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

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2

重实践 重思维 巧突破“连乘应用题”

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第6册P71的例4是本册教材的难点,学生第1次碰到这种结构的连乘应用题。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我在“连乘应用题”这堂课的教学中作了如下努力:

1、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

数学教学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1半”。理解题意也是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3年级孩子的思维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为此在进行例4这种特殊结构的连乘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创设“从学具操作掌握运算规律”的教学过程。首先从实际问题出发,引起兴趣:我拿出3盒圆珠笔,问学生知不知道老师这些圆珠笔1共用了多少钱,大家都说不知道;接着我请学生说出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然后根据实物给出“吴老师买来3盒圆珠笔”、“每盒10支”、“每支3元”这3个条件,请学生根据对应条件求出对应问题。学生反应热烈。根据学生回答我板书如下:(“盒”、“支”、“元”分别用蓝色、绿色、红色写出)

吴老师买来3盒圆笔,每盒10支,每支2元,1支多少元?(2元);3盒共有多少支?(?);1盒多少元?(?);1共有多少盒?(3盒);1共用了多少元?;1共用了多少元?

由于教师帮助学生从学具操作理解题意,形象性强,学生容易从实物分析中掌握题意,并随着教师的设问激疑,引起探索兴趣,从而进入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训练的环节。在教师的板书帮助下,自己找出对应条件,成功地得出解题方法。这时,学生们面露喜色,学习情绪高涨。

2、寻找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被乘数不易找对,被乘数与乘数的对应关系容易搞错,因此我利用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作突破口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1、在“基本训练”中加强对应关系训练。我在“基本训练”中出了两道练习题:

⑴出示“每组种6棵”,“每班种6棵”,“每12个装1箱”,请学生说出“6、6、12”分别表示什么数,为什么,并说出对应的份数(组数、班数、箱数),然后教师给出对应的份数,请学生说出对应的总数,并列式。

这1题为新课找准对应关系作好初步的分析能力训练。

⑵假定“1共可卖多少元”、“1共运进多少个”是要求的总数,请学生在“每个卖9元”、“每箱有30个”中选取与总数对应的每份数。

这1题的练习为解决新课中出现两个每份数,而应把哪个每份数作被乘数作了突破重点问题的解题能力训练。

2、在新授时突出寻找对应关系。在出示“吴老师买来3盒圆珠笔”、“每盒10支”、“每支2元”后,我让学生边找对应条件边推理。学生回答说“每盒10支”中“10”对应的份数应该是“盒数”,故与“3盒”对应;“每支2元”中“2”对应的份数应该是“支数”,故与“每盒10支”对应。我说:“不对呀,怎么把2与10这两个每份数对到1块去了呢?”学生这下很得意地告诉我说“每盒10支”可理解为“1盒子里装10支”,对于“2”来说,“10”是个份数。从而学生清楚地看到“每盒10支”这个条件的两面性:与“3盒”对应时,“10”是每份数;与“每支2元”对应时,“10”是份数。但为什么没有人把“3盒”与“每支2元”看作对应条件呢?我把这个问题交与大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避免出现被乘数与乘数不对应的错误。接着我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解决两个每份数中哪个作被乘数的问题。我在进行推理训练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由于学生理解题意,尝试准确率达95%。我装作疑惑不解地问:题目初看有两个每份数,你们为什么都选“2”作被乘数而不选“10”呢?学生抢着告诉老师因为“2”才是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故作被乘数。

教师运用尝试教学法,逐步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扎实地突破重点和难点,从而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积极地掌握了本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列式特点。

3、重视课堂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我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

1、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找出对应条件及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再列式计算(半扶着走,进1步突出重点、难点、准确率100%)→只列式不计算(独立走、准确率100%)→选择题、判断题(准确率98%)。

2、对比练习

为了消除思维定势,防止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我出了以下两道练习题:(只列式)

⑴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每1辆汽车1次能运5吨,12辆汽车7次能运多少吨?

⑵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先来了4辆汽车,后又来了3辆汽车,每辆汽车运5吨,1共能运多少吨?

通过以上两道练习,学生知道并非所有连乘题都是今天学的题型,也不要1看见每份数就盲目用连乘法,从而从比较中进1步掌握了例4的本质特征。

3、发展练习

在这1部分练习中,让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进1步帮助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结构,升华认识,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⑴出示“我们3(3)班有56人,为扶助失学儿童如果每人捐款5元,全班1共可捐款多少元?” 要求将“56人”改成间接条件,改完口头列式,并注意比较不同结构。(学生改成“3(3)班有8个小组,每组7人”和“3(3)班有男生27人,女生29人”等)这1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还渗透了思想教育。⑵出示实物3包练习本(每包50本)和2包卫生纸(每包10卷),请学生编出例4结构的连乘应用题。

1 2下1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五一”
我的家乡
我和我的同桌
胆小的我
春雨
买陀螺
我给小队起个名
我最喜欢的水果
数学中的一家子
家乡赞
我的妈妈
狭路相逢,勇者胜—《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骄傲的大树
生态文明环保行动
我们班的“怕痒大王”
给女朋友的道歉信
表扬信格式
公司企业表扬信
英语道歉信范文
工作表扬信
学生给老师写的道歉信
客户表扬信
英文道歉信格式及范文
如何用英文写道歉信
物业公司表扬信
给医院医生的表扬信
写给客户的道歉信
道歉信的格式及范文(如何写道歉信)
给女朋友道歉信
拾金不昧表扬信
探究医院经济管理革新
浅谈医院绩效监管
增强会计调节提升医院管理质量
小议我国医药企业知识管理问题
医院管理策略中统计信息的运用探索
护理质量管理的建立与实践
经济管理对医院信息体系开发建立要求
优化异地就医监管服务
增强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竞争力探索
医院管理人员怎样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思索
医院办公管理的规划及应用
增强医院经济监管
医院管理信息需求运用研讨
强化药品管理内审制度
完善医院管理会计工作价值探索
《我的第一本书》导入语设计
“鲁迅”笔名的由来
《我的母亲》教学建议
《我的母亲》整体把握
诗人的眼睛
《我的母亲》有关资料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怎样认识鲁迅的弃医从文?──读《藤野先生》札记
《朝花夕拾》简介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1
《我的母亲》中心思想
苦难中的温情──《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
胡适之母:圣母之爱
逆境教儿儿成材──胡适母亲教子故事
胡适的白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