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同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序化

同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序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0

同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序化

"

[论文关键词]高职课程 智能差异 就业导向 全面发展

[论文摘要]文章从多元智能理论和思维科学理论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和序化原则,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前高职院校课改的实际情况,就高职课程内容改革如何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进行调整,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就业和全面发展两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新世纪以来,伴随高职教育的发展壮大,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也取得了进展。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仍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其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序化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开发成败的关键。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1.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高职教育承载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任,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还承载着满足教育对象个性需求的重任,是促进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特点的青年成才的教育。因此,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离不开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

首先,作为教育对象,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思维是有区别的。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其《职能的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智能是指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环境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类的个体独立存在着与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七种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心智操作的交流、交往和自知、自省的智能等。不同个体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是有极大差异的,但从总体上看,个体具有的智能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为主的人主要以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思维,而形象思维为主的人则主要运用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抽象思维借助于语言或其他信号系统进行数学计算,形成概念,对关系和细节进行逻辑分析,是一维特征的单向度线性思维。而形象思维则往往不需要语言或符号参与而以形象作为思维过程的媒介,不脱离整体形象去认识事物,更多地关注横向联系而忽略纵向探究,是二维、三维特征的多向度面型乃至是体型思维。

根据多智能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分析发现,他们逻辑数理能力相对较弱,而空间视觉、身体动觉以及音乐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则相对较强,是具有形象思维特点的个体。显然,不同思维类型的教育对象,对知识的掌握是具有不同指向性的。这是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

其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人通过院校教育与培养,可以成为研究型、学术型、设计型人才;形象思维较强的人通过高职教育与培养,则可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正是后一种人才,即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根据德国职业教育专家劳耐尔教授关于某一专业领域从新手到专家的理论,对专家这一概念新的诊释,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如同研究型、学术型、设计型专家一样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相应的专家。他们在经济社会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阶段、不同工作层面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类型,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适合的培养模式,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实现价值。这说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类型是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又一个重要标准。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能力类型的差异并无高低之分,由此形成的培养目标的差异,也非“一流教育’川二流教育”高低差异的分野,而只是说明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它具有自己的极其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进行深人地研究和实践。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一般来说,课程内容涉及两大类知识:一类是关于事实、概念以及规律、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这类知识中,“事实与概念”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原理和规律”回答的则是“为什么”的问题。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是以传授陈述性知识,即传授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为主要追求的。这类显性知识具有鲜明的理解性、论证性的特征。这是当今世界培养和造就科学性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另一类是涉及经验与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这类知识中“经验”指的是“怎样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是以获取过程性知识,即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为主要追求的。这类隐性知识实际上就是指认识论上的直接经验知识即实践知识,可进一步上升为策略性知识,具有鲜明的事实性、策略性的特征。这是培养和造就职业性人才的又一条主要途径。"

显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理所当然应该以过程性的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也即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而多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学科性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学习效果不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性知识的学习不太适应。

二、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

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和选择问题解决之后,课程内容的序化就显得更为突出。因为知识只有在其被序化的条件下才能被提供。课程内容的序化指的是内容的结构化,即确立知识组织的框架和顺序,其参照系是工作过程。一般来说,课程内容的序化有两条路径:一是对应学科体系的框架,其序化的路径是所谓构成说,强调的是静态的、无生命的“客体”知识的“机械地”客观构造;二是行动体系的框架,其序化的路径是所谓生成说,强调的是动态的、有生命的“主体”对知识的“有机地”主观构建。

依据学科体系对知识内容的序化,课程内容的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尽管该体系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但课程内容却是依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无论专业学习的宏观内容还是分利.课程微观内容的编排都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这就使得学生与生俱来的自然心理顺序同人为建构的非自然的学科顺序不一致。因此,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可能会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分割,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分割,知识排序的方式和知识习得的方式的分割。这就显然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依据行动体系对知识内容的序化,课程内容的编排则是一种串行结构,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心理顺序,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归纳整合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后的职业工作顺序都是串行的。这种针对行动顺序的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的方式,实现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当然,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来实现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并不意味着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在“必需、够用”的总量上有所减少,而只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课程不再倾向学科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更多地关注蕴涵于工作过程系统的隐性实践知识的习得与生成。其中,前者追求的是学科知识架构的系统化,后者追求的则是工作过程知识的系统化。高职课程关注点的转化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立体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包括具体的知识及其承载的价值观。可以说,依据行动体系只是对内容进行序化是一种适合形象思维主导的高职学生的理想序化形式。

这里应当着重指出的是,作为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序化还必须十分注意教育层次的区别。这是因为:第一,高职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所从事岗位的综合程度和复杂程度,要显著高于中职毕业生。第二,与此相对应,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高于中职教育,高职毕业生除了要掌握经验层面的知识,还应具备策略层面的驾驭工作的知识和能力。经验层面的职业活动知识往往是“点”和“线”的,而策略层面职业活动知识则常常是“面”和“体”的。这种教育层次的区别要求高职课程内容的理论知识要多于和高于中职课程,但这并非学科体系的复归。还应强调指出的是,伴随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推进,职业工作过程内涵提升和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在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序化中,引人劳耐尔教授关于从“新手到专家”职业发展五个阶段的论述作为“序化”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劳耐尔指出从新手到专家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其知识内容各有不同的要求,并由此得出相应的学习范围和依次递进的知识内容。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三、课程内容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上述内容只是笔者结合个人认识对引领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德国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精髓的简单说明,由于课程开发操作层面的技术问题还处在研究之中,因此,想要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其中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具有规律性、普适性、科学性的成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课程体系,还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下面仅就两个紧迫的具体问题提出点滴思考。

1.关于高职学生智能类型的区分。德国从小学4年级后开始分流,逻辑思维及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升入9年制完全中学,完成学业后可进人研究性大学学习,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升入5年制的主体中学,学业完成并接受职业教育后再进人劳动力市场就业;智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则升入6年制实科中学,完成学业后升人专科高中再进人应用性大学学习。智能的差异是学校实行分流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除部分来自对口招生,极少数来自初中后升入5年制就读外,绝大部分是高中后通过高考录取人学的,其中相当数量学生的思维类型属于两种思维类型的交叉区域。因此,当课程内容的选择在交叉区域进行时,就应当根据交叉领域的大小,科学地设定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实践经验)的比例。这部分人才的培养是在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之间进行的。高职院校这部分学生应当是兼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知识的人才,主要是技术型、工程型、工艺型人才。对这部分学生的课程内容选择必须进行全面摸底,填密设计,科学地加以确定。"

2.关于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拥有白己的市场是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紧迫需要。因而,高职院校都把它作为最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但是,就业导向并非光是为了获得一个“饭碗”,鼓励高职生抢占那些无论中职生和初中生,甚至农民工都去抢占的普通岗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他们的就业(含创业)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但是就业市场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产业的调整、行业的更替、新技术的应用、新岗位的涌现、商品交易方式的变化、百姓消费方式的改变,等等,都关系到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和质量。因此,要真正发挥就业的导向作用,高职教育就应该随时了解和研究市场变化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调整。同时,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就业导向只是高职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高价值目标。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同样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
我的家乡
可爱的小金鱼
吹口技
雷雨
压岁钱
我的妈妈
爬山
我的家乡
妈妈的爱
夸家乡
荷花
大学生格力空调促销员社会实践报告
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公司员工嫌薪水太低的辞职报告
中学假期实践报告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大一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刑警先进事迹材料
XXX同志做学习型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科学发展观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工地实践报告
“四五”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大学生税务事务所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化工厂大学生实践报告
煤管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事迹报告
青年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浅析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1)
非货币性交易审计方法初探(1)
正确把握审计定位 推动审计工作新发展(1)
浅析国家审计机关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的作用(1)
国家审计与权力制约和监督(1)
我国审计控制的目标定位及实现途径(1)
学习独立审计准则的几点体会(1)
做好经济责任审计 促进干部廉政勤政(1)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管理及运用问题(1)
强化国家审计在权力制约机制中的作用研究(1)
CPA防范风险的新举措(1)
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分析(1)
论如何完善审计强制措施(1)
网络经济时代审计面临的挑战(1)
谈国有企业改革对企业审计的影响(1)
《借生日》探究活动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丰富课堂形式 珍视独特感受──《雪孩子》教学案例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