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用“三个代表”思想解读党史

用“三个代表”思想解读党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3

用“三个代表”思想解读党史

“三个代表”思想从党的建设角度对党的近80年历史经验作了最新总结

长期以来,我们是怎样认识党的先进性呢?往往是从阶级与政党、阶级性与人民性的关系这个视角来论述,比较多地是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样说对不对呢?没有错;在处于跨越千年世纪的今天,我们国家的外部环境和自身面貌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并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这就感到需要有新的补充。因为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既要有一般性的要求,还要有同党在各个时期具体历史任务相联系的特殊要求。新时期的党的建设,必须置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必须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相联系,必须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联系,必须同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相联系。“三个代表”思想相对于传统的“一个代表”而言,更具时代精神,更能说明党的先进性的完整性。

当然,这不是说,长期以来的“一个代表”说法没有包括另“两个代表”的意思。在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中,讲党在现阶段的总任务时,论述了应当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可视为涵盖了另“两个代表”之意。但是,像江泽民同志这样明确地将一个“忠实代表”扩展为三个“忠实代表”,并将三个“忠实代表”并列提出,这不仅在我们党的历史文献中是第一次,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史上也是第一次。“三个代表”思想是从加强党的建设方面提出的,但是它不仅仅是党的建设理论。江泽民同志的“南方谈话”代表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是一个统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性的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对党的先进性的新认识,从党的建设角度对党的近80年历史经验作了最新总结。

从党史上的辉煌与挫折看“三个代表”思想

中国共产党近80年的历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有五度光耀世界的伟大辉煌,也发生过四次严重挫折。近80年的历史经验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创造辉煌的业绩,根本原因在于党坚持了“三个代表”思想;在探索着前进的道路上犯的严重错误,归根结底也还在于违背了“三个代表”思想。

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第一个大的阶段是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为什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相对于此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致命弱点,说到底,就是缺乏“三个代表”的领导力量,因此革命不能胜利。党的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并通过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这是早年的中国共产党运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分析中国的国情,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的一个典范。它较好地体现了“三个代表”。在这样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获得了胜利。20年代中期的大革命首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有了比较实际的了解。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首度辉煌业绩。

但是,革命的道路不是笔直的。尽管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要努力成为“三个代表”,但在革命的征途上,它在某个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不一定都能符合“三个代表”思想。大革命后期的右倾机会主义和30年代前期的“左”倾机会主义,就没有能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革命的具体问题,在对革命形势、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策略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上犯了错误,实际上也就违背了“三个代表”,因而使革命遭受了两次严重挫折,特别是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差一点断送了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渐形成,先后在军事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上实行拨乱,进一步搞清楚了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伟大理论。

毛泽东同志著作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三个代表”思想,是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有了正确认识的折射,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成熟性的反映。正因为如此,就有了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接连创造的第二度和第三度辉煌。

从“三个代表”角度反思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9年,是中国共产党近80年历史的第二个大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历史主题是解决怎样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两个问题。前一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后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从“三个代表”角度来反思这段历史,前者的实践比较好地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后者的实践则没有如愿地体现“三个代表”思想,在一个时期甚至违背了“三个代表”思想。

前一个问题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头八年解决的。前三年,在全国范围全面建设新民主主义取得了显著成就。随后,根据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大规模地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也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已占绝对优势,三大改造的任务提前基本完成。到1957年底,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也都超额完成。但是,有一个好的开头,并不能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都一帆风顺。党对革命的规律认识清楚了,并不等于对建设的规律能很快掌握。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生了两次严重挫折。这就是三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三年大困难;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十年浩劫。那么,这段曲折历史与“三个代表”是什么关系呢?就毛泽东同志而言,他在主观上无疑是想坚持“三个代表”的。但是,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他在理论上对这些问题的有些方面没有搞清楚。因而,在主观愿望上坚持与主要由他决定的大政方针政策能否“代表”,则不是一码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本意,是想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但是由于大搞群众运动,不讲科学,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结果造成国民经济的大破坏。发动“文化大革命”,本想使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使党更能忠实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文化大革命”,其结果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完全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

新时期辉煌成就的取得与“三个代表”

我们党近80年历史的第三个大的阶段,是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直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鉴于过去犯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 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严重失误。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了并将继续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的主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对我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和时代主题的科学分析,经过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的不断总结,同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以及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认真反思,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进入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个中兴盛世。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第五度辉煌,也是迄今时间最持久、影响最深远的辉煌。这段辉煌还会继续发展下去。

回顾党的近80年历史,不难看出,在三个大的阶段中,我们所处的这个阶段,尽管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没有发生像前两个阶段有过的那样大的曲折反复,没有犯那样全局性的大错误。相比较而言,人民付出的牺牲少多了,国家出现的动荡少多了。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局面呢?说到底,又不能不涉及“三个代表”思想。近二十多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并不断完善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是努力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真正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国家发生巨大变化,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三个代表”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不是偶然的。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在十五大,以党章形式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是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充满巨大希望的新世纪正向我们走来,我们党不能不经受新的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十多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许多重要决策和部署,从严治党,标本兼治。在继续加大力度治标的同时,更要强调治本。提出“三个代表”,就是治本的一个重要思路。

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尤其是党的建设问题。既然邓小平同志初步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那么,江泽民同志在毛泽东、邓小平的丰富的“三个代表”思想资源的基础上,作出“三个代表”的明晰概括,则是要进一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回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拓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同样可以说,江泽民同志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的回答,深刻地揭示了党的本质,把对党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这正是十五大所企盼的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电冰箱
勤奋的故事
吃“糊司令小笼”
买书
小亮受伤了
香蕉皮
快乐的晚上
让座
小鸡害羞了
快乐的一天
堆雪人
家乡的葡萄
美丽迷人的夏天
做早操
我考爸妈脑筋急转弯
乒乓球团体比赛方案
工会工作思路
小学五年级主题班会教案:爱心与责任
公安工作思路
学校组建学生会组织指导方案
关于城区环卫市场化作业管理意见
城管局园林绿化整治实施意见
乡镇工作思路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划
幼儿园目标管理方案
加快发展旅游业工作意见
幼儿园小班班务计划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考核工作意见
文化工作思路
局科技工作思路
高师本科向何处去——论师范教育的两种模式
“狂人”形象的文化源流与五四新文学的文化气质
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刍议
浅析图书情报领域知识服务能力
《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全国首发
英国的“三明治”教学对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启示
反思性教学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
再谈新文学旧书
江西省2011年语文高考试卷文学名著题阐析与备考对策
论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
创新时代图书情报服务管理创新的新构想
什么是师范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
给中国文学疗伤
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
《岳阳楼记》课文评点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课文翻译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4
《岳阳楼记》景物描写
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记》字词活用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6
《岳阳楼记》景物描写的特点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记》中的对偶句赏析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