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之争与语言学
翻新时间:2023-08-04
名实之争与语言学
名实之争与语言学
一、名实之争的定义
唯名论与唯实论所争论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问题,即“一般”(“共相”)和“个别”(具体事物)的关系问题。问题是这样提出来的:一般或共相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真实存在的精神实体呢,还是存在个别事物之内,只是具体事物的名字?究竟是共相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呢?还是个别事物先于共相而存在?对于这个问题,唯名论者和唯实论者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也就造成了二者的分歧与斗争。唯实论者回答说:共相是存在的,有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共相,共相是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因此比个别事物更根本、更实在,所以他们被称为“唯实论”。唯名论者反对这种观点。唯名论者说:并没有什么离开人的思想意思和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共相,只有个别事物才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东西,所谓共相不过是事物的名字或符号,顶多也不过是一种概念,因此是后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所以他们被称为“唯名论”。[1] 二、名实之争的历史溯源 不难看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着重探讨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柏拉图的理念说认为感官所对的经验世界流变无常,只有理念才是真实无妄的,而一切经验中的个别物,均因分享了理念的真实才能以不完全的方式存在。但是,柏拉图的这种主张,明显地与常识相悖。因此,亚里士多德修正师说,认为经验中的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吾人心中的共相是理智抽象的产品,虽然具有知识上的客观性,却以个体事物为基础,不能离个体事物独立存在。结果,柏拉图的学说成为中世纪唯实论的滥觞,而亚里士多德“共相不离个物”的主张,则鼓舞了唯名论的立场。 唯名论者和唯实论者都形而上学地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反面,或本质)。” [2]唯实论者把一般说成是独立的精神实体,是第一性的,而个别事物是第二性的,这是客观唯心主义。唯名论者未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否定了一般的客观内容,给主观唯心主义开了方便之门。但在中世纪特殊条件下,唯名论作为实在论的对立面产生和发展起来,它肯定个别事物的实在性,认为个别事物先于人的思想、概念而存在,这就为人们对自然界进行具体研究和经验认识提供了理论条件。因此,唯名论,特别是后期的唯名论,同自然观和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萌芽有着密切联系,是唯物主义的最初表现。因此,列宁说:“中世纪唯名论者同唯实论者的斗争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处。” [3]唯名论对以后的哲学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是英国唯物主义者理论的主要成分之一;另一方面,又被贝克莱、休谟等主观唯心主义者所利用。 三、名实之争的延续: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 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在哲学范围内不断延续,而随着语言与哲学的交融,其在语言学方面表现为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这也是语言学界一直在争论的话题。任意性的看法可以追溯到唯名论,而象似性则是唯实论观点的发展。 语言符号任意性是指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任何“内在的联系”或者“自然的纽带”。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和外部世界之间不存在对应的关系,符号的意义产生于语言系统的语言内部,是“系统的结构自身创造了语言单位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关系。[4]所以,他明确指出,语言符号联系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声音结构,它是一个二元的心理实体。构成语言符号的两个成分概念和声音结构又称为指称和指号,通常称为所指和能指,它们之间的联系或两者的结合是任意的。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也就是说,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关系是非任意的,有理可据的。王寅在《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对索绪尔任意说的挑战和补充》一书中给象似性下了定义:语言符号在语音、语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5]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都进行了许多争论并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支持任意性观点的主要有泰勒,梅耶,萨丕尔,张德禄,王德春等国内外语言学家,而持象似性观点的国内外语言学家主要有洪堡特,海曼,许国璋,严辰松,王寅等。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观点,否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然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不是完全对立的。索绪尔也指出,能指是声音形象,不是名称;所指是概念,不是事物。因此,语言符号联结的是声音形象和概念,而不是名称和事物。索绪尔对语言本质,尤其是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论述表明,语言并不直接反映现实,但却构建现实。[6]构建现实的媒介就是约定俗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范畴,它们是一个语言连续体上的两个点,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连接着两个点是约定俗成。 四、小结 从中世纪哲学的名实之争到当今语言学界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他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是一种观念的发展延续,对于唯名论和唯实论以及任意性与象似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不要轻易地去否定任何一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全面,正确的认识。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时间都去哪了
- 养蚕
- 我的蝈蝈将军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观察豆子
- 黄山导游词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颐和园导游词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观察
- 胜似亲人
- 再逢中秋
- 因为选择不同
- 可爱的小猫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