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电荒-危机的“预警”-综合新能源论文
2003年接踵而来的水荒、煤荒、电荒、油荒、运荒,这一荒接着一荒,着实让我们中国人琢磨起来心里发慌。尽管我们在刻意回避着这个词汇,但是所有的信息指向都在预示着我们,中国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及时调整,一次真正意义的“能源危机”将在劫难逃。
我们必须,也只有正视它、面对它,才能战胜它。在我们的国歌中有一句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刻”,曾有人将这歌词改掉,但是全民族的共识使我们又重新恢复了这句刻骨铭心的词句,目的就是要唤起我们的忧患意识。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是指出:“中国必须有忧患意识”。如果连这样一个正在发生在矛盾我们都不能正视,我们怎样去面对中华民族与人类共同的未来。
一、电荒不是孤立的事件: 去年,发生了全国21个省市的电力供应短缺,使好不容易摆脱“非典”灾难的中国经济在快车道上出现供油不足,使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干扰。对于电力短缺,一些电力机构研究分析的原因是“硬缺电”,开出的“良方”是大建电厂,准备“十一五”每年平均建设3500~5000万kW的发电能力,似乎建设了发电厂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然而,当我们将视野越出中国的电力行业,从全局看问题,就会发现,这个方子仅仅是头痛医头。就观念而言,不但不可能解决中国电力供应面临的根本问题,还会制造一系列复杂的,更加难于驾御的矛盾,中国的持续发展可能因此陷入困境,甚至还会吓坏了全世界的人。
电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诸多子系统的支持,也受到这些子系统的制约,而每个子系统还将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牵制。解决电力的供需紧张不光是解决电力一个环节的问题,也不光是解决供应侧单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解决方案。
煤在哪里?根据《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态势分析》一书分析,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约为5.57万亿吨,探明煤炭保有资源总量达1万亿吨之多。如此庞大之数字,使人们对我国煤炭资源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错觉,并对此产生盲目乐观。
我国煤炭资源按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在生态环境容量所允许的有效供给的满负载量为原地可采量 2064亿吨,准有效量1281亿吨,净有效量仅1037亿吨,只占探明储量的10%。因此,中国煤炭资源供给的基本态势是总量丰富,但有效供给能力明显不足。
2003年中国的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6亿吨,超过2002年的14亿吨,根据预计2011年将超过17亿吨。按照正常情况发展,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析推算,中国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耗需要25-33亿吨标准煤,均值29亿吨。
如果煤炭占能源总产量比例按照近年来的70%的平均水平推算,需要24.5~32.34亿吨原煤,均值28.42亿吨原煤。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如果发电用煤占煤炭供应总量比例按照过去几年的2%平均扩大水平,到2020年发电用煤需求将可能上升到煤炭总产量的80%,需要大约19.6~25.87亿吨原煤用于发电。
根据煤炭工业联合会正在进行的规划研究,到2020年煤炭最大产量为20.5~22.1吨,考虑环境制约因素和其他限制条件,专家预测中国产煤的最高峰值仅在25亿吨左右。以上数据说明,实际上中国的煤炭生产能力已经不可能在正常情况下支撑发展需要,更何况支撑超常的发展态势。
煤炭总产量与发电用煤量 年 煤炭消费量 增长率 发电用煤量 增长率 电煤占煤炭比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自画像
- 堂哥
- 我的姐姐
- 妹妹
- 我是这么一个人
- 优秀的他
- 我的爸爸
- 爱读书的我
- 可爱的“粉儿”
- 妈妈爱我
- 我的小表妹
- 我的老师
- 我的朋友背叛了我
- 同桌
- 小表弟蒙牛
-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析
- 大陆法系国家亲属作证特权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 关于我国夫妻共同财产中人力资本问题的法律思考
- ATM取出假钞的民事举证责任分析
- 旅游消费者权益民法保护问题探讨
- 法经济学视野下政府对临界过期食品的监管
- 论行政法对私法的借鉴
- 校园伤害案件法律问题的研究
- 论团体拓展训练对提升公安院校学员核心能力的作用
- 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承运人识别
- 浅析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
- 德国宪法中的“客观价值秩序”研究
- 劳动者工资权益的法律保障与监督
- 关于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法社会学思考
- 《雪孩子》片断赏析之一
- 《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二
- 让情感说话——有感于《雪孩子》的朗读教学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九
- 《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 《雪孩子》综合资料之一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综合资料之一
- 《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一
- 《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 《借生日》教学设计之三
- 《雪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 《借生日》片断赏析之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片断赏析之一
- 《借生日》综合资料之二
- 《借生日》综合资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