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能源效率和节能(下)-综合新能源论文(1)
二、政策建议
(一)把节约资源定为基本国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节约资源与控制人口和保护环境同等重要,而且密不可分。控制人口和保护环境早已定为基本国策,这对于动员全国人民实行计划生育、增强环境意识,加强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节约资源的地位远不如控制人口和环境保护,基层对此反应强烈.建议中央把节约资源与控制人口和保护环境并列,明确提出“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二)加强政府节能管理体系。 中央多次强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为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各级党政领导应像对待人口和环境工作那样,对资源节约工作亲自抓,负总责。要大力加强各级政府领导节能工作的综合决策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
建议国务院设立资源节约办公室,并恢复国务院节能办公会议制度。 设立节能管理专项基金,用于节能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宣传教育、信息服务、奖励等活动。
政府对能源的管理,应由以能源供应为主转向终端消费,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
(三)制定《节能法》配套法规。 《节能法》颁布实施已经6年,除少数几个条款执行较好外,绝大部分规定执行差,甚至没有执行。
配套法规的制定严重滞后。 当前迫切需要制定经济激励、建筑节能管理、用能设备能效标识管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政府机构节能管理、能源消费统计等法规。
同时,应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和执法监督。
(四)改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节能是高度分散的二次投资活动。
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能源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很小,而较高的能源成本往往可通过产品价格回收;对消费者来说,能源效率通常不是选购用能设备的决定因素。因此,政府的经济激励政策对节能的成效是十分重要的。
在日本,符合规定要求的企业节能投资的30%可以从应缴纳所得税中抵扣。美国政府2001年给予购买节能家用电器的用户的补贴达1.13亿美元,每台高效冰箱的补贴达75-125美元。
应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以及政府价格调控的科学化;节能投资项目实行税收减免或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生产节能新产品的企业,应视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开征燃油或提高汽、柴油消费税率,3-5年内汽油、柴油价格含税率提高到60%左右。
(五)加大节能研究开发投入。 2000年,我国能源研发资金投入占全国研发总经费的6.43%。
在能源研发投人中,企业占53.6%。节能技术研发资金很少,所占比例极低,在企业能源研发投人中节能仅占2%。
同时,技术选择与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脱节,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研发项目重复交叉,浪费有限资源。 应根据终端能源需求选择国家关键技术;大幅提高节能在能源研发投入中的比例,并增加投入;合理安排国家科技计划中节能研发项目和经费;建立统一管理和协调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节能技术,促进成果市场化、产业化。
(六)建立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标识体系。 制定、实施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标识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对减少能源消费、促进市场竞争、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减少污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升初让我明白了“拼搏”的意思
- 学数学,我有“十八字方针”
- 我做好了上师达的一切准备
- 我的成功来自三方的共同努力
- 没有证书,如何备战小升初?
- 兰
- 跳起来,是为了够得更高
- 关于奥数,我的小升初工作报告
- 《童年趣事》
- 考上十一学校的一些体会
- 考入重点中学需要“双重保险”
- 厚厚的资料帮我赢了小升初
- 6年级才开始学奥数也会成功
- 激烈竞争中胜出,我上了理工附
- 小升初就像韩国泡菜
- 对化学工程毕业生教改分析
- 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研究
- 谈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温度和浓度对电离度影响的实验探讨
- 对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几点思考
- 化工艺术特色专业创建路径
- 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粗略的测定
- 化工工艺人才培养思路
- 化工排污状况与解决方法透析
- 论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
- 生物化学工程环境改造分析
- 化学反应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 分析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工程伦理规范的构建
- 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 《梦想的力量》趣闻故事
- 《将相和》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梦想的力量》美文欣赏二
- 《梦想的力量》美文欣赏一
- 《将相和》美文欣赏一
- 《将相和》整体阅读感知
- 《将相和》重点字词意思
- 《将相和》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将相和》重点问题探究
- 《将相和》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将相和》趣闻故事
- 《将相和》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将相和》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
- 《将相和》美文欣赏二
- 《将相和》同步作文范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