格局,形成多种风格并存。
在发展美声唱法的同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原理更多的被认可和借鉴。比如,古老的秦腔剧种,由于黄土高原特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高原凄凉的唱腔,由于时代的变迁,秦腔和当今青年的审美情趣有着一定的距离,为了使古老的秦腔剧种能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从唱腔、乐队、音乐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特别是秦腔界的很多演员都开始注意到美声唱法中的打开,放松喉咙的歌唱技法的运用,从而克服挤、紧的用声习惯,使得这一唱法被当今人们所接受。例如《千古一帝》以及《迟开的玫瑰》等,无不流漏出声乐歌唱技法的痕迹。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看,无论哪种唱法在声乐的基础训练方面的方法和标准都差不多,不外乎气息下沉、喉头稳定、声音高位置等,在这些基本问题上人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没有本质区别。金铁林唱美声,却培养出了李谷
一、彭丽媛、宋祖英等民族歌唱家。这证明唱法是相通的。
(三)重视中国作品的演唱
美声唱法从其产生、发展到传入中国,近几个世纪,现已成为我国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取得的成就全世界为之瞩目、震撼。但我们在骄傲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美声唱法歌唱家理应是在国内为中国百姓服务的,若不把唱好中国歌当作关系到自己事业发展的大事对待,总有一天会被观众忘却。
在过去的岁月里,美声唱法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结果,是因为前辈歌唱家和教育家在运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这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李双江、吴雁泽、蒋大为、彭丽缓、殷秀梅等都为提高本民族艺术素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多数运用美声唱法的歌唱家,理应是在国内为中国百姓服务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金色的秋天
- 妈妈的爱
- 秋天
- 我爱图书
- 我最想去的地方—上海
- 这就是我
- 家乡的特产——茶
- 家乡的环境
- 我的建议
- 自我介绍
- 我看到了实现温爷爷梦想的希望
-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 牵牛花
- 那一天,我输了
- 黄鼠狼拖着鸡毛掸子
- 小朋友节约用水倡议书
- 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承诺书
- 文明平安离校倡议书
- 修路捐款倡议书
- 大学党员创先争优个人承诺书
- 基层环保“创先争优”公开承诺
- 校园环保倡议书
-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倡议书
- 高中教师创先争优承诺书2篇
- 社区党组织创先争优承诺书
- 廉政勤政承诺书
- 大学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书
- 教师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承诺
- 乡村学校募捐课外读物的倡议书
- 学生党员创先争优个人承诺书
- 注重学校艺术教育,弘扬优秀民间艺术
- 试论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 浅论“上”与“下”的隐喻意义及其文体功能
-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纬度的主体性原则
- 网络广告整合营销趋势探讨
- 语文教学中教师魅力语言的生成
- 工业设备的市场营销模式创新
- 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 精神分析学视域下的艺术创作
- 谈民间艺术之出路
- 谈从极简主义到新中式风格
- 浅谈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隔离与架构
- 简析中国艺术审美之含蓄美
- 试析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 谈作文语言的锤炼
- 《穷人》讲课设计
-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太阳》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A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 《观潮》
- 《观潮》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