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综合性高中化学创新教学之探究

综合性高中化学创新教学之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综合性高中化学创新教学之探究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当前教育战线的热门话题。综合性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而作为综合性高中,学生的素质比较差,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这就更需要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和改革,探索一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探究,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新动机、感受创新之苦与乐、重视实验创新等途径达到化学的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综合性高中、探究

在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如何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挖掘,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综合性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不是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了打开化学创新教学的局面,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作了有益的尝试,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收获,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难题。接下来我就所取得的一些收获归纳如下:

一、转变观念,创设情境,利用新教材,激发创新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教学行为发生变化。那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呢?

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现象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如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样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氮气的性质。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在学习铝的性质时,将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 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从而得到铝的性质。这样创设情境,以学生的好奇,促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固定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样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新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然后得出结论,由“学生跟着教师走”变“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现象,讨论形成知识体系。

其次,在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上,老师们应该恰当质疑。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而是主动地以开放式思维去解疑。教师提出有发展性的疑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完氨气的喷泉实验后,可向同学们质疑:Cl

2、CO2与NaOH溶液、HCl与H2O、SO2与酸性KMnO4溶液能否形成喷泉?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解疑,学生将避免解决问题途径的单一性,而是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然而,综合性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更是学生接受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同时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必须是在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为能切实用好化学新教材,实现化学教学的创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重视探究式学习的培养。

二、优化教学情景,诱发探究动机 为创新做好准备

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只能够让学生死板的接受知识,无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并且还会使学生感到知识灌输的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化学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如在讲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得知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性质相似,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那么,二氧化硫是否与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与另一种碱溶液石灰水反应呢?现象一样吗?能够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的创新,促使学生不断的去探究新知识。

“探究性”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探索,发现规律。例如,在讲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事先准备好几组实验,让几名学生分别做各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氯气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重要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拓展思路、培养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苦与乐,无论探究的结果怎样,过程就已经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经常作这方面的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途径。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对学生解题有创新的,即使在萌芽状态,都要积极扶持,千万不能有意无意的扑灭各种神奇的创新性的火花。考试也应鼓励创新,凡有新颖解法和独特见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也应酌情给高分。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还能求异,达到创新的境地。

三、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超越创新,感悟创新苦乐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与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认为学生的方案设计与教师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错误的,不要把学生在尝试中的失败看得一无是处而全盘否定。相反,如果要求学生完全照搬教师,一味的模仿教师,结果只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的超越创新。教师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不要强求学生完全按照教材、教师预定的方案进行研究和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自行设计、自由创造。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例如,在学习了酸雨的有关知识后,学生提出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模拟实验”的研究课题。在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也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或错误的想法和设计,走了许多弯路。但是,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失败,才使学生能够及时的调整方法、改进方案,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又如在讲乙烯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时,让学生自己思考,用已学过的制氯气的方法是否可行?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⑴实验室制乙烯用什么试剂?通过什么类型的反应制得乙烯? ⑵实验室用制氯气的装置改为制乙烯气,有什么变动?为什么制乙烯气不需用分液漏斗而改用温度计?为什么反应器内要放一些碎瓷片或玻片?⑶为什么反应要迅速升至170℃左右?加热一定时间后,反应液为何会变黑?⑷将产生的气体经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洗涤,除去什么杂质气?这些杂质气是如何产生的?⑸将乙烯分别通过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会褪色,两者原理有何不同?就这样让学生在独立研究探索中,感受科学道路的艰辛,并从中总结经验、调整方法,最终取得成功,感受创新的欢乐。

四、培养想象能力,学会联想

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例如,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

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不过,培养想象能力,还要大胆的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例如讲到N2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氮的化学键,N2变得非常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想象,老师要及时加以肯定、称赞。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学以致用,训练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探索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手段。学生会明白:其实,好多事情只要自己动手做一做,都不是所想象的那么困难,科学研究也是如此。化学学习中,学生苦于对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想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分子、原子、电子的结构和运动,学生仍感力不从心。如果借助氨水使酚酞变红和教室洒香水等简单的实验后,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想象这些分子的运动是“长着翅膀的小精灵在飞翔”,这个“小精灵”还能分化成更多的“小小精灵”……能够水到渠成地说明、解释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又如在学习烃的衍生物时,各类物质的性质容易搞错,如果以乙醇、乙醛、乙酸等为代表物,分别与高锰酸钾、溴水等反应的直观的对比实验,由学生亲手尝试探索,他们会发现各类物质自身的性质,就不容易记错。这和以往死记硬背相比,的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灵活变通各种实验,加强实验的探究创新教学

化学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因而灵活变通各种实验,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实验题目,是近几年高考化学试卷的热点,也是高考发展的必然趋势。题目大多是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进行改进,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强化了创新意识。 总之,综合性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就是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改变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达到和实现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创新教学,是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永恒课题。只有创新才能为世界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2.李烨 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初探 [期刊论文] - 职教论坛 2004

(4)4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总第 200 期, 202 期, 186 期

3.郑长龙; 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 [J];化学教育; 2004年12期

4.杨为民 化学创新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1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汤逊湖
小鱼和小河
拍电视
春天
这种愉快只有我知道
第一次乘飞机
蜗牛的收获
雾娃娃
妈妈的爱
风筝
快乐的儿童节
压岁钱
妈妈的爱
snake(蛇)
读日记
提档介绍信
自我介绍信
应聘介绍信
工资介绍信
入党介绍信
团组织关系介绍信
党员介绍信
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
刻章介绍信
英文单位介绍信范文
行政工资介绍信
培训介绍信
企业介绍信
学生社会实践联系介绍信
学校介绍信范文
吉尔诗歌及评论
《水浒传》内涵探讨
袁雪蕾诗歌及评论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管理研究浅谈
以和合奋进之势建设一流县供电企业简论
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重点试论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研究分析
文学评论的怪相应该铲除
关于制造企业物质采购成本控制的探讨分析
构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常态机制试论
资讯 人物评论
供电企业劳动定员问题解决对策研究简论
执行力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浅谈
延安水浒传:日本人眼中的中共领袖
培育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浅析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建筑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特点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3
历史上的北京城
《说“屏”》案例及分析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说“屏”》例题分析
北京故宫风光揽胜
《说“屏”》教学设计3
《故宫博物院》课文评点
《说“屏”》课文结构分析
《说不尽的桥》教学设计3
《故宫博物院》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说不尽的桥》教学设计2
《说“屏”》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