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1)论文

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1)论文

【论文摘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实现产业和城市的双重转型。产业转型的实质是企业自生能力的培育和提高,而城市转型才是经济转型的关键。

只有率先开展城市转型,以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转型,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本文针对黑龙江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实难题,提出了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四大策略,即以城市转型为先导、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保障、以企业自主竞争为依托和以构建产业簇群为重点。

【论文关键词】城市转型 自主竞争 产业簇群 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一直就比较丰富。尤其是近几年,国内从政府到学术界都对这一问题抱有极高的热情,但是有两个问题长期被忽视。

一是在讨论资源型城市转型时都集中在经济结构或产业转型上,忽视了资源型城市自身的城市转型问题研究。二是谈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如何选择和转型的多,忽视了产业和经济结构的提升必须由企业来完成。

产业和经济结构的提升是企业自生能力发展的结果,是任何政府的政策和战略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认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实现产业和城市的双重转型。

产业转型的实质是企业自生能力的培育和提高,而城市转型才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只有率先开展城市转型,真正发挥城市功能,以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转型,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具有自生能力,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的比重大,受原有经济体制的影响深,从而大多缺少自生能力,加之东部资源型城市无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结果就产生所谓资源型城市的衰落和经济转型问题。因此,城市能否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就成为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性因素。

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策略选择。

一、以城市转型为先导 依据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从企业的出现到产业结构变化,其实质就是分工的演进使人们的专业化水平上升以及出现新专业。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城市之所以出现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结构扭曲以及企业缺少自生能力等问题,关键就在于无论是内生还是外生的交易费用系数均过高。

结合我国的政治体制,选择以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转型最终实现经济转型也就成为必然选择。为了做好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城市城市转型,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建设 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所产粮、木、煤、油的主要消费市场都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而黑龙江省地处祖国最北端,没有往南走的沿海口岸,因此所有往南的物资全靠铁路运输。这些货物目前主要靠经大连、营口中转的方式进行铁海联合运输,运量每年在1.5亿吨左右,给铁路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有资料显示,铁路运输满足率不到30%,运输旺季仅为20%,并由此产生了影响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地理区位,而该省东部的煤炭城市这一瓶颈效应就更为突出。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拓展区位空间,而拓展的关键就是建立一个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要有世界眼光,做长远考虑,这一运输体系的定位不仅立足于省内,更要立足于东北亚和全球。

2、全面制定和实施煤炭城市定位战略 进行城市战略定位,首先要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去”和“我何以与众不同”四个问题;其次要解决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发展规模和等级、独特文化和品牌、治理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关系问题等。对于这两个层次的战略定位问题,都要按照唯一性、创新性、排他性、权威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为城市创造和确定一个清晰的、远大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据2007年的统计资料,东部煤炭城市总体规模不大(四城市2007年GDP总量不过777.3亿元,人口540万,财政收入62个亿)。因此,首先要建立东部城市圈的城市联盟战略定位格局。

四城市之间实现人财物各种资源的全面流动和开放,在互相寻求协作的基础上展开充分竞争,以实现共同城市定位战略指导下的竞争合力。其次,要立足东北亚,谋划全球定位。

要利用一切资源,包括中俄两国政府合作,积极寻求打通东部江海联运或铁路联运的一切形式和措施,建立出海口,这样才能拓展东部煤炭城市的发展空间。不要眼睛总盯着西面和国内,一定要眼睛向外,放开胸怀,站在全球化的格局和视野下思考问题。

全力开辟俄罗斯、北美和日韩市场。要立足于东北亚经济圈,谋划和构建自身在全球产业大循环中的定位。

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保障 职能是政府定位的核心,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要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应把政府不该管的转移出去,把该管的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公民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这涉及一个基本问题,即政府职能定位是否准确,行政权力的范围和配置是否适当。多年来这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有些事情政府去管的理由貌似合理,如“市场不起作用”,但要分清不起作用的原因是“市场失灵”还是“市场扭曲”,“失灵”需要政府调控,而许多“扭曲”本身就是行政权力不恰当干预造成的,需要规范权力和消除扭曲,让市场有效发挥作用。 如今,应要求各级政府为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提供制度环境保障。

全面履行好经济社会管理中的四项基本职 能,即改善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和更加注重公共服务。

三、以企业自主竞争为依托 城市的竞争力来自于相关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的竞争力是通过各个企业表现出来的。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强中,如果加上龙煤矿业集团,该区超过10亿元主营业务业收入的企业才6家。

其中五家企业除建龙钢铁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9亿元以外,其余四家都在20亿元以下。这跟哈尔滨有18户、齐齐哈尔10户和大庆10户入围企业相比,总体实力并不强。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件好事情。说明市场还没有被垄断,竞争还有很大空间。

这要求各级政府至少做到两个必须。

1、必须维持生产要素的价格反映要素禀赋结构中各投入要素的相对稀缺性 企业关心的是产品的价格和生产的成本,只有产品的价格反映市场的价格,投入要素的价格反映要素禀赋结构中各种投入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企业才会自动地按比较优势来选择其产业、产品和技术。只有当要素禀赋结构提升时,利润动机和竞争压力才会驱使有自生能力的企业自发地进行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以维持其自生能力。

这样企业才会最大可能地进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形成产业结构的良性自发演进。 不久前很多人还在谈论,我国新型煤化工行业前景广阔,但是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预测是建立在两个假设基础上的。

即中国石油需求持续的高增长和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当国家对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国际油价已经跌破36美元/桶的时候,我们就要为缺少冷静判断后的投资决策付出代价了。

中国炼焦行业理事长黄金干在调研了山西各大焦化企业后指出,2008年10月份起焦化行业已陷入全面亏损。然而煤化工行业亏损还不仅仅停留在焦化行业上。

事实上,2008年出现的这一重大产业变局正是前几年疯狂扩张种下的恶果,这足以让整个煤化工行业展开反思。由于当初投资热情高涨、产业推进过快,相当一部分煤化工项目如今已深陷于自己挖掘的产业“黑洞”之中。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扭曲的要素价格引导着人们的非理性选择。

2、必须维持经济的开放和市场的充分竞争 以龙煤矿业集团为例,它是在重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重点煤矿优良资产的基础上组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该集团以焦煤、三分之一焦煤、长焰煤、气煤、肥煤、褐煤为主,是国内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和三大焦煤生产基地之一。

煤炭产品主要有冶炼精煤、动力煤等,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0亿元,已成为黑龙江省管第一大工业企业,东北(蒙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在中国煤炭工业企业100强中排名第十位。

企业设想成为年煤炭总产量1亿吨,煤炭、煤电、煤焦化三大经济板块共同发展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成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主力军,东北(蒙东)地区的核心煤炭企业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煤供应基地以及煤炭深加工和出口基地。从全省的角度看来,这个企业远景相当不错,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至少有两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如何有效协调四城市原有主要重点煤矿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到龙煤集团企业运行能否实现提高效率的预期。经验表明,在没有经过充分市场竞争情况下“拉郎配”式的重组大多不会有预期的结果出现。

如此跨地区、跨产品的企业重组,对企业领导团队能力的要求相当高。尤其是企业还要搞多元化经营,寻求以煤为主,延伸煤电、煤焦、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链的经营战略,风险更大。

这样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在通过政府重组后的企业实施,不仅不会降低企业风险,反而会放大这一风险,国内外已有众多知名企业就倒在多元化经营上面。

(2)构建如此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其他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市场的充分竞争。要知道,充分的市场竞争才是有自生能力企业成长的基础性环境。

如何保证以龙煤集团为首的国有企业同以亿达信煤焦化能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之间可以展开公平的市场竞争,这就对省委省政府,包括各个地方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上述提到的政府职能转变提供的保障职能。如果龙煤集团通过上市等途径继续做大以后,其产业单一化的情况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加强,这对煤炭城市的产业转型不会是一个好消息。

因此,我们强调,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市场竞争,通过市场化选择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产品、技术和产业结构。只有这样才可能最终实现煤炭城市的经济转型。

四、以构建产业簇群为重点 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就是企业聚集和产业簇群。东部煤炭城市构建产业簇群,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造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构建的不适应当今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型城市的立市、兴市和强市的战略问题。

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质是产业簇群成功深化与整合的结果。本文对于煤炭城市建立产业簇群,提出四项对策建议。

1、突出发展旅游产业簇群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包括煤炭城市在内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因此,实施旅游牵动战略,塑造东部煤炭城市旅游总体形象,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是煤炭城市实施产业转型战略的首选。

(1)我们要重新审视东部旅游,包括黑龙江省旅游的形象定位。“黑龙江——中国酷省”的旅游总体形象能否充分代表黑龙江省的总体形象,是否需要重新调整,这些都应认真、严肃、审慎地做出决定。

形象定位非常重要,要知道香港飞龙形象定位的最终确认,源自全球调查的建议——香港的定位源自对香港及全球商界和政界领袖的意见调查。调查前后花费了整一年的时间,耗资达900万港元,最后选出飞龙图案,此标志形象极受香港及国际调查对象欢迎。

相比之下,黑龙江省的定位有草率之嫌。

(2)整合东部旅游资源,发挥产业集聚作用。由于这些旅游资源的地域性以及其他原因,以致目前还难以形成共通和互补,无法经过市场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作用。

这需要打破部门和专业条块分割以及地区界限,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率先实施煤炭城市总体的旅游产业簇群战略。

2、审慎发展煤电化产业簇群 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旨在把东部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相互配套,煤电资源综合利用,非煤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增长板块,其中东部煤炭城市是主力军。在发展煤电化产业簇群中要警惕两种倾向。

一是盲目扩大产能,追求大规模,甚至排名。煤炭资源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就算我们真能做到“吃干榨净”的循环经济,这一资源最终也要面临枯竭。

这是我们寻求煤炭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盲目延长产业链,追求产业链的完整,甚至求全。

要知道产业集群的关键在于分工和专业化的自我演进、提升,在当今全球化的生产体系中,追求贯穿整个产业链生产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并不多。更多地是寻求在产业链条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节点进行专业化提升。

在发展煤电化产业簇群时我们更应该关注专业化、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改进。

3、积极发展环境服务产业簇群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对解决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保护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专家估计,我国环境资源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将在10—15年后基本结束,5—10年后环保产业将逐步向环境服务业过渡。“十一五”时期,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将达15%以上,预计到“十一五”末,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1万亿元。

然而从整体看,中国环境服务业的起步比较晚,行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环境服务业所占整个环保行业的比例相对较小,约10%(据2006环境状况公报,2006年环保行业收入为6000亿人民币,环境服务业收入约为600亿人民币)。可以说,环保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最为重要的是,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城市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相当严重,积极发展东部煤炭城市的环境服务产业簇群显得十分迫切。对此,应提早认识、提早规划、提早下手。

留给黑龙江省的新兴产业并不多,一定要抓住机会。

4、构建、培育和发展产业簇群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1)兼顾产业簇群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产业簇群通常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实质性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企图利用较短时间创造产业簇群的做法经常失败的原因。

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来发展产业簇群。

(2)重视农业等传统产业簇群。每一个产业簇群不仅直接对企业生产力产生贡献,而且能影响到其他产业簇群的生产力。这意味着农业等传统产业簇群非但不该放弃反而应该升级。

(3)掌握好政府在发展产业簇群中的作用程度。产业簇群成功与否主要是由市场的力量来决定,而不是依赖政府的决策。

产业簇群在萌芽或发展时,政府可以强化或提供协助,但不应该企图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簇群。新的产业与产业簇群最好是从既有的簇群中萌芽而来。

(4)通过吸引外资来鼓励产业簇群的快速成长。吸引投资是发展中国家促进产业簇群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特定领域吸引一两家大型跨国公司进入会引来更多外商,进而带动当地的发展。但是,单靠外商投资并不足以建立产业簇群,应从改善当地条件着手进行系统性努力。

招商引资、自由贸易区和工业园区等做法,都是有利于产业簇群成长的政策工具。

(5)区分产业簇群与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基于国际或国内竞争的观点,应选择发展前景比其他产业更为看好的优势产业作为政府支持的对象。

所有目前和萌芽中的产业簇群都值得关注,所有产业簇群都能改善自己的生产力,而且都欢迎外商加入竞争,因为它是提升产业簇群的外部因素,并会直接使当地的就业和投资受惠。产业簇群强调及时并稳定地开放本地市场,以刺激竞争和提高当地的效率。

因此,政府要从过去的偏重产业政策调整到重点发展产业簇群上来。 【参考文献】 林毅夫、刘培林: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J].经济研究,2001

(9). 徐旭: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战略问题研究[J].行政论坛,2005

(4). 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麦克尔.波特: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2003. 朱训:矿业城市转型研究[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环境服务发展报告[R].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打豆浆
如果可能,我想做一只海鸥
我最喜欢的运动员
辛勤的爸爸
我的家
好办法
如果今天是妈妈的生日
有趣的贴眼睛游戏
接妈妈
爸爸妈妈陪我上培训班
可爱的熊猫
我的眼睛和鼻子
“动物”一家
可爱的小狗
游晓港公园
关于无锡天蓝地绿生态蔬菜市场现状调研报告(一)
浅论建国初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1)论文
加强园林施工项目管理方法分析
现代园林与社会价值取向
卡多佐的法律情怀与司法艺术
柳州世纪联华市场营销分析报告(一)
浅论环境侵权的公益诉讼救济(1)论文
谈谈房地产联营纠纷案件的审理(一)
对XX公司市场营销管理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家益超市促销策略分析及建议(一)
浅谈中国园林的分景与借景
广告媒体分析(一)
浅议恶法亦法(1)论文
空调扇专家联创空调扇营销案例分析
浅论可持续发展观与我国环境立法(1)论文
《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2
《路旁的橡树》 考点练兵2
《路旁的橡树》 考点练兵1
《惊弓之鸟》 故事趣闻
《画杨桃》 教师语录
《画杨桃》 重难点分析
《惊弓之鸟》 考点练兵1
《惊弓之鸟》 整体阅读感知
《惊弓之鸟》 考点练兵2
《惊弓之鸟》 重点问题探究
《惊弓之鸟》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惊弓之鸟》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路旁的橡树》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惊弓之鸟》 知识点精析
《惊弓之鸟》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