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初探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初探

"

论文摘要:高职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尤为重要。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应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围绕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两大层次展开。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近年来,大学生轻生、自伤事件时有发生,生命教育由此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方兴未艾的话题。

当今社会受到急功近利的文化、应试教育的体制及升学主义的影响,学校、社会重视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而轻视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与引导,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生命教育的缺失使许多学生对生命和生命的价值存在种种片面、零乱甚至矛盾错误的认识。高职学生是被普通高校淘汰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成绩不佳。当成绩成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时,对于学业成绩不理想、不善于知识学习的高职生而言,学业的失败、人性的压抑使其看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觉得生活是无趣的,生命是受压抑的。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生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开始自觉地思考人生,感受生命存在之价值。我是谁?我的存在有何价值?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成为他们经常拷问自己的话题。矛盾和冲突由此产生,部分高职生迷茫、困惑、挣扎、颓废,漠视生命乃至践踏生命。因此,对高职生尤其需要进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人的一生,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笔者拟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形式——体验式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包括阅读、角色扮演、互动活动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想象、移情、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通过师生间的分享与讨论,产生碰撞与共鸣,使学生学会转化、战胜消极的情绪体验和错误认知,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生命的意义因人因时而异,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生活于宇宙之中、世界之上,要靠自己的实践发现生命之真,领悟生命之善,体验生命之美,不能靠他人的说教。学生的生命及其体验的生成基于学生生命活动、生命实践的永无止境的展开。只有通过学生切身体验获得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体验与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与传统的说教相比,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活动体验——互动分享——觉察反思——整合运用”的技术路线,由教师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学生通过对情境的亲历,产生内心的体验与感悟,通过师生间的分享和讨论,产生思想的碰撞,从而达到转变认知、改变行为的目的,其鲜明的亲历性和自主性、独特的个体性、丰富的情感性,使体验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种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引导、自我成长的过程,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验式教学是生命教育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内容

人生包括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两个层次,因此,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应包括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两大层次。

(一)生存教育

生命存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载体,生命活动创造价值的前提是生命的存在。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只强调创造人生价值而忽视生命存在本身所固有的价值,加之当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陷入繁重的学业之中,根本无暇领悟生命之重、欣赏生命之美,因而漠视生命,对生命缺乏敬畏之情,进一步导致践踏生命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生命教育首先应是生存教育。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笔者认为主要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 死亡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死亡”的话题一直是被避讳的,这种回避态度使得学生对死普遍缺乏科学认识,充满恐惧感或神秘感。有的学生将死视为解脱,碰到一点挫折就轻易选择轻生;有的学生则因为害怕死亡而导致各种神经症。因此,对高职生开展死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很有必要。死亡教育包括三个层次:

(1)了解死亡及其意义,既明白死亡之重,又能正确面对死亡,懂得死是生活的终止,但生命可以永存,消除恐惧、焦虑等消极心理;

(2)当面对重要他人死亡时要有心理上的准备;

(3)向死而生,要为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而努力。

生命意义教育生命意义教育的实质是生命存在的本真教育,亦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纵观现今的生命意义教育,不过是成功教育的代名词,世人眼中的成功不外乎金钱、地位、名利。因此,今天的人们常常生活在别人的期望中,在房子、车子、票子、工作等外在目标的达成中蝇营狗苟,时时刻刻为生命担忧,为未来做准备,似乎这就是生命意义的全部。在追逐生命的外在形式——金钱、地位、名利的同时,人与自身越来越疏离,对生命的内在本质越来越失去把握。当这些外在的目标不能达成时,人会焦虑;当这些外在的目标达成时,人也会迷茫、困惑。人类在无尽的物质需要与满足的追求中饱受精神困惑的痛苦与折磨。对于高职生而言,成绩和学历至上的观念使他们得不到家长、教师和社会的认可,亲情和生活中的负性经验,金钱、地位、名利的遥不可及,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高职生对生命的消极体验多来自对生命的迷茫与不解。 "

要解决人类的精神危机,出路在于突破狭隘自我后的真正超越。高职生需要学习对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解读——活在当下,从外向目标的蒙蔽中转向对当下生命体悟的兴趣和实践。高职院校的生命意义教育可尝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将其理论和方法运用到高职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去。通过一个个“当下”的练习,借助活动帮助学生从狭隘的、自私的、能所对立的、被语言思维和逻辑障碍的自我中解脱出来,进入放松、专注、忘我、愉悦的生命状态,体察其中的差别,体会生命的新感受与大境界。生命的意义感也就在当下的实践中,体验会越来越充盈、扩大,从而帮助学生熟悉新体验,使学生认识自己成长的方向,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自我引导与自我终身成长,提升高职生的生命意义感,提高其生命质量。

(二)生活教育 挫折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极度爱护下成长,挫折的承受力与应对力较差,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往往不知所措,紧张、焦虑,有的自暴自弃甚至选择轻生以逃避现实。挫折教育就是指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及其作用,从增强挫折承受力、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加强自我调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适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的教育。挫折教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辩证地看待挫折及其作用,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变挫折为动力;

(2)缓解挫折心理的技术和方法;

(3)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

(4)合理利用挫折心理防御机制;

(5)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增加外部支持。

感恩教育西方有句谚语:“幸福,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你信赖的朋友。”感恩是人生的基本准则,是生命美好的基础,是生命质量的体现。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感恩、报恩及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首先是识恩教育。识恩才谈得上感恩,然而,物化的社会、激烈的竞争使人的感恩意识日益淡漠,加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骄横任性,只知索取,不知奉献,把别人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经地义,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高职生中很大部分来自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经济条件不理想,亲子沟通不畅,因此而怨恨父母、自私冷漠、肆意挥霍父母血汗钱的学生较多。首先,感恩教育要训练学生发现身边美好事物的能力,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其次,要学会表达感激之情。马斯洛认为,体验与表达感激之情是情感健康的重要而又常被忽视的方面。中国文化注重含蓄,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教师在辅导过程中经常会看到学生将内心压抑已久的对父母的爱表达出来时的酣畅淋漓。再次,要学会宽容与尊重,懂得负责与回报,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怀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最后,人与宇宙万物是共生共存的,要感恩世间万物,善待宇宙一切生命体。 异性交往的辅导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将18~25岁这个年龄阶段称为成人早期,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高职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有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当今的大学校园是个相对开放和自由的环境,在高职生的人际关系中,异性交往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异性交往可以使交往双方获得稳定感、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由此会感到生活充满乐趣,富有意义,也会为日后获得成熟的爱情奠定基础。当异性交往失败时,会导致自尊的严重失落、自我价值感的丧失等,如不及时调整,还可能导致长期的抑郁,产生精神性疾病,甚至出现轻生或攻击他人等行为。因此,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生命教育应开展关于异性交往的辅导与教育,异性交往的辅导内容可涵盖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有关知识,异性交往技巧,爱的学习与成长等等。

职业生涯发展的辅导与教育生命教育强调个体内在生命价值,目标是提高个体生命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与主观幸福感。意义治疗理论创始人弗兰克尔认为:工作不是生活的目的,而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工作中得以展现。人们终其一生都在选择、准备与实践着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态,获致相应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透过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评估、选择、计划、准备与实施,表达个人独特的生命意义。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强调升学第一,学校忙于教学,学生疲于学习,根本无暇亦无心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很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缺乏专业指导,报考学校、专业的依据往往是学校的知名度、就业率,职业的社会地位、收入等外在因素,有的则是遵从父母的要求,很少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禀赋、能力、特长等等,有的甚至对自己所报考的专业一无所知,跨入大学校门后才发现所选的专业自己不适合、不喜欢,迷茫、痛苦、颓废由此而生,生活失去了应有的色彩,生命的潜能受到压抑。目前,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就业指导,但就业指导主要侧重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职业发展上面临的困扰。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就业指导转向以学生成才就业和终身发展为目标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辅导与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生涯管理,择其所爱、爱其所择,这对于学生顺利度过大学阶段乃至走好一生的道路,获致自我实现,活出自己独特的生命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老爸的绝招
宝妈的趣事
如果我是班主任
股迷老爸
这就是我
哥哥为球狂
我的老师
“小水灾”是怎样形成的
我爱我家
打羽毛球
小小的我
“不怕困难”
桌子上的烟灰缸
我的梦想
亲爱的小弟,能别这样了吗
其它教育论文教育学感想
礼品社会学
其它教育论文关于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浅析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论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
浅析中国城市社会分层对城市发展的利弊影响
高等院校体育社会功能的探讨
刍议美术的社会功能
身体社会学的思考
其它教育论文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
其它教育论文亲子沟通中关于父母如何积极倾听孩子的研究
社会学视域中的大学文化
其它教育论文浅议理想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其它教育论文教师教育学论文范文
其它教育论文高校学生不在课堂现象研究
十三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十八三个太阳(七年级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冰心诗四首》教案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中心稿)
十六国宝——大熊猫(七年级苏教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活动“马的故事”集锦(教师中心稿)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十四松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杜甫律诗五首
七年级风筝
蜀道难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中心稿)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
七年级下册教案《丑小鸭》(教师中心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