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对高职哲学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对高职哲学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对高职哲学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提高为培养重点,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哲学素质教育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现状,在分析哲学素质内涵及高职院校进行哲学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提高哲学素质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哲学素质;实效性

今日世界之发展进步趋向于一切以经济好坏作为评价指标,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浮躁期,追求金钱和感性利益的声音容易压倒哲学家的思想徘徊的脚步声。人们为精彩而又变化多端的物质世界所吸引,”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所炫目,“似乎无暇反思和琢磨‘深奥的’哲学问题。”哲学成为了不合时宜的学问。但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一切理论知识的总称,它能够丰富、发展人的精神境界,也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全面发展的人,在获得谋生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素质,才能更好地审视人生,实现人生价值与意义。而缺乏哲学审视的生活等于失去了人生追求的航标灯。

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曾话:大学之道在育人而非制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要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只有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广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开展有助于高职学生形成和完善人格素质的哲学素质教育。

一、哲学素质的内涵

哲学素质是人学习和掌握哲学理论,并进行哲学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指导作用,“是对主体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和提升。”哲学素质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发展和人生成长至关重要,是健全人格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

(一)思辨

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可以称为思辨。哲学区别于其它具体学科的根本就在于它的内在思辨性。哲学家贺麟也曾说过:“哲学重在思想的训练和理智的活动中研究、怀疑、讨论、辨难、探求思索的过程,而不一定重在问题的根本解决和所得的结果。犹如学习体操,或爬山旅行,人们重在体育活动的过程和身体的锻炼,而不重实际的收获和问题的解决。在这意义下,哲学也是只问耕耘(思想研究)不问收获(得出结论、结果)的。哲学家只是爱智者,追求真理的人,而不是智者,自命已经有了智慧、得到真理的人。”思辨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深刻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推导、合理的分析。

(二)批判和反思

任何思想总是以某种理论假设或前提为基础的,有些理论假设经过证明还成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公理”。人们在思考问题或者处理事情的时候,也许会不自觉地、甚至毫无察觉地使用“公理”。而哲学总是敏锐地审视历史、关注现实、反映时代,是同为避免思想僵化而进行的不断的批判和自我批判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哲学总是把人们的日常意识、科学知识和艺术观念等作为再思想、再认识的对象,不断反复地批判审视这些人们已经视为理所当然的“公理”,反思到思想的起点和源头。

批判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意味着对于一般的理性能力的审理、考察和反省,它包括观念形态的精神批判活动和物质形态的实践批判活动这两大批判形态。无论是精神批判活动还是实践批判活动,都能够促进人类否定世界的现存状态而实现自身的超越。反思一般是指人们精神的自我活动和内省,是人们对自身或自身所进行的活动的认识、思考。哲学的反思活动是一种贯穿和体现批判精神的思考,它在观念上否定世界的现存状态、并在观念上构建人所要求的现实的精神批判活动。它既为实践活动提供改变世界的理性图景,又为实践活动提供满足人的需要的目的性的要求。哲学反思,就是把“思想”作为“问题”予以追究和审讯的思维方式。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序言”中说:“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逃避这批判的。……因为只有经得起理性的自由、公开检查的东西才能博得理性的尊敬。”康德的这种看法,同时也表明了反思思维与理性批判精神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

(三)实践创新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宣称:“只要一息尚存,我永不停止哲学的实践。”贺金瑞教授也在《论哲学素质及其培养》中谈到:“在当代,凡属具有创新意义的哲学研究都不是重复而是开拓,不是解释而是创新。”因此,哲学发展的根本在于通过实践提出的新的问题,开拓新的领域,研究再实践并得出新的结论,哲学就是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自己发展和运动的。哲学家正是依托于对人类已有的一切认识成果进行全面、深刻的检讨和再认识,以及对人类实践发展的最新状况和成果进行科学地概括和总结,才使哲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成为可能。立足于实践的批判和反思,是哲学思维和创造活动最主要的方式和方法,因为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哲学知识的实践性要求理论的论证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而不能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对照上,能够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二、高职院校进行哲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更应该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哲学素质的培养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终身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高职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要发展和锻炼理论思维的能力,“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人通过感官活动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一切信息,都要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进行整合加工,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和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过程离不开正确的思维方式。哲学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人“学会思考”,借助于从抽象到具体、实践到认识等一系列哲学反思性的思维方式训练,使人形成强大的理论思维能力。对高职学生进行哲学素质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思维水平,培养他们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使他们善于从大量繁杂的经验材料中认识和分析对象的本质、规律,从而提高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把握和认知能力。

(二)培养高职学生的批判和反思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部分高职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培养技术素质、轻人文素质,以一种“技术至上”办学理念将自身看成是一个职业训练场,把教育的使命简单化。二高职教育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绝不会只是生产线上只知道执行程序而没有自我思考能力的“机器”。哲学起源于惊异,“哲学的根本特点便是批判,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和科学不同的学问。”高职院校进行哲学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批判和反思,从而“超越感觉的杂多性、表象的流变性、情感的狭隘性和意愿的主观性,进而全面地反映现实、深层地透视现实、理性地解释现实、理智地反观现实、理想地引导现实。”学会哲学的追问,对身边习以为常的事情提出问题,进行批判、反思,实践论证。批判反思精神是哲学思想不断进步的动力。而哲学素质教育让大学生接受哲学批判反思精神的熏陶,从而善于思考探索,绝不唯书盲从。从批判反思中产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使得高职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政治思想引导下,坚定不移地树立起方向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帮助他们定位人生方向、确定人生价值标准,明确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三、提高高职院校哲学素质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哲学素质教育就是一个促进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理论转化为思想觉悟,并自觉运用于实践的过程。高职院校在突出能力本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高职院校学生哲学素质缺失,哲学学习兴趣不足等现象,培养出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高职院校哲学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一)丰富哲学素质教育内容。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本身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哲学素质教育不应该是苍白无力,空洞肤浅的,其内容选择既不能深奥到学生无法理解,也不能浅显到对学生思想没有任何启发。因此,哲学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对学生哲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开展哲学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这些理论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理解这一理论而非死记硬背,而且,通过介绍中外哲学家们提出哲学问题、思考和辩论问题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哲学的高度看待问题,用哲学的方式分析问题,在哲学的层面解决问题。

(二)完善课程设置,形成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哲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下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下简称“05方案”)中,在课程设置这一加强和改进教学的基本环节上,没有像对本科院校那样规定高职院校必须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代史纲要》,使得高职院校没有这类有助于进行哲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但同时,也等于给予了高职院校自主设置哲学素质教育课程的自由和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开拓创新,积极开发课程,形成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哲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必修课程不拘泥于“05方案”规定的课程形式,而以哲学经典原著选读与解读或哲学史为主设置《马列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儒家经典原著选读》、《中西哲学史》等课程,;选修课程可以设置《哲学导论》、《中西哲学智慧》、《人生哲学》、《哲学通论》等课程,或设置讲座课程,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企业英才等举行哲学专题讲座或报告会,使高职学生在聆听中得到哲学智慧启迪。

(三)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高职哲学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职院校应在师资培养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确保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高职院校应制定政策,为教师提供学历提升通道,帮助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社会考察和学术会议等形式,通过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也要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哲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哲学教学不是纯粹的知识教学,而是反思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缺乏师生交流的“满堂灌”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哲学专题研究与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班级辩论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在哲学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大众;高职院校还可以以项目立项形式,向教师提供哲学素质教育课程网络建设的资金支持,帮助教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手段提高哲学素质教育实效性。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利用QQ群、课程论坛在网上开展哲学方面的荐书、评书和哲学问题讨论活动,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开放活泼的、热闹有序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场所。

(四)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实践的根本能力,会思、会说、最终还是要落到会做上,做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在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中谈到:“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利用高职学生极具动手能力的特点,鼓励并支持学生组织社团开展哲学素质拓展活动,使学生学会思考、乐于参与,善于创造、勇于实践。如开展校内读书活动和征文活动,读书心得体会、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实践活动感悟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活动的主题;还可以开展全校性的辩论比赛,利用时事热点、社会热议现象等来作为辩论的题目。这些课外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用哲学,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钱,昨天——今天——明天
说不尽的乔丹
老人与海读后感400字左右小学生
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
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
忠与义的交织——走进宋江
我爱钱
我喜欢三毛
金钱是万能的?
苏轼的赤壁
正确对待金钱
读书的理由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中学生压岁钱消费情况调查报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喷涂施工的操作技巧
如何加快3dsmax的渲染速度
植物的风水效应
新西兰地震表明规定建筑寿命很荒唐
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观平遥古城有感
我国建筑形式演变与发展趋势
风水学与城市规划
房地产建筑成本(按建筑平方米算)
毛坯房室内细部验收细则
住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工地
浅谈异形柱框轻结构住宅的应用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路旁的橡树》 教师语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难点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知识点精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师语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趣闻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