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1934前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论1934前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7

论1934前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通常认为,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创作,是以1934年齐尔品举办“中国风味的钢琴创作征集比赛”这一历史性活动为标志,当时以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为代表的六首获奖作品脱颖而出。之后,它们成为中国钢琴演奏家们的常备曲目,也是音乐理论研究者们常翻不古的题材。所以,“《牧童短笛》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由早期探索阶段进入真正艺术创作阶段的里程碑。”

一、先行者的功绩——赵元任、李叔同对钢琴的工具性“拿来”

西方的“乐器之王”钢琴自明代传入中国,其后300年内一直处于深幽和寡的尴尬境地,对封建制度下的中国音乐文化没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直到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之交流渐深,一批批留学欧美、日本的新式学人才开始接受这件乐器,用它制乐施教或养性怡情。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赵元任是第一位写钢琴独奏曲的人,他在1914年、1915年发表了钢琴独奏曲《和平进行曲》,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风气之先。其后几年间,赵元任又先后创作了《偶成》《小朋友进行曲》等钢琴曲。这些作品从形式上讲,构思简单、结构短小,具有钢琴小品性质,但在技巧上并不是十分完美,甚至有许多问题。从题材上看,反映了作者关注现实,投身社会变革的积极姿态,可以说,赵元任是一个在音乐领域里实践新文化思想的先行者、开拓者。他的钢琴音乐创作技巧虽然还不成熟,带有“实验性”,也未使后来者很快实现在这一领域中的“革命性”转变,但他带来了一种多声思维的音乐创作“范型”。这是一种与陌生文明的接触而产生的新的价值标准和阐释方式。

赵元任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开山之功是众所公认的事实。但从近现代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综合事实来看,稍早于赵元任的李叔同,在学堂乐歌创作中所涉及的钢琴音乐思维模式,也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注意的。

李叔同是一位既有丰厚的国学修养,又具新学进取精神的人,他在20世纪初,对于中国新音乐发展,具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并且能付诸实践。从现有史料来看,李叔同在学堂乐歌创作中,利用钢琴的多声性思维,实际上要早于赵元任。他写了部分合唱曲,和一些带有钢琴伴奏的独唱曲,他的几部多声性的音乐作品均创作于1913年前后。如今,从他的歌曲《送别》、合唱曲《春游》《西湖》等几部作品中,我们仍可获得一些他对后世钢琴音乐创作所产生的影响的信息。在《送别》和《西湖》两部作品中,均引用了钢琴伴奏。

我们知道在《送别》和《西湖》两部作品在选用钢琴伴奏的音型上基本相似,主要运用分解及柱式和弦两种形式。这在今天看来是十分简单的伴奏音型,但产生在李叔同那个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可以说是极不寻常的创举,是中国多声音乐的一声“初啼”,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上述事实说明,李叔同、赵元任两位在中国钢琴音乐大厦的建设之中,确实有着一砖一石的奠基之功。

二、一股潜流——20年代赵元任、青主等的艺术歌曲创作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2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之线基本上潜伏于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之中,但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中卓有建树者当推赵元任、青主和萧友梅。他们在创作艺术歌曲中对钢琴伴奏技法的探索和运用方面,对于30年代的钢琴音乐的质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文重点讨论赵元任和青主的创作: 作为语言学家的赵元任,用他那科学的精神和敏锐的乐感,在创作中有意识地从西方和声语言和钢琴音乐织体,通过多声音乐来表现中国诗词吟唱的韵律美感,并且自认为是在进行“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实验”。今天看来,他的“实验”不单是在和声方面,而在从和声到织体两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歌曲《也是微云》后半部分,曲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小和弦、减七和弦、变化音和弦,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歌词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同时,运用富于动力性的柱式和弦伴奏织体,成功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愫。在赵元任的另一首作品《海韵》中,钢琴伴奏音乐不仅起到为歌唱伴奏的作用,还成为具有独立表现意义的艺术成分。如其中的连接段,在长达22小节的钢琴间奏音乐中,作者充分调动了半音阶进行、转调、三连音、分解音型等多种音乐技术手段,描述那位渴望自由的少女,在风浪汹涌的海边,蹉跎徘徊的动人景象。可见,曲作者以高超的作曲技术来表现复杂多变的音乐形象,已远远高于他在“五四”以前创作的钢琴小品的程度了。

以上所举,只是赵元任创作中的极小部分,从中我们可窥探到他对中国后来钢琴音乐发展的贡献。他的其他大部分歌曲,也都精心缜密地配有钢琴伴奏,但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唯美主义的锤炼者——青主,作为中国乐坛的“过客”,青主所写东西不多,但其影响深远。青主曾以音乐美学论著《乐话》和《音乐通论》,创作歌曲《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而牢牢地奠定了他在近现代中国史上的不朽地位。青主在论著中认为“音乐是上界的语言”而“不是礼的附庸、道的工具”,“只有音乐才可以寻找的灵魂到虚无缥缈的上界去”。他主张“向西方乞灵”,他的音乐思想深受现代西方的“为艺术而艺术”观念的影响,带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所以在创作中,青主也完全遁迹于他远离政治的思想轨迹中。

有人曾将青主的音乐创作称为“意境派”,可谓一语中的。青主的歌曲创作,主要选中国古典诗词为题材。中国古典诗词是十分强调意境美的,在音乐表现上单靠旋律的作用是不行的,所以,必须在钢琴伴奏上展开形象铺排,大大开掘意境空间。青主的《大江东去》运用了欧洲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的形式,形象地表现了苏东坡的诗词所刻画的意境,也表达了作曲家吊古伤今的感慨。这首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写得相当成功,它对塑造丰满的艺术形象起到了必不可少的点睛作用。

青主在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造新路,他用钢琴这件西洋乐器结合中国古诗词来表现中国音乐神韵,开了音乐创作“意境派”的先路,效果证明是好的,探索是成功的。在这一点上,30年代的黄自等人的艺术歌曲及钢琴伴奏写法,很明显地深受青主“意境派”的影响。

三、“千帆影映来”——30年代前期国立音专“学院派”的创作

黄自将欧美的传统作曲技术理论比较系统地移植到中国,并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作曲人才。在1934年齐尔品举办“中国风味的钢琴曲创作征奖比赛”活动中,计五人六首作品获奖,其中有黄自的学生三人(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作品四首。由此可见,黄自在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成果卓然,不愧为中国现代的优秀作曲导师。如果以1934年为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性界限,那么黄自及其弟子在此之前几年的一个阶段性创作,则为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潜流的最终入海,积储了决定性的一股动力。

黄自的钢琴音乐创作,除了在美国留学期内写过少量习作式的《赋格》《卡龙》《创意曲》之外,未见其专门的钢琴作品。但细观其30年代前期的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则显现出他对于中国钢琴音乐本身,对他的学生日后的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实质性的影响。下面以他早期创作的声乐作品为例略作分析。

《春思曲》和《思乡》两首作品是抒情独唱歌曲的姊妹篇。

《春思曲》的钢琴伴奏手法洗练,淡朴幽雅,右手淡雅的和声衬托着左手旋律线条的延展。如拿掉歌词,全曲完全可作为一首单独的钢琴小曲来弹奏,未尝不富于诗情画意。这种带旋律的钢琴伴奏手法在黄自的其他作品中也熟练地被运用,如清唱剧《长恨歌》中的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第一段开头,它具有肖邦《前奏曲》之类的风格,突出旋律线,是写中国音乐所必须注意的要领。黄自有着深厚的古典诗词和传统音乐文化修养,他在创作中一定在探索这个问题。黄自的钢琴伴奏写作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几位才华横溢的学生。如刘雪庵的歌曲《飘零的落花》,江定仙的歌曲《静境》,陈田鹤的《采桑曲》。

在《思乡》中,黄自主要运用分解音型的无旋律的钢琴伴奏,来衬托歌词中所表现出的游子满腔的离愁别绪。作品中部的转折段落,伴奏写得十分精彩,由分解音型转入和弦伴奏,和声不稳定,节奏紧张,力度递增,配合歌词,极富于内在的戏剧性激情。

由此可见,作者对于西方钢琴音乐词汇是非常熟悉的,并能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音乐创作的实践中。

黄自及其学生,在30年代前期的歌曲创作,在钢琴伴奏方面,将西方的钢琴音乐语言,融会贯通到中国音乐创作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们的作品,钢琴伴奏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大大增强。正是以黄自为代表的“学院派”,在继承发展20年代“艺术歌曲”的创作经验基础之上,为1934年中国“准钢琴音乐”的产生设下了“伏笔”。正是:“青峰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乡的桥
未来的桥
唐诗中的“花花世界”
我要克隆塞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莲之泪
我看网络文学
我看克隆
我看克隆
小学生上网利弊谈
一条网虫
我看克隆
盛开在人们心中的莲
未来的桥
我看克隆
分公司员工辞职信
标准辞职信参考范文两篇
库房管理员辞职信
2011年最新辞职信
普通职员辞职报告
业务人员辞职报告
公司员工辞职书模板
广电局新员工辞职信
集团常务副总裁辞职书
协会成员的辞职信
企业管理人员白领的辞职信
简短辞职报告
班委的辞职报告
老师致校长的一封辞职信
公司新员工辞职报告
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迅猛环境风险凸显
选择节能电梯要点
浅谈绿色节能生态住区在中国的前景规划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和环境保护
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的生物滤池
泰格公寓节能技术研究
浅议道路绿化工程项目管理
试论室内设计中的环保节能设计
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浅谈城市中的垂直绿化
空间整合下的创意产业园区规划
谈园林企业工程项目管理
浅议林业与环保经济
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空间的营造
垃圾处理产业中的邻避现象探析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小小的船》教案
《小小的船》教案
《小熊住山洞》教案
《地球爷爷的手》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快乐的节日》教案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影子》教案
《打电话》教案
《棉花姑娘》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图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