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青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的剖析

对青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的剖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对青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的剖析

" 摘 要:山东省青岛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规模较大、专业门类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地区特点和优势较明显的体系。但也应看到,师资数量和质量、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办学条件和经费等问题也影响着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特点与优势

(一)青岛市对发展本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上重视,领导上得力

青岛市是我国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过渡型经济的特点尤为明显和突出。青岛的社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大大高于农业产值,向工业化经济过渡的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同全国其他地市一样,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青岛市中等教育的结构比例需要调整、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落后的问题十分严重,矛盾更为尖锐。青岛市委及市政府较早地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把重视发展本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列入了议事日程,放到了一个恰当的位置。

青岛市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经常研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听取工作汇报,视察学校,注意做好决策、监督和检查;各县、市、区的主要负责同志更是亲自联系学校,帮助、指导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市教育局也成立了相关科室,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努力支持办好职业技术学校。这种思想上的重视和领导上的得力,既是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又是近几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快、发展好的一个关键而有力的因素。

(二)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式灵活多样,发展稳健,并已形成较大的规模

在思想重视、领导得力的基础上,青岛市认真吸取了大起大落的沉痛教训,注意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办学形式,逐步推动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促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持续、稳步和健康发展。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伊始,青岛市就注意避免“一拥而上”的现象,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及可能,通过加强宏观控制,利用条件和优势,采取改办、新建、联建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在对原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调整、挖潜的同时,从本市普通高中校数量多、密度大、基础较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地逐年压缩普通高中的学校数和招生规模,将一批有一定办学条件的普通高中改建为职业中学(中专),以己之长,补己之短,以达到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规模的目的。同时,通过鼓励、支持教育部门与经济部门职合办学、企业和乡镇自办职业技术学校等做法,调动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改变了过去由教育部门一家“唱独角戏”的情况,既解决了职业技术学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又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同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学校的活力。目前,青岛市职业中学(中专)的主要专业已全部实现了联办,有力地促进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健康的发展。

由于加强了宏观控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青岛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出现了少见的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城镇已基本实现了普及职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训练的目标,大大缓解了全市经济建设所需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就业人员的素质。青岛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已基本上适应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青岛市的职业技术学校专业门类齐全,地区特色比较明显

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青岛市重视从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办出本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根据青岛市的具体情况,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导向”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针。“一个中心”,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要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围绕着这个中心,根据青岛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和重点行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情况,加强了学校专业体系的建设。“两个导向”,一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为外向型经济建设服务为导向。青岛市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又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外向型经济建设中,青岛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保证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的顺利、迅速发展,根据统一的规划目标,专门制定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外向型经济服务的大专业系列教育规划,加强了以电子、港口、旅游、酿造、化工等为重点的专业体系建设。二是以为农业发展服务为导向。无农不稳,青岛市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蚕、渔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既关系到国计民生,又是青岛市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青岛市农业资源的优势,适应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规模经营的需要,青岛市改革了传统的农科类综合技术专业,突出了种、养、加工技术专业,强调了实用技术和实践技能的教学训练,使农类各专业的建设逐步走向合理。

(四)青岛市重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努力在发展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在重视稳步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的同时,青岛市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原则,努力进行教育研究与改革,逐步提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办学效益,成立了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强化了校际中心教研组的建设,各学校也十分重视组织教师搞好各种教研活动,初步形成了体系完整、层次分明的教学研究机构。

青岛市还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规定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实践时间不得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在教学方式上,重视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下大力气抓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建立专业教学、技术服务和实习生产三位一体教学新体系的工作中迈出了一大步。

青岛市还进行了职业技术学校“双证书”的试点工作。首先在机械专业试行了由教育部门颁发职业高中(中专)毕业证书,由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等级合格证书(岗位资格证书),使业务部门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督促学校办出特点,提高质量。此外,还通过加强职业技术学校的评估、检查、对比,抓好典型,推动整体改革。2004年,青岛市共评出12个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和10个先进专业,作为骨干与榜样加以推广,促进了全市学校改革的深入。

困难与问题

(一)师资问题十分突出,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没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合格的教师队伍,便不会有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青岛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主要由这样几部分人构成:一是原来就在职教岗位任教的教师,占少数,主要分布在普通中专和一些技工学校。这部分教师从事职教工作的时间长,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但一般年龄偏大,且学历水平较低。二是从普通中学转入的一部分教师,数量较大,主要分布在各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这部分教师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的时间较长,有学识水平,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但搞职业技术教育是新手,缺乏相应的经验,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显得力不从心。三是最近几年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补充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学历高,年轻,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但经验明显不足,且有相当数量的人思想不够稳定。四是从其他部门调入的专业技术人员。这部分教师从事实际工作的时间长,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但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不多,在教学上面临不少困难。

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来源不稳、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矛盾非常突出。具体地讲,第一,专任教师人数较少。第二,在现有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低,尤其是职业中学(中专)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更低。第三,专任教师的结构比例不够合理,基础文化课教师较多,专业课特别是专业实践课教师人数明显不足。第四,缺乏可靠的来源,教师流失时有发生。因此,师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职业技术学校特色的发挥和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尚不够合理

在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建设上,青岛市是颇下了一番工夫的,也产生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统筹安排,专业结构和专业布局仍不尽合理,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容易办的长线专业过长,而难办、急需的短线专业过短,适应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明显薄弱。

职业技术学校的层次结构问题也比较突出。青岛市已基本上普及了初中教育,据青岛市教育局2004年度报告中的统计,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各类学校的人数达到了68%,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完成初中教育后直接或间接就业,这一类青少年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这部分青少年没有受到严格的职前教育训练,必然会影响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初中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十分必要和迫切,特别是在农村。在青岛市这样一个农业生产仍占有相当比重、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重视初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初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

(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亟待改善和提高

管理问题是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又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总的说来,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有效,学校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了职教的特点、质量和效益。

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青岛市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实行的是一种对口管理。普通中专、中等师范学校由教育部门主管,其余由各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技工学校由劳动部门管理;绝大多数职业中学(中专)由教育部门管理;少数联办学校实行双重管理。这种职教管理体制是由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决定的,其好处是可以调动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办学积极性,专业课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经费等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同时也便于把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同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但对口管理的最大弊端是它的封闭性和各自为政,由于对口管理,客观上难以统筹安排,往往导致一些学校、专业的设置有很大的盲目性,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师资设备利用率低,毕业生交流困难,办学效益差。

(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尚缺乏稳定、足够的经费保证,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同一些先进城市比较,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差距是办学条件差。办学条件差的主要原因是经费少,缺口大,且没有稳定的来源保证,明显落后于不少兄弟地市。有的县甚至将上级下拨给职业技术学校的经费截留,不少单位经费得不到落实,还有的拨了专业经费却停拨了正常办公费用。由于经费不足,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校舍少,专业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短缺,实验、实习问题难以解决。这种状况与青岛市的经济基础及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很不相称,近两三年来,经教育部门多方努力,情况虽有所缓和,但问题远没有解决,仍需进一步重视和努力。

(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亟待提高

虽然有关部门及学校早就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并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但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不高的矛盾仍十分突出。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为毕业生的政治素质不过硬,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实际动手能力差,工作适应期长,不受用人单位欢迎。造成质量差的原因较多,一是生源差,同普通高中比较,除少数中专外,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的分数一般低于前者。二是师资薄弱,青岛市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专任教师学历达标人数均少于普通高中。三是教学条件差。四是一些中等学校办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向不明确或不落实,总想向普通高中看齐,没有办出特色。此外还有一些管理、经验等方面的问题。质量不高将导致毕业生的出路困难,直接威胁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由于青岛市劳动就业工作做得较好,目前问题尚不十分明显,但也已出现了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优势不大的现象。对此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把提高质量的工作抓好,以保证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顺利发展。

结合青岛市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与设想,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将进一步向前发展。在校生人数将大大增加,学校、专业的结构与层次将向地方化和高级化不断深入,整个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的在职提高教育和重新训练任务将大大加强,并将逐步形成以市区为龙头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为了迎接挑战,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上述目标,青岛市将以解决现有的质量问题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师资、经费、管理等关键和重点,从加强科学研究、拓宽职教功能,加快配套改革、确定规划步骤着手,促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顺利、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2]青岛社会科学院.青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3]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9.

[4]王金波.职业技术教育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5]吕鑫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听《流泪的花季》有感
一心为人民,甘愿做“傻子”
美丽的日照
读《鲁西西外传》后感
读《居里夫人》有感
虎兄虎弟
《八路军》观后感
给老师的一封信
给同龄人的一封信
给虎哥的一封信
给丛飞叔叔的一封信
让安全健康和我们同行
读《母亲》有感
关于现代大学班主任工作方法探析
试论职业标准的电工实习课程研究与实践
试析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
试析电子竞赛与高校电子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
试析“城市经济学”的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试析土建类专业“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关于农业院校机械专业研究型教学初探
关于教学型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模式创新探析
简析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之学生管理的思考
试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简论在高校办公室工作中践行北京精神
试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局限与拓展
关于语篇理解认知语境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试论工科学术型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抓住重点 读议结合 落实目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让爱在教学中流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卖火柴的小女孩》设计理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不如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断及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及评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段及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作文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可怜求生,微笑死去──《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及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