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22
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综合新能源论文(1)
论文摘要:简要介绍了纳滤膜的定义及原理,并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设备对纳滤NF
1、纳滤NF7两种型号膜组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论文关键词:饮用水、水处理、纳滤膜分离技术【前言】膜分离技术是物质分离技术中的一个单元操作。
膜法分离的最大特点是驱动力主要为压力,不伴随需要大量热能的变化。因而有节能、可连续操作、便于自动化等优点。
膜分离中的微滤(MF)、超滤(UF)不能脱除各种低分子物质,故单独使用时,出水质量仍较差。反渗透膜(RO)有较强的去除率,但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去除了水中大量有益的无机离子,出水呈酸性,不符合人体需要。
而纳滤膜(NF)分离技术在有效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还能保留大多数人体必须的无机离子,且出水pH值变化不大。这种水处理方法对于我国目前的饮食结构而言,尤其是营养结构单一的人员来说,更易被接受,也更加合理。
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纳滤膜,以便其更有效地应用于水处理,我们安装了两种型号的纳滤膜设备并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两种型号的纳滤膜均由美国Trisep公司生产,材质为PA,型号分别为NF1(NFTS40)和NF7(NFTS80)。
1、纳滤膜的定义及分离原理1.1纳滤膜的定义、特点NF膜早期被称为松散反渗透(LooseRO)膜,是80年代初继典型的RO复合膜之后开发出来的。可这样来论述“纳滤”的概念:适宜于分离分子量在200g/mol以上,分子大小约为1nm的溶解组分的膜工艺。
纳滤膜的一个特点是具有离子选择性:具有一价阴离子的盐可以大量渗过膜(但并不是无阻挡的),然而膜对具有多价阴离子的盐(例如硫酸盐和碳酸盐)的截留率则高得多。因此,盐的渗透性主要由阴离子的价态决定。
1.2纳滤膜的分离原理纳滤过程之所以具有离子选择性,是由于在膜上或者膜中有负的带电基团,它们通过静电互相作用,阻碍多价离子的渗透。根据文献[1]说明,可能的荷电密度为0.5~2meq/g.为此,我们可用道南效应加以解释:ηj=μj+zj.F.φ式中ηj——电化学势;μj——化学势;zj——被考查组分的电荷数;F——每摩尔简单荷电组分的电荷量(称为法拉第常数);φ——相的内电位,并且具有电压的量纲。
式中的电化学势不同于熟知的化学势,是由于附加了zj.F.φ项,该项包括了电场对渗透离子的影响。利用此式,可以推导出体系中的离子分布,以计算出纳滤膜的分离性能。
2、纳滤膜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2.1纳滤膜处理饮用水的流程为增强两种型号膜组件的可比性,我们采用同一流程,即:原水→10μm保安过滤器→活性炭过滤→5μm保安过滤器→NF7→出水。原水→10μm保安过滤器→活性炭过滤→5μm保安过滤器→NF1→出水。
其中,10μm保安过滤器用来除去原水中的悬浮物;活性炭吸附可去除水中的部分有机物;5μm保安过滤器用以保证膜组件的安全正常使用。2.2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2.2.1TOC结果比较为了研究NF
1、NF7两种膜对有机物的去除情况,在相同条件下取原水、活性炭出水及产水率为15%时的NF
1、NF7出水水样测定TOC,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在TOC的去除效果上,活性炭对TOC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仍有一部分未能去除;纳滤NF1对TOC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溜冰
- 我的机器人
- 我闯祸之后
- 白色让我想起
- 一件有趣的事
- 我变成百花仙子
- 学煎鸡蛋
- 会教育的妈妈
- 游长城
- 特殊的考试
- 池塘
- 可爱的乌龟
- 美丽的秋天
- 还是象我自己吧
- 我观察昙花一现
- 简论卡特尔管制经济法论文(1)
- “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经济法论文(1)
- 网络“裸聊”涉嫌“组织淫秽表演罪”犯罪分析_民法论文(1)
- 浅谈民事裁判文书中透明原则的运用_民法论文(1)
- 从税收法定主义看我国税收立法之不足/丁少柏经济法论文(1)
- 试论民事裁判中的利益衡量_民法论文(1)
- 农业税的减免能否导致土地承包合同的变更经济法论文(1)
- 谈如何对“零就业家庭”进行职业指导/赵爱民经济法论文(1)
- 论悬赏广告经济法论文(1)
- 政府经济管理规范化与经济法制度创新经济法论文(1)
- 当前职务犯罪现象透析及若干预防对策研究_民法论文(1)
- 劳动关系辨析_民法论文(1)
- 民事调解制度探析_民法论文(1)
- 公务法人问题研究_民法论文(1)
- 物流融资的界定及操作方式/齐艳铭经济法论文(1)
- 《找春天》教学反思
- 《找春天》教学设计18
- 《笋芽儿》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笋芽儿》字词
- 《找春天》教学杂谈
- 《笋芽儿》教学设计3
- 《找春天》教学随笔
- 《笋芽儿》词语积累和词义辩析
- 《笋芽儿》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找春天》教学反思
- 《笋芽儿》教学建议
- 《笋芽儿》说课设计
- 《笋芽儿》教学设计1
- 《笋芽儿》教学设计2
- 《笋芽儿》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