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经济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微

经济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经济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微

"

[论文关键词]经济院校 大学语文 人文精神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大学语文课在经济院校不受重视的现象,首先探讨了对大学语文课功能的重新认识,并以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基点,阐述了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

近年来,经济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因其专业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学校不重视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非议。在一些专业院校中,大学语文课被放到了选修课的地位或完全被写作课所代替,使大学语文课似乎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为此,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对大学语文功能的重新认识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语文指的是语言和文字;从字面意义来理解,是和数学相对的重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性课程。笔者认为,这个定义限制了语文的作用,对语文一词的阐释更为确切的应为语言和文学。文字是符号知识,而文学则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根据其教授对象的不同,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同时,应更重视人文性。

大学语文对经济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门最为重要的课程,因为它不仅能通过对字词句篇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还能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生命价值方面起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中的每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教师讲透课文,让学生吃透课文,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例如:学习了鲁迅的文章《狂人日记》、《阿Q正传》,就会激起学生对黑暗、吃人旧社会的憎恨,同时也更加热爱人人平等、自由的新社会;学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就会让学生受到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发愤著书精神的坚强意志的鞭策。每学习一篇大学语文中的优秀篇章,都会让学生受到一次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洗礼,使学生在美好的情感中健康成长。所以,作为经济院校,一定要提高对大学语文重要性的认识,确立大学语文必修课的重要地位,并在教学计划中予以落实。

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

大学语文教材相对于初、高中教材有如下特点:不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属于公共基础课;内容广博,一本书包含了古典、现代、当代、外国文学内容;文史并重,侧重文学史。

经济院校的学生由于受专业的束缚,语文基础较差,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如此多的内容,很难消化。加之没有升学和达标压力、教师教法不当等原因,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影响了学习兴趣。针对以上情况,要想使大学语文受到学生的欢迎,必须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

(一)避难就易,侧重欣赏

大学语文课首先应是欣赏课,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古典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所在,如《史记))、诸子百家的作品、唐诗宋词中饱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但由于课本中所选的个别古文生僻、艰涩、难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不要局限于课本,而要从课外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诗篇,“投其所好”。例如:学生对课本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觉读起来很困难,那么我们不如从课外找其脍炙人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讲解,讲解时不要局限于字词的翻译,而是要让学生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作者高洁的人格,使学生受到高尚人格的熏陶;学生对学习屈原的《离骚》感觉很困难,我们不如把屈原的生平及其《离骚》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虽然讲的内容不同,但达到的教育效果是一样的。"

(二)打破文史并重模式,侧重以篇代史

除了中文专业有必要掌握文史发展的脉络外,一般的学生,特别是经济院校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史的内容学多了反而会影响对具体篇章的理解。所以,在讲课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详略得当地给学生讲解。我们认为,史的内容要讲,但不必要单独拿出来占用很多时间进行讲解,可以把它贯穿于具体篇章讲解之中,因为学生对具体篇章的学习较感兴趣。比如,先秦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在讲先秦文学时若单独向学生介绍《诗经》的内容、特点,特别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学生听后很难理解,印象也不深,浪费了课堂时间;若拿出其中几 篇具代表性的篇章来进行具体讲解,从中总结出那个时代文学特点,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同时也会对具体篇章有了印象,进而把文学史和名人、名篇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再如,通过对《卫风伯兮》的讲解和分析,不仅可以 理解《诗经》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婚姻、兵役制度等现实内容,同时也可以总结出《诗经》在写作上的特点,即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多重章叠句,大量运用赋比兴表现手法等等。通过学习《兼茵)),就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诗 经》在语言上的音乐美。

(三)把课外知识搬入课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精力充沛的学生,一进人语文课堂,多半是看杂志、听音乐、睡觉,而教师却一人在讲台上“读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看的杂志人手,相信结果会大不相同。从学生带的课外书人手,你会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课外知识,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学生对当代作家琼瑶的作品感兴趣,在讲古典诗词时,就选一些在琼瑶小说中经常引用而又为学生们所熟悉但又似懂非懂的诗词来和他们共同赏析。同时提醒学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作家,就必须要具备较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琼瑶这一名字也是来源于《诗经》中的“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从而又提高了学生对古典文学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适时召开读书报告会,检查阅读情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好办法。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特点,学生们的课桌上放的不仅仅是课本,还会有几本课外书和一些各式各样的音乐图片资料,因为我们从不反对他们带这些东西进人课堂,这些都是他们学习的教材。平时,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读书报告会,并对报告人提出具体要求:一要以所读书刊的内容介绍为主,谈论个人的感想和理解;二要讲出自己读书时的甘苦,融进个人的感情,使报告具有感染力;三要提供书籍插图、统计表等,以帮助听者理解。在学生做读书报告时,我指导其他学生作记录、写要点,一方面积累知识,一方面为评价报告做准备。这样,把课余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检验,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深化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亦培养了其经常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四)寓美育于大学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许多艺术门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这些特点,利用学生对音乐、影视的爱好,提高他们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语文中的一些诗词,在古时都是能配上音乐进行吟唱的,有些诗词,当今也被配上了很好听的现代音乐,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为学生们所熟悉。经济院校的学生,可以说对音乐有着天生的偏爱,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方面的特点进行教学,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记忆。例如,讲唐诗宋词时,可以找一些配上现代音乐的比较好听的唐诗宋词歌曲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音乐的美感中领略唐诗宋词的魅力,同时也学会了一首好歌,增强了审美情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演员

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关现当代文学部分,戏剧和小说偏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可以采取演剧这一教学形式。例如,讲曹禺的《雷雨》时,教师在简要介绍一下《雷雨》的创作背景之后,可以组织班里同学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导自演剧中人物。每组人员演完后,其他同学要发表评论,评价出他们表演时的优缺点。这样不但使他们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添了语文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六)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是一种艺术活动,语文课教学尤其要靠教学艺术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一次成功的课堂讲授应该是旁征博引,重点突出,板书工整,提问适时,语言准确生动,语气抑扬顿挫,手势挥洒自如,气氛和谐愉快,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升华,创造活力得到激发。如果做到以上这些,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相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教师只有有了丰厚的知识底蕴,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讲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引人人胜,从而使语文教学产生诱人的知识魅力。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大学语文对青年特别是经济院校的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每位大学语文教师增强责任感,在教学方法上努力探索、锐意改革,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语文教学之中,大学语文教学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美的奶奶
为什么?
我家的超级侦探
过路人观察记
Myfriend薛超
爱写作的爸爸
假表扬
诚实与信任
一个熟悉的人―妈妈
啊,这个人可真“懒”!
原创
口袋老师
爱唠叨的妈妈
泥泞的路面不见了!
爸爸,请你不要出去了!
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的防渗技术及施工
浅谈基于确保监理指导工作正确下的建筑工程监理规划
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的探讨
基于建筑工程监理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间的关系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管理的分析
刍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浅析如何加强工民建施工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承包模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防火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走,我们去植树》课文原文
《黄鹤楼送别》教案之二
《第一朵杏花》教案之五
《走,我们去植树》诗歌赏读
《第一朵杏花》教案之六
苏教版《燕子》教案之四
《第一朵杏花》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之三
苏教版《燕子》教案之三
苏教版《燕子》教案之五
《黄鹤楼送别》教案之三
苏教版《燕子》教学片断实录
孙双金课堂实录《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一朵杏花》课堂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