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

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

"

论文摘要: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分析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管理的相应对策,并探讨了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

论文关键词:骨干院校;人文环境;全员学生管理

为了加快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推出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当前高职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一样,大多是“90后”出生、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1.录取分数较低、自律性较差

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仅200多,较本科录取分数相差甚远。分数低不仅说明高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还说明他们学习不够积极、刻苦,自觉性较差。高职生普遍存在“道理都懂,但不能够坚持执行”的现象。如何加强高职生的自律性、提升其执行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管理,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之一。

2.普遍具有失败、挫折、自卑等消极情绪

高职学生因高考失利,失去了去本科院校读书的机会,转而到高职院校就读,或多或少带有失败、挫折、自卑等消极情绪。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勇敢面对过去的失败,重新建立信心将至关重要。

3.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强

高职学生刚从高中来到高职院校就读,因为年龄及社会经历少的因素,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均没有定型,可塑性强,同时情绪也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班主任、辅导员等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将非常重要。

4.缺乏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高职学生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城镇,基本上都是集每个家庭的宠爱于一身,从小被人呵护,缺少关心他人的经验,所以往往造成他们用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去做人、做事。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很少会去换位思考,先去理解他人。在工作、学习中就会表现出与他人合作及沟通的能力较弱。

5.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该理念下,高职教育往往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导致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分析

1.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约束管理,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高职学生自律性较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高职院校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应从人文教育和约束管理两方面入手,前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后者是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两者相结合实现学生意识上认同、行为上服从的学生管理效果。高职院校、教学系部和各班级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视频,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2.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人文素质

高职学生的生源决定了高职生普遍具有失败、挫折、自卑等消极情绪,并且情绪波动较大。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也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设立心理咨询室等。但是有心理障碍并愿意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并不多,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高职院校应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如在选用班主任、辅导员时,强调其爱心、责任心;组织学生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心理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活动等),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人文素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及时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该目标要求高职院校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两方面的能力缺一不可。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推荐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各教学系部,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推荐活动,并建立完善的制度(包括宣传动员、组织培训、考核办法、激励措施等),以保障活动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高职院校团委应在完善社团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以增加学生加入社团的积极性。各班主任、辅导员应通过班会等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借助于社团活动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3)开展以非专业知识为主题的周末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获得一技之长、用于安身立命,但高职教育的使命不仅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还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公民的责任。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展以非专业知识为主题的周末课堂,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谓非专业知识,是指学生“成人”所需要的知识,例如人际往来礼仪、我国传统习俗、公民道德、法律法规、普世价值等。"

三、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

1.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概念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普遍具有自制力差、自卑、学习不主动等特点,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采用何种学生管理模式值得探讨。如果沿用本科院校较为宽松的学生管理模式,将很难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因为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是建立在本科学生较强自制力基础上的,而高职学生的自制力普遍不足。如果采用中职强压式的学生管理方式,又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更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应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模式——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

人文环境下的全员管理模式是指在特色校园文化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本着“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学生管理模式。

2.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的实施

(1)构建特色校园文化。随着高职院校规模扩张、数量增加以及生源规模缩小,高职教育的竞争日益加剧。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将呈现从规模竞争—内涵竞争—校园文化竞争的演变趋势。从长远来看,在规模、内涵方面无差别或各有优势的情况下,决定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因素将是校园文化品牌。高职院校要在剧烈的竞争中胜出,或是要建成全国一流的院校,就必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该学院在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的二次创业过程中,积淀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攀登、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并以此精神为核心来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2)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一般认为,学生管理是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工作人员的事情与教师或学校其他岗位人员没有直接关系。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因为学校是由各部门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各部门共同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全方位的服务。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各部门的教职工应本着“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3)建立“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交流机制。人文环境下的全员学生管理模式,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教学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还要求建立“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交流机制,以实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高职院校可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管理的协同。一是线下方式,在教学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和相关后勤服务人员间,通过电话或短信及时交流学生管理信息;二是线上方式,依托校园网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立教研室网上论坛,以便教学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实时交流学生管理信息,实现共同管理的目的。

(4)学生管理工作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因为安全、稳定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所以在教职工中常有把学生管理工作等同于维稳工作的认识。然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承担着维稳的任务,还肩负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

(5)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是人文环境下全员学生管理模式实施的保障,否则将出现各部门人员相互推诿的情况。学生管理制度应包括:一是树立“育人”的意识,各部门人员首先是教师的角色,承担育人的责任,其次才是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二是明确责任,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他教职工是参与者。例如教师上课时除了承担授业的工作之外,对于学生旷课的情况还应及时反馈给班主任,避免出现任课教师认为学生向班主任请了假,而班主任认为学生向任课教师请了假的信息割裂情况。三是将学生管理工作纳入到教职工年度考核中,例如在年度考核中,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教学、评价管理、评价服务”的活动,学生评价的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建立奖惩机制,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激励教职工做好“育人”工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山里的孩子
山中夜色
成长中的烦恼
我可爱可气的妹妹
虎兄虎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妈妈的微笑
难忘的一件事
“傻
我也有快乐的时候
顽皮的小黑狗
大扫除
麻雀
时间的启示—读《和时间的赛跑》有感
给妈妈画像
时事新闻在政治哲学中的适用性
逻辑哲学论的思想构造研讨
哲学史教育现况与革新对策
大众哲学认识论思维
节庆民众合唱的社会学思索
浅谈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
天地之中哲学观的形成概述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
现象学哲学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论政治与哲学
哲学家哲学思想发微
分析弗雷格的涵义
西蒙与沃尔多之争及其影响
谈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学
萨特自由哲学及对社会启示
《玲玲的画》识字教学之一
《找春天》教学设计之二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二
我们今天怎样教安徒生作品?《丑小鸭》教学探讨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感受体验 拓展创新——《丑小鸭》教学设计
《找春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之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之一
自主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三个儿子》教学实践和反思
《泉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