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励志型心理级会的实践探索

试析励志型心理级会的实践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励志型心理级会的实践探索

"

论文摘要:当前的高中生,学习是主题,学习心理辅导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生最大的心理困惑是学习目标与行动的不同步,他们一方面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又缺乏明确志向,处于一种“无目标状态”,或者“不稳定目标状态”,表现为无理想无目标、有理想无目标、有目标无行动、有行动不持久或有行动无效率。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开展励志型心理级会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调控到最佳的“亢奋”状态,使之满怀信心地去实现心中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高中;励志;心理级会;团体动力学

一、什么是励志型心理级会

“励”,磨炼、振奋、劝勉之意。“志”有志气、志向、意志之意,即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事的气概,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心,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

励志型心理级会是以年级为单位,借助团体动力学等理论,以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挖掘潜能,振作精神,奋发志气,促使他们始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目标的一种团体心理活动形式。

二、励志型心理级会的特点

1.以年级为单位,受众面更广,团体动力作用更好发挥

现行的励志教育活动常常会依托“班级”来进行,而忽略了“年级”这一团体。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场论,把人的心理和行为视为一种场的现象,随力场的千变万化,人的心理和行为也随之变化。所以把年级视为一个整体的心理场,在这个场内“班级”被视为个体,就可以很好地改变个体乃至班级,受众面会更广。

励志型心理级会本身就是大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借助团体动力学,能强有力地把个体成员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结合在一起,使团体行为深入影响个体行为。通过团体来改变其中的个体行为比单独地改变个体行为要容易得多,所以励志型心理级会最終不仅能达到增强个体行为动机的效果,还能起到催化和增进团体动力的效果。

2.以心理教师为主导,团体氛围浓厚,辅导更易收到实效

领导者是团体的核心且是最有力量的人,他的想法影响所及,不论团体成员或整个气氛都会因此改变。心理教师区别于学校领导、年级主任、班主任的角色身份,各方带来的氛围不同。学校领导或年级主任开的级会现场可能会有强势、权威、带有奖惩性甚至是威慑性的主导影响,而心理教师更能创造一种安全、温馨、民主、开放、真诚、平等对话、充满鼓励和接纳谅解的团体氛围,在这种心理场下,学生更易开放、接受和领悟,从而发生改变,最終使级会收到实效。

三、如何开好励志型心理级会

年级本身是一个动力团体,团体内在的动力能促使团体成员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进而达到发展、训练或治疗的目的。

1.准确把“脉”,是开好励志型心理级会的前提

团体动力学因素分析论的代表人物卡特尔认为,团体动力主要受到某些重要因素的影响,领导者在决定团体的发展时,需要了解团体内的关键因素。根据卡特尔的理论,若能对团体内的各项属性一一加以评估,掌握有关的独立变项,就可以有效运作团体。所以在开展励志型心理级会前,客观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仅仅指心理状态),分析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是提高心理级会实效的前提。

学生学习失去斗志,没有动力,可能因为没有目标;也可能是目标模糊;又或者目标清晰,但太低或太高;又或者他们的目标合理,只因学习疲倦或持续的失败导致他们失去动力。如何掌握学生的准确状况?很多心理教师习惯用心理量表来了解学生,但这些量表并不能很好地为确立心理级会主题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访谈、调查是两种较好的方法,心理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现状来设计调查问卷,并要考虑到时间、问题的针对性。心理教师一定要对每一年高考的模式、重大改革、试题趋向,每个年级每一阶段的模拟测试,各学科的特点,年级的整体情况、班级的整体情况等都要有全面的了解,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才能客观准确地设计问卷或访谈问题来了解学生,找出影响年级团体动力的关键因素,从而设计出符合年级全体学生需要的心理级会。 "

2.营造良好的团体气氛,是开好励志型心理级会的基础

团体气氛指的是团体的社交气氛,是团体动力强弱的标志。团体的气氛可以反映在与团体互动相关联的情感或言语氛围、对团体的态度反应等方面。团体气氛对团体效能的发挥具有潜在的影响。如果个体总以防卫心态参与团体互动,将会阻碍团体效能的发挥。

在励志型心理级会中营造良好的团体气氛,关键在于级会开始阶段,此时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尚未形成,因此,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情绪接纳”,具体包括:心理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热身游戏、音乐、音像影视等手段,营造一种轻松和温暖的氛围,促成团体成员初步地互动,帮助团体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实体,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暖身”或“破冰”。它的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既能打消自己的防卫心理,感到轻松愉快,又能够集中注意力,调动起积极参与活动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在暖身活动的选择上,要考虑到活动必须是心理教师所能主导及能力范围内的,切合主题,而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例如在开展“直面高三”的励志心理级会时,我们采用的热身是手指的抓与逃游戏,并配合一篇描写高三学习生活的短文进行,让学生在听到“高三”这个词时就进行抓或逃,这样不仅具有了“破冰”的效果,还把学生一同带进了高三的学习生活中,直切主题,比单纯的游戏热身效果更好。

3.巧设活动使学生获得团体归属和支持,是开好励志型心理级会的关键

团体动力学的创始人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的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其行为公式是B=f(P,E),式中B表示行为,f表示函数关系,P表示个人,E表示环境。也就是说,除了个人,所处的团体也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团体归属和团体支持可以给个体提供强大的动力。个体在团体活动中的观念与行为和其他团体成员表现出一致,就能互相得到一种情感上的依靠,这就是归属感。团体归属感会使个体感到更加自信和有力量,增加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另外,团体往往会给符合团体规范、团体氛围的理念和行为予以鼓励和支持,从而强化其行为。

所以,在开展励志型心理级会时,如何创设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归属和支持就显得尤为关键。比如在一次“梦想起航”的心理级会当中,其中一个活动是让学生上台说梦想,这是从个体的内在需要角度来激发他的学习动力,效果是有的,但如果能把活动升级,让梦想一样的学生结成联盟,找到团体归属获得团体支持,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在单个学生说完自己梦想之后,还号召学生组成大学联盟如“清华大学联盟”“交通大学联盟”等,让他们用话语互相鼓励,然后选择一句符合联盟团体所有学生心声的加油口号,在级会现场大声喊出来,最后让场下的学生、班主任、年级主任送上支持的话语。这个活动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士气,坚定了他们的志向,同时也让一部分对自己梦想信心不足的学生,在这种团体氛围的影响下,加入到了大学联盟中,找到了团体的归属和支持,从而增强了级会的效果。

4.利用团体决策,使励志型心理级会的效果更持久

勒温认为团体决策是联系动机与行为的中介,是团体促使个体变化(或维护原来标准)的一种动力。团体成员的动机须经过团体决策才能更有效地促成团体行为的变化,在团体的水平上改变个体的态度或行为比单独逐个改变个体更有功效。所以,在励志型心理级会中,团体订立的任何目标或行为准则,都不能是心理教师单方面的施与,而应是团体成员共同决策的结果。

比如,在一场主题为“锲而不舍,成功在握”的心理级会上,我们告诉学生面对剩下的高三时间每个人都有两个选择,一是得过且过或者干脆放弃,二是继续拼搏甚至全力以赴,然后让他们思考两分钟后决定全年级的选择是什么,并说出五个让全年级同学都认可的选择的理由。全年级的学生即时陷入了沉思当中,两分钟后,他们抬起了头,用充满力量的声音回答了他们的选择——继续拼搏甚至全力以赴,接着学生们都争相讲出拼搏的理由,每讲完一个就让同学用掌声来表示是否认同,进行到第五个理由学生似乎黔驴技穷的时候,年级整体沉默了大概一分钟,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为了证明我们年级不是一中历届最差的。”结果现场学生大受鼓舞,掌声不断。可见这种团体决策形式的励志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效果也会更持久。

励志型心理级会在我校的四年实践探索结果证明,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励志型心理级会上的运用能有效地调整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的学习无目标或动力不足的状态。今后如何借助更多的心理学理论,如成功学、积极心理学、自我效能感理论来深化励志型心理级会仍需要不断地探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今天我只考了60分
爸爸笑了
有趣的网络聊天
学跳绳
拔河比赛
爷爷教我唱军歌
灰心了
小小打工仔
这是观星台吗?
我爱吃炒栗子
绝望中被救起
切茄子
给爷爷泡茶
困难的我
记一场拔河比赛
地方文献分编问题初探
试析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
构建当代地方文献体系的几点思考
荷兰刑法典的发展和特色(1)论文
地方特色专藏文献建设的知识集合观
关于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现实性分析(1)论文
论从纽伦堡审判到国际刑事法院(1)论文
关于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试论多媒体教学与外语教师角色转变
尊敬人权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1)论文
试论《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探索
关于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从《欧洲宪法条约》看欧盟法的演变及其影响(1)论文
浅析地方民族广播电视视听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试论CAFTA的报复制度(1)论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背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结构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难句解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词句积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疑点解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词语解释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心思想
叶圣陶简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作特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你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