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河南省林业建设的经济功能分析(1)论文

河南省林业建设的经济功能分析(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河南省林业建设的经济功能分析(1)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概括阐述了林业的基本功能,以河南省林业资源状况为基础,着重研究分析了河南省林业建设显著的经济功能,对于科学认识林业、加快林业发展、全面发挥林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生态建设河南省林业经济功能

一、林业的基本功能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其特殊功能决定了森林在维持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林业的“三大”功能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既能为社会提供具有生态功能的生态产品,又能为社会提供具有经济功能的林产品和具有文化功能的生态文化产品。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具有缓解温室效应的功能。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蓄水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据有关部门测定,一片10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一座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在年降水量340毫米的情况下,每亩林地的土壤冲刷量是60公斤,而裸地的土壤冲刷量高达6750公斤,森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木材是公认的原材料,可以制成人造板,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和车船等方面,也可以生产活性炭、栲胶、糠醛等林产化工产品。

除木材之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1100余种物产,其中不少是不可替代的。林业还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国内外事实证明,没有足够的森林资源,水灾、旱灾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我国森林涵养的水量相当于我国水库总库容的80%。

2、森林兴衰的结果 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人类活动索取自然资源的主要对象之一,其索取的程度、目的都在发生变化,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和人类对自然和谐共存关系的认识。森林的兴衰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息息相关,回顾人类的文明进程不难发现,森林的繁茂曾为人类文明带来了光明,森林的衰亡亦曾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衰落和转移。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来,对森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利用和破坏。农业革命的兴起,大面积森林被开垦成农田;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面积森林变成了工业原材料。

联合国发布的《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指出,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使全球森林减少了50%,原始森林80%遭到破坏。森林的锐减导致了荒漠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和温室效应加剧六大生态危机,全球陆地四分之一的土地严重荒漠化,60%的陆地淡水资源不足。

近一百年来,北极地区的冰盖减少了42%,海洋面上升了50厘米。 面对生态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威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与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赋予了林业首要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了林业重要地位,以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持续开展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林业与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有效改善了中国的生态状况,而且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不断的建设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功能效益不断增强。全国人工林已占到世界人工林面积的近1/3。

据联合国全球森林资源最新评估,全球年均减少森林面积约1亿亩,而中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6000多万亩,我国人工林面积年均增量占全球年均增量的53.2%,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联合国评估报告指出,在全球森林资源减少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出现了净增长,其中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

二、河南省林业的资源状况 河南地处中原,境内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环绕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含盆地)、山地(含丘陵)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55.7%和44.3%。

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

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林业建设。

1、林业资源规模 河南省坚持把林业作为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围绕“增资源、增效益、增活力”的林业发展目标,坚持“完善平原、主攻山区”的林业建设方针,贯彻“谁种谁有、合造共有”的基本政策,推广了漯河等地“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造林就发证”的做法和鲁山等地开展宜林“四荒”使用权招标拍卖的经验。

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社会力量植树造林、兴林富民,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逐步推进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步伐,强调稳定所有权,放活经营权,扩大自主权,巩固了林业的基础地位,扩大了林业的资源规模。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省实现了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四增长”。

全省林业用地达到6846.15万亩,有林地达到4054.5万亩,比上一次森林资源清查增加919.4万亩,增幅达29.32%;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2.64% ,增加2.8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5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活立木总蓄积1.34亿立方米。

2、林业资源效果 林木资源的增加使山区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蔚为壮观,通道沿线森林景观初步形成。到2008年底,河南省有两个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7个县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12个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45个县达到省定“林业生态县”标准。

目前,全省处处呈现出生态和谐、林茂粮丰的喜人景象。

三、河南省林业建设的经济功能 200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和《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在继续实施好五大国家重点工程的同时,启动建设省级八大林业生态工程和四大林业产业工程。林业发展奏出的绿色交响曲,不仅使河南省在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等方面的带动力明显增强,而且使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着良好的生态支撑。

1、林业发展拓宽了工业发展空间 2008年是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的起步之年,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601万亩,为年度任务的143.2%,创历史最高。河南省森林生态功能的年价值达3929亿元。

现有林业资源每年吸收固定二氧化碳6805万吨,相当于燃烧2771万吨标准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为全省电厂燃煤排放二氧化碳量的53%。森林资源的大幅增加,有效减缓了温室效应,实现了间接减排,扩大了工业发展的环境容量,提高了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2、林业发展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河南不仅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作为“中国粮仓”,河南粮食生产的稳定和提高对我国粮食安全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林业是粮食生产不可替代的生态屏障。

河南省在平原林业方面,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全省农田防护林体系控制面积达8500万亩,巩固和完善了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提高了综合防护能力,阻挡了风沙,调节了气温,改良了土壤,显著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干热风、干旱、风沙、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稳产高产。

对小麦影响最大的干热风灾害在河南省基本绝迹。河南省农科院连续17年长期观测表明,农田林网内风速平均降低35%~40%,蒸发量减少10%,相对湿度提高6.3%(最高可达29%),土壤含水量增加6.1%。

与相同条件的农田相比,林网内小麦可增产6.8%~17.6%,玉米可增产5.5%~13.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能够使农作物平均增产10%左右。

以河南省2008年粮食产量1074亿斤计算,农田防护林体系对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可达百亿斤。

3、林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在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河南省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着力发展林业产业,壮大林业经济总量,奠定了生态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好基础。2008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527亿元,较上年增长21%,林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达到800万亩,经济林面积达到1300万亩,年产量达到670万吨。全省木材加工企业突破1万家,形成了以濮阳龙丰、三门峡湖滨果汁等企业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的林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林业在全省旅游业中发挥着基础和主体作用,全省已划定的30处国家、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26处在国有林场。目前,全省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7处。

2008年全省森林旅游社会总产值达到86亿元,其中仅门票收入就达5亿元。据初步统计,林业建设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为274万个,全省每个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平均达到762元,比2007年增长9.6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17.1%。

林业的发展优化了县域经济结构,增强了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四、结论 河南林业建设特别是生态省建设的实践证明,林业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而且具有突出的经济功能。林业的发展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能够拓宽工业发展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应当加快林业发展,全面开发和不断提高林业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多功能需求,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中宣部宣传局、国家林业局:生态危机与林业建设[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张陪刚:发展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张敬增、王照平:河南林业生态效益评价[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王照平:科学的决策[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心: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评估[R].200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习
我们依然在一起
可爱的小乌龟
小螃蟹
找秋天
秋天的果园
我的爸爸
我的好伙伴
我喜欢的玩具—狗熊
我的愿望
我家的一幅画
假如我是班长
老师的笔筒
给敬爱的林老师的一封信
北京,灯的海洋
夏季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
XX年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教师预备党员XX年入党转正申请书
4月份入党转正申请书
最新XX年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09年最新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入党转正申请书格式写作方法
2009年3月末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党支部发展转正党员书写材料注意事项
7月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大学生员工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09年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
8月份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浅析中小企业票据贴现现状中的法律问题
“会不会干”与“愿不愿干”
人民币正在走向世界
海洋石油污染侵权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赔偿探析
国内绿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研究评述
关于发展家庭微型农业促进吉林省农业创新的探讨
先别笑,先捋捋
基于“破窗理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
“戏疯子”谢君豪
舒伯展,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
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沧州市三里庄立交桥检测及维修加固设计简介
回冻法在林麝解剖中的应用
豪门一入深似海
LED植物生长灯设计研究
读文作画评画学文——《海上日出》第3自然段教学新探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给颜黎民的信》简析
白杨3
《我的战友邱少云》连锁式思维训练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想
浅析《草船借箭》的人物语言
14 林海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怎样度过“六一”儿童节》教学设计
《五彩池》迁移练习设计
拆字剖析 趣引妙导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一课时)
《长城》教学设计
《跳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