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

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与传承

[摘要]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以明亮圆润的音色与丰富独特的技巧演奏出很多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本文从笛子的发展史、技巧、派别阐述南北派笛子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笛子形制的变化发展。

[关键词]笛子 发展史 派别 技巧 现状

笛子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同步发生与发展,由于它的悠久性、广泛性、群众性,几千年来成为大众的亲密伙伴。可以说在浩若烟海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它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它的内涵包含着文、史、哲、声、律、美等等诸多学科。它已经有着八千年的悠久历史,特有的音色在中国民族乐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笛子,又称竹笛。顾名思义,是由竹子制成。笛身上面各开有吹孔和膜孔1个,按指孔6个,笛尾有上出音孔两个下出音孔两个。它音色清脆,音域宽广。常见的笛子分两类,就是曲笛和梆笛,为民间广泛运用。曲笛善于表现悠扬温婉细腻的情致,有浓厚的江南韵味。而梆笛要比曲笛短小,它的音色高亢明亮,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现在的演奏家一般都是曲笛、梆笛兼而习之,融南北笛韵于一身。李白曾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这样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从这首诗中可感受到笛子艺术的魅力。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竹笛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在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骨笛与今天的六孔笛十分相近,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是至今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罗泊湾出土的一号墓中,一支用二节竹制而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子,战国时期七个按音孔横吹的铜笛,战国初曾侯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子,马王堆出土的三号汉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子等等,都足已证明笛子是最原始的乐器。我国最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竹子制成的笛子,到了汉、晋根据音律学制出了长短不同的笛子。宋朝后竹笛的形制就和现在的六孔笛完全一样了。由于地方戏曲的大范围发展,笛子成了地方戏曲伴奏的重要乐器之一。学生笛,笛身短小,一般无基音孔。分有膜孔和无膜孔两种,练习或合奏用的。低音笛:近几年随着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发展,笛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如:弯管低音笛、低音长管笛等等。在笛子第三孔的音高低于b1的称为“低音笛”,比如:大G调、大A调、大C调、大降B调等。当代笛艺呈现五彩缤纷、水平很高的繁荣景象。名家众多,各地出现极富代表的新作,极大地丰富了笛艺的舞台。

在历史长河中,民族器乐伴随着人民的生活,在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神庙会等习俗中,在历代的宫廷、官府的礼仪及宗教活动中,都有着大量的器乐演奏活动。同时在歌舞、说唱、戏曲等姐妹艺术中,器乐得到了发展。而在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中,器乐常常与歌、舞相结合为一体。如《周礼﹒春官》记载中说的“大司乐…:而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组成唐大曲的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散序”,是纯器乐演奏,而第二部分“中序”和第三部分“破”(或“舞遍”)中,器乐与歌和舞相结合。又如:周代的琴歌(自弹自唱)、间歌(奏与唱相间);秦汉时的鼓吹(以打与吹为主,还常加入歌唱)、相和歌(丝竹与歌唱相和)。以及宋代的秧歌和说唱;明代的戏曲艺术中,器乐除有一些单独演奏的段落外,它主要是和歌、舞相结合。在民族音乐的传承中,不断涌现一些将声乐曲和舞曲加以器乐化加工而发展成独立的器乐曲,所以笛子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近代以来从合奏走向了独奏的舞台,开创了新的历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聪明的哥哥
美丽的银杏树林
洗手绢
家乡的橘树
我做值日生
我爱我美丽的校园
森林里的联欢会
战斗
校园四季
买东西
六一儿童节
程老师,你到家了吗?
给外公外婆的信
春宝宝的盛宴
美丽的旌湖
中西方宪法思想对审计文化的影响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跟踪审计探讨
怎样开展大额采购审计
现有审计技术条件下的ERP系统审计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应对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作
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浅议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控制和降低企业审计风险探析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政府审计问题研究
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谈会计集中核算与审计监督
高校内部审计成本控制与绩效提高
职工薪酬审计浅析
日军侵华·白色恐怖
在内兴安岭原始森林里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案例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评公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松花江上》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读后感
《土地的誓言》有关资料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五步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端木蕻良小传
师生对话,构筑活力课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片断与反思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