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排除

论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排除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8

论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排除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六种表现,剖析了产生心理障碍的七种原因,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学生工作实践,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排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措施。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中后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逐渐独立和成熟。在人生发展这一变化时期,大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矛盾和竟争的压力。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适,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有责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主要有:

1.自卑心理

自卑是由于害怕失败或缺乏信心而导致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的学识才智、外貌体态等都不如别人而否定自己。有的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面对大学课程多、难度大、要求高等一系列变化,跟不上学习进度,在父母、老师面前,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形成了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由此导致有的大学生缺乏信心,不敢面对挑战,缺乏激情,不能发挥自己巨大的潜能。自卑是一种低劣的心理素质和消极的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理“软骨病”。

2.孤独心理

孤独心理是一种封闭内心的性格障碍,是一种主观感受。当代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他们很想广交朋友,希望有知心朋友。但是,大学生来到新的环境,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都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现有的交往能力又不能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所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而害怕社交或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恃清高,常独往独来;有的学生好猜疑、多幻想;有的学生爱嘲弄讥讽别人等。这些表现长此下去,易使他们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更加孤独。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个体对一定的准则、规范或行为表现出来的反感、厌恶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逆反心理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积极的亲社会心理。诸如对高谈阔论、夸夸其谈的厌恶,对形而上学、教条主义、行政命令、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的反感,对不实事求是的批评或表扬的不满等;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诸如对理想教育、信念教育等的厌烦,对政治理论及学习的反感,对教育者正确的批评不以为然,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政治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有消极抵触等。

4.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是个体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危险出现而自觉难以应付时,由紧张、忧虑、烦恼、恐惧不安等感受交织而形成的复杂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是促进个体人格整合与个体社会化的内在动力。只有当焦虑表现为焦虑性神经症时,才可视为病态。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恋爱、工作上受到挫折和意外事故的伤害后,最易产生焦虑心理,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惶恐害怕、思维迟钝、心跳加快、易怒多汗、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心理、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有位大学生得知父母要离婚的消息时,就紧张、心烦、害怕、坐立不安。又如大学生中出现考试焦虑心理较多,有的学习争胜好强,有的考试准备不充分等,都易出现焦虑症状。另外,毕业生特别是相貌一般或特困生等在择业时也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5.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不少大学生中存在。他们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不平衡,甚至痛苦愤怒。而别人遇到不幸或处于困境时或幸灾乐祸,或用贬损别人来求得心理补偿。在极端情况下,有个别大学生会发生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

6.苦闷心理

苦闷心理是大学生经常存在的感受。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上大学是一种投资行为。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往往比较困难。而有些学生花钱似流水,更使入不敷出的学生心理不平衡,产生苦闷心理。看到社会上存在的下岗现象,大学生往往感到将来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由于对复杂的社会缺乏阅历,内心深处充满了苦闷。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1.自我评价失调使大学生产生自卑感

不少大学生在中学时是学习上的尖子,担任过学生干部,获得过很多荣誉,自觉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由于高等学府人才济济,部分学生失去了在学习上的明显优势,甚至出现补考、重修等情况。他们虽然也曾有过追求进步的愿望,但看到一些学生干部、学习尖子的上佳表现,而产生心理落差。

2.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使大学生产生孤独感

进入高校后,面对新的人际关系,有些大学生很不适应。他们希望了解他人又不想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与教师不易达成心理沟通,在同学中也不易找到知音,常常出现心里烦恼无人无处倾诉的情况。

3.体制转型时期的动荡使大学生产生压抑感

体制转型时期给人们的传统思想和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各种压力也出现在大学生面前。考研、出国、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深切感受到择业就业的压力,出现新的心理矛盾,甚至产生沉重的压抑感。"

4.经济负担的压力使大学生产生失衡感

随着高校改革,大学生必须面对交费上大学的现实。这对于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的学生来说,往往为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煞费苦心。有的学生过分重视物质享受,使经济困难的学生自惭形秽。

5.成长中的矛盾使大学生产生焦虑感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阶段。这一阶段中充满成熟和不成熟的矛盾。例如,大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甚至常常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成为别人羡慕、追求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但幻想毕竟成不了现实。

6.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大学生产生烦躁感

应试教育使很多家长在子女考大学之前不把子女性格塑造放在首位,望子成龙心切,重智力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培养,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各方面的要求超过子女的实际承受力,造成一些大学生性格上出现了偏差。

7.情感问题使大学生产生困惑感

大学生由于心理与生理发育逐渐成熟,产生对异性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欲求,不少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步入爱情的殿堂。但由于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往往过于浪漫,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不少学生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理困惑。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

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支持性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提炼的是优秀的心理品质,是心灵的“养育”,需育人环境中各方面的人共同参与。因此,除了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开展心理咨询外,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种教学过程中都包括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把人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课更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2.通过不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大学生在抗挫折、磨难方面普遍存在着缺陷。应根据大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其次,要接纳大学生倾诉、宣泄挫折,帮助消除压抑,使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第三,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例如对于交友、恋爱的挫折,对于考试失利,对于考研落榜,对于就业的悲观失望等要泰然应对,不要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的能力。第四,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面,帮助大学生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3.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大学生看不惯世风又无力改变,于是有的大学生走向自我封闭的孤独境地。这种不良的人格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交往。实际上,大学生年龄相近,志趣相仿,朝夕相处,容易达到心理上的沟通,这对于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因此,第一,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接触,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业缘圈、地缘圈、趣缘圈以及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第四,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良师、益友、学者、专家、事业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施行适应性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培养协作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吸收大学生主动参与各项工作和活动。如负责组织学生心理健康协会,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座,组织心理教育宣传,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使大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5.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指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二是校园公德环境。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同学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正常交往等。三是校园物质环境。主要指校园文明设施和教学生活条件,这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部分。校园的布局、绿化美化、建筑风格、各种装饰宣传物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海边
月亮和太阳
因祸得福
篮球比赛
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谁耍赖
用磁铁找零件
西瓜皮
打羽毛球
我的妈妈
摘樱桃
我开心我运动
美丽的春天
绒线花树
我的小房间
2012年学校运动会的工作总结
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2011年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大二班级学习委员工作总结
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乙炔工段10月份检修工作总结
村2011年工作总结
大一新生学生会工作总结
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团委工作总结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学校工作总结
大一新生学生会工作总结与规划
语文教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庆典现场组工作总结
省教师培训班工作总结
物理摆测重力加速度g值的实验研究
量子相空间中分布函数及其运用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学生狭隘心理简析
关于中学心理教育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
几种波导中电磁波传播的一般讨论
关于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若干新思考
“三个代表”的价值特征
引力场对氢原子光谱的影响之研究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若干问题
谈学校教育与心理保健
纪检监察工作要全面贯彻并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与象共舞》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
《彩色的非洲》教案
《桂花雨》教案
《晏子使楚》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给予是快乐的》听课感受
《杨氏之子》教案
《刷子李》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一
《金钱的魔力》教案
《梦想的力量》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