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时代主题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回应

试析时代主题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回应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2

试析时代主题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回应

"

[论文摘要]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时代的主题。职业教育即“生存”彰显。但现实的职业教育却遗忘了“生存”。人的本真生存是生存论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生存论哲学对重新诠释职业教育内涵具有方法论意义,借鉴生存论哲学观照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论文关键词]生存教育 职业教育 理论研究

一、生存问题是时代主题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作为人生存最低限度的“活着”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人的生存主要不再因物质匮乏而受到严重挑战。然而,在此种情况下,人们更加关注“生存”,“生存”以至于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话语。不仅社会下层人民为“生存”所困,而且一些“生活”颇为优裕的人也在感叹“生存艰难”。从世界范围看,不仅发展中国家致力于解决生存问题,发达国家同样也没有摆脱生存困境。尤其受全球化浪潮的影响,生存问题变得愈益复杂且严峻,原以为很容易解决的“生存”问题却变得困难重重。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等,推进中国社会急剧转型,中国正融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现代化的洪流,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中国人的心性结构正处于持续的不稳定性变化之中,中国现代化进程使国家富强理想逐步变成现实。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尚需继续努力,促进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尽快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中国人的“生存”水平依然处于较低层次,生存与发展问题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理论是实践的反思和提升,人的生存问题已经成为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共同研究的根本课题。现代化虽使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扩展了人们自主、自决的自由度,但人的生存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本真生存的寻求构成西方哲学的中心课题。生存问题之所以凸现,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随着语言学和逻辑学的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符号逻辑的创立,使一些哲学家感到有必要也有可能从语言批判的角度,重新审视哲学史上沿袭下来的种种观念,弄清楚其意义之所在。另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对应的人的生存危机又使另一部分哲学家越来越注重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和探究。正如施太格缪勒所指出的:“知识和信仰已不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和生活的必需了。形而上学的欲望和怀疑的基本态度之间的对立,是今天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种巨大的分裂,第二种分裂就是,一方面生活不安定和不知道生活的最终意义,另一方面又必须作出明确的实际决定之间的矛盾。”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持续而广泛地关注和探讨着人的价值、人的异化、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责任、人的存在方式等现实和理论问题。在这场持续而广泛的探讨中,人的本真生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职业教育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中人的生存问题的解决就是社会中生存问题的解决。职业教育直接影响人的本真生存,人的生存必然是其关注的重点和核心,职业教育研究者的旨趣亦应转向对生存问题的关注。实际上,党和政府历来都重视人的生存尊严和人的生活质量,都大力提倡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尤其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我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任务,指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十六届五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需求,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将职业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在改善民生、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民生社会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不可或缺。职业教育被寄予厚望,承载着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与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他们要能创造物质价值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这些创造者自身也能享受到精神方面的愉悦,真正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一个文明的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并使人的生存价值得以彰显。

二、职业教育即“生存”彰显

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内在价值与尊严,这是能被普遍接受的命题。人类通过对象性活动体现人类生存的目的性,人的生存目的性决定了人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人的生存意义追求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本真地生存是人的永恒追求。职业教育作为人类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人类对生存意义追求的体现。马克思说:“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就是说,人追求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还超越这种物质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人类生存问题之解决方式亦内化于职业教育之中。职业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亦是将人由一种生存状态,带到另一种更理想更圆满的生存状态。正如有学者阐述的那样:“学校教育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试图提高'生存'关怀的程度和层次的一种努力”。

梳理中外有关“人的生存与职业教育”思想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职业教育起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西方职业教育发展起源于对人的生存需要理解的认识。人的尊严源于人善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人是理性的存在,人本身的自在就是目的,而不是被使用的手段。康德在他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明确提出,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和他人当目的,而不是手段。每个理性存在的人作为目的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绝对价值,他不是作为手段依附在其他目的之上的条件性价值,人的生命与理性的价值是无条件的。我国教育家的职业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实用”(以反对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实效”(以反对教育不切实际)和“解决生计问题”(以反对不能适应社会上实际需要)。相应的,我国始终将职业教育建立在“解决生计”基础上,如“富国强兵”、“促进就业”,或者发展社会,甚至更直接,名曰“发展经济”。不同的只是西方人对人的生存的认识不同而已,他们对人的生存理解建基于理性人、自然人等的基础之上,其基本理论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理解基础上,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建基于理性人、自然人的生存特点。职业教育与人的生存问题密切相连,无论是“理性人”、“自然人”生存需要,还是“生计”需要,都体现教育家对人的生存问题的关怀。从古代学徒制形态的职业教育、近代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到今天多种形态并存的职业教育,都是职业教育本质在不同社会发展形态的表现形式。无论是西方职业教育理论的“职业教育是人的理性运用”,还是中国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乃改善生计的手段”,其实质都一致认为,职业教育就是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从经济而言,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从政治而言,职业教育乃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之手段。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人实现本真生存的不同扇面。 "

<> 从人的本真生存看,职业教育乃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促进人的发展是职业教育基本旨趣。职业教育乃人类的一种生活,职业教育即人“本真生存”的彰显。职业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的关系即职业教育活动是一种生活,是立足于当下的生活,走向可能生活。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职业教育要与工作世界密切联系,其中包括实践教学、工学结合和产学合作;第二,职业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如,关注学生就业、创业、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等等。

以人的生存看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无论作为社会现象还是理论品质,始终是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之花绽出的过程,职业教育即发展。首先技术即人的生存绽露。第二,技术浸淫着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追求。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是真理的发生方式,它作为工具就是发挥作用,而发挥作用以“带出”(poiesis)的可能性为前提。就人与技术的关系看,技术思想家芒福德认为,人首先不是工具的制造者,而是意义的创造者。职业教育因技术的双重价值具有双重价值,其中功利价值是人生存的基础,终极价值是人生存的永恒目标。

三、职业教育遗忘了“生存”

从“生存”的本真意义来看,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职业教育成为“人力”教育。职业教育强化“工具”内容,遗忘了“技能”中包含人的理智、情感和审美。职业教育异化为“现实的生存工具”,“能力”被简化为一堆没有活力的“技能”或“技巧”,人被看成可随意拆分的机器,人的各种能力就是机器的零部件。人们把职业教育由培养“人”变成培养“劳动力”或“人力资源”,忘记了职业教育亦是“教育”,忘记了“教育的目的”。突出的表现是,许多人对“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存在着误解。本文认为,依据“岗位群”要求安排部分职业教育内容是必需的,也体现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按照技术学的范式选定职教内容符合技术形成的原理。但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技术学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认识论上的知识只有转化为教育立场中的知识才能成为教育知识。教育立场的技术知识需要学生体验到其重要性与价值,并且让他们通过知识的学习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这时技术知识才能转化为人在工作中运用的“缄默知识”系统。从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来看,如果将技术学视野中的知识或“岗位群”所需全部变成学生学习的材料,这就免不了使职业教育被“效率”所“控制”,学生变成“原材料”、学校成为“人才加工厂”、课程变成“标准件”加工的“机器”。另一方面,作为与自然科学同义语的科学,是人类了解自己的工具。正如现代大科学家怀特海等指出的那样:伽利略等以来的科学进展差不多已使我们知道了物理和生物界中所有可以证明的真理,但它对我们神秘的人自身的问题之解决却少帮助。相形之下,职业教育学对职业教育自身研究的局限性就更加严重了。

第二,职业教育中人的本真生存缺失。职业教育对“生存”的关切可以分为“实存关切”与“终极关切”。“实存关切”乃是将此在之生存仅仅理解为它的现实性,并仅从现实性方面关切此在。也就是在“活着”的层面对此在的关切;“终极关切”乃是将此在之生存理解为它的精神性,并从精神性层面关切此在。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无“人”的职业教育一味地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一味强调学生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一味强调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不考虑学生个体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和个人价值追求。这种职业教育是一种在人格与个性发展问题上止步不前的教育,它造成诸多人性的断裂:一个人在生产中可能是能工巧匠,但在精神生活中却缺乏情趣和美感;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可能会恰当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但同时又是一个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人;他极有可能整天忙于生计、为了物质生活的存在而失去精神家园。职业教育演变为在“职业”、“技术”固态知识的教学,一切以“实用”为尺度,使整个学校弥漫着“理论知识无用”的论调。职业教育立场中的知识简化为凝固的文字(具有丰富内涵的知识多以不同形态的“文字”资料呈现出来),固态知识代替流动的知识,使本来蕴含丰富人类财富的“知识”成为无意义的“空壳”知识。学生领会不到知识的意义、体验不到知识技能掌握的情感价值,知识教学成为无意义的“灌输”。所谓“实践教学”,也不过是增加知识学习的地点而已。学生对与人的生存意义息息相关的人文课程(或通识课程)不感兴趣,转而选一些考试要求较低的课程。在这种职业教育生活中,学生感觉不到知识学习的价值、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感受不到知识技能的学习所带来的尊严。用雅思贝尔斯的话说就是“……反叛;虚无主义的绝望;无数得不到发展的人陷入困惑;许多人放弃有限的目的,抵制和谐的诱惑,但是却沿着错误的道路探索……”。“精神因其散漫于群众之中而衰亡,知识则由于被合理化地处理到让一切浅薄的理解力均能接受的程度而贫困化了,除非所追求的目标可以用实用和物质的价值来表达,否则,人们是不愿付出努力。”

第三,职业教育忽视其本体功能。职业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服务经济的功能,也包括改善个体生存质量的功能。职业教育的本体功能应该是关切此在能尊严地“活着”。为了能够关心此在的“活着”,职业教育就必须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他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所不能或不易产生的“能力”或“品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然后在此基础上生产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本身。为了能够满足此在实存的生命生产的需要,职业教育必须倚重于劳动科学与效能科学。职业教育本是与人的生存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但当前职业教育学科研究框架内,职业教育学只研究怎样把外部世界(社会行业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塞”给学生,不研究怎样发展学生的内在力量。时下国内职业教育研究,最热门、最时髦的用语是“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职业教育研究者在这方面却无视人之根本所在。虽认识到人的“生存问题”及对个体和社会所构成的威胁,如现在社会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严峻对社会造成动荡,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等等,但看不到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威胁。在物质不太贫乏的今天,现代职业教育依然是“实存的教育”,而不是“生存的教育”。这种实存的职业教育给予人们以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却没有给予人们以生存的理由和根据;给予人们对于自己和人类文明一种盲目乐观,却没有给予人们一颗清醒的头脑。其结果是,在现代教育的作用下,现代人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生存能力(技术/技能),但是却越来越对生存的必要性发生怀疑。

四、职业教育理论亟待研究的问题

面对当今的社会主题,随着人们物质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人的精神方面的问题被提到了历史日程上,对生存问题的思考也广泛渗透到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思考中,《学会生存》提出:“社会己经创造了物质财富。这是人类'追求富有的权利'所需要的。在整个历史过程中,这些就是社会的根本目标。现在社会难道不应该把'学习实现自我',即人的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吗。”学会认知是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是为了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是为了与他人一道参加的所有活动并在这此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使受教育者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为了与其整个使命相适应,教育就应围绕这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让受教育者走出模式化、表浅化、庸常化的生活层面,全面了解自己的生存境域和生存可能性,在与各种对象打交道的过程中,既依赖外在对象,又不断地否定和超越它们,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创造真实的自我。职业教育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从教育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角度,而应以一种更加开阔的眼光,即以促进人的发展的眼光来确定职业教育的定义。正如联合国有关文件指出的那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既符合教育的从根本上来说的人道主义的使命,又符合应成为任何教育政策指导原则的公正的需要,也符合既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又尊重传统和文化多样化的内涵发展的真正需要。”它向世人宣称: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关注人的潜能的发挥、素质的提高,即教育要关注人的本真生存和价值追求。人的本真生存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职业教育的合法性建立在对人的本真生存的认识的基础上将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对人的本真生存的理解是生存论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生存论哲学对重新诠释职业教育内涵具有方法论意义,借鉴生存论哲学观照职业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课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滑沙场
有趣的国庆一游
快乐的一天
日记一则
福建大嵛山
千年绸都第一坊
烟花世界
游南北湖
游长屿洞天
葡萄沟游记
五一真快乐!
快乐的国庆节
国庆游玩
登美女峰
登华山
浅析项目日成本管理(1)论文
旅游质量旅客满意度评论
中美独立审计准则颁布背景比较
浅析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1)论文
探讨煤炭企业成本核算(1)论文
刍议审计公告的信息质量特征
浅析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缺陷(1)论文
后危机时代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1)论文
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
论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价值(1)论文
谈谈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网络会计审计新探
内控制度延伸审计的方法
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
影响审计理论基础外延与内涵变化的因素
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
《和时间赛跑》教学随感
把握时间
听特级教师吉春亚的《和时间赛跑》有感
《和时间赛跑》教学杂谈
《和时间赛跑》课堂实录
与情感相约 和时间赛跑──听刘爱滋《和时间赛跑》一课教学评论
在探究体验中学会反思──《和时间赛跑》教学案例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石激起千层浪──《和时间赛跑》教学案例
《和时间赛跑》教学课例
不知疲倦的人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和时间赛跑》教学记
《和时间赛跑》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