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民 事 证 据 举 证 时 限 制 度 刍 议

民 事 证 据 举 证 时 限 制 度 刍 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7

民 事 证 据 举 证 时 限 制 度 刍 议

民 事 证 据 举 证 时 限 制 度 刍 议 民 事 证 据 举 证 时 限 制 度 刍 议 民 事 证 据 举 证 时 限 制 度 刍 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已于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主要针对我国于1991年4月9日所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也首次明确规定了举证时限,现笔者就针对举证时限制度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一、 举证时限制度概述

对于举证时限,我国诉讼法学理论界并未见一致的定义与确定的内涵,而且其他国家也似乎没有明确的相同规定,依笔者的理解,举证时限是指在诉讼中应当向法院提交证据的时间及期限,以及未能提交证据时所应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按“证据规定”的具体内容来看,举证时限可以分为二种类型,分别为指定举证时限及协商举证时限,但不论是何种类型人民法院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我国民事司法中的一个共同特点。在民事诉讼发展早期,司法公正占据主导地位,为了实现判决结果的公正法庭普遍认可案件当事人可以随时提交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但是,随着经济对社会的影响,人们发现这个权利也被一些当事人滥用,随时提交证据不仅违背了民事诉讼的诚实信用原则,而且有些当事人采用突然袭击提交证据的方式来影响到案件的审理时限,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案件的公正处理与判决,也严重地影响到了诉讼的效率。鉴于此,现代各国民诉法大多将随时提交证据改革为适时提交,最高法院的“证据规定”就是如此,至于其规定的作用与正当性如何,下文将予以简要分析。

二、 举证时限与证据失权

举证时限制度与证据失权制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证据失权,是指负有提交证据责任(而不是举证责任,请留意)的一方诉讼当事人如果未能按照约定或规定的时间向法庭提交证据时,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其提交的证据将不再予以组织质证,自然也就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规定”第34条就明确规定:“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笔者认为,证据失权的后果将及于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从而将实质性地决定裁判的结果,所以不能轻率处理。首先,证据失权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应属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应当由法律作出规定才行,所以最高法院的这一解释有越权的嫌疑;其次,过于严苛的证据失权制度并不利于做到法院的裁判符合案件的客观事实,很有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裁判,从而无法实现公正司法的最基本要求;第三,由于我国并未建立完全的律师代理诉讼制度,而且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低,往往无法正确理解某一证据的作用及举证不能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如果严格依照规定来处理,必然会出现许多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认定与处理,减损法律的根本目的与真正价值。这一点已经在司法实践中有着突出的表现。

三、 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问题

四、 新证据问题

五、 评价与建议

笔者在此仅对 “证据规定”有关举证时限制度进行粗浅的讨论。笔者坚持认为,由于最高法院规定了时限制度及证据失权后果,严重限制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并实质上影响到判决的结果,所以有越权的嫌疑。这实际上也是司法公正与效率之争问题的一个具体表现。尽管从表面上来看,法院这样做似乎更有“效率”,但笔者坚持认为,作为法律,追求公正是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在公正司法的基础上兼顾效率,才能实现法律的本质特征与目的。如果过于追求效率而忽视公正,无疑会让社会公众对法律与司法制度的公正性产生动摇,这也将会是最无效率的作法。笔者认为,举证时限制度的建立需要完善的审前准备程序、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体系、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法制环境与法律意识的建立与提高、可行且有力的证人保护制度等等作为基础或提供支持,目前实行严格的证据失权制度并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提供保障且过于严苛,不利于我国的法制建设。对于举证时限与证据失权问题,笔者认为不如规定举证时限届满后,如果一方当事人提交新的证据导致审判结果改变时,可以由其承担支付诉讼费用并赔偿相应损失的作法,甚至可以规定对其进行必要的制裁,等等,既能解决司法公正这一最本质要求,又可对举证不力者予以制裁,在现阶段似乎更加可行。当然,笔者也建议大家都来研究寻找其他更为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笔者建议不如正式建立较为完善与具体的证据开示制度或审前准备制度,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在保证司法公正的基础上提高司法效率,以达到建立该项制度的预期目的

完稿于2004年2月12日

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电子邮箱:gaoyuan2000@21cn.com

注释:

1 、戴维·M·沃克著、李双元等译《牛津法律大辞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29页。

2 、沈达明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87页。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40页。

4 、同上书,第338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学校
观察蜗牛
我的小制作
我的新校服
童心看中国改革三十年
小摄影师后续
我的好朋友
家乡的变化
蟑螂舰队
我爱百日红
严格的妈妈
中秋之夜
观察小鸡
下大雨
美丽的秋天
2012年9月研究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
9月大学生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2篇
2012年9月31日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幼教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9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2年9月小学教师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大学生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7篇
2012年9月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2份
2012年9月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
最新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2年9月教师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9月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2年公司预备党员转正申请
2012年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以生为本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原则与策略微探
网球爱好者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
高中生物趣味化教学体系的五种模式体现
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实验探究
育身心 探学理 明教法 诸实践
体育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
一个定理的再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讨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设施设备配置浅谈
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探究
网络媒体资源管理精确化需着眼的三个方面
浅谈声乐表演二度创作的案头工作
谈中职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的融合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研究
读《霍小玉传》
丰碑
飞夺泸定桥
丰碑(b5i)
白杨
幸福是什么
1--16课
晏子使楚
五年级第一学期
冀中地道战
阿里山的云雾
基础训练七作文教案
草船借箭
基础训练四作文教案
10 草船借箭
3、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