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语文练习化教学新探

语文练习化教学新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4

语文练习化教学新探

"

语文练习化教学,就是采用练习的形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获得知识,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方法。

运用这种教法,首先,是设计练习题。这个环节既重要又关键,它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堂课或一篇课文,能使学生获得多少知识,都基本体现在这个环节上。所以,教师必须花很大气力与心血在备课中精心设计练习题。一般地说,设计练习题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如《警察和赞美诗》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是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还有艺术特色。设计练习题时,必须围绕这几个方面去设想。所以,我编写出以下练习题:

(1)两家饭店都是直接用拳头教训白吃者苏比,并不报警,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社会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现实。

B 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势力至上,没有严格的法治可言。

C 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

D 资本主义社会你死我活的斗争。

(2)在街上见机缠住男人的女子和捡别人的雨伞据为已有的买烟者,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社会好逸恶劳的社会现实。

B 资本义义社会缺乏拾金不昧的美德。

C 资本主义社会世风日下。

D 资本主义社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现象。

(3)苏比砸橱窗玻璃和在剧院门口大吵大闹都被警察宽纵了,在教室外面无任何不轨行为,却遭到逮捕,这暴露了:

A 资本主义社会法不治众。

B 资本主义社会不法不依。

C 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

D 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平等的现实。

(4)小说中用一曲赞美诗来改造了一个人的灵魂,下面的看法哪一项正确:

A 这充分体现诗的感染力量。

B 说明苏比是个喜爱文学的人。

C 小说在最后揭示了主题,是点晴之笔。

D 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局限性。

(5)作者笔下的苏比是个:

A 好人。

B “坏人”。

C 心理和行为反常的流浪汉。

D 具有反抗精神的人。

(6)苏比的心理和行为植根于:

A 资本主义社会好逸劳的社会心态。

B 他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

C 资本主义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现实。

D 他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

(7)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用了四个比喻句,把每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找出来,填在表格中:

(8)小说故事结局合理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9)语言的幽默是一种语调轻松但却包含深刻意义的讽刺。阅读课文,把幽默的句子找出来。

以上这9道练习题中,第

(1)至

(3)题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出发来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这几道题使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之后,深刻理解它的意义,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势力至上、世风日下、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第

(4)题是要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世界观。因为生活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作者,他毕竟有他思想的局恨性,这种局限性往往流露于作品之中,如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苏比最后受到教堂里的赞美诗所感化,产生了去邪归正的念头,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改造,这完全是作者信仰宗教,赞美宗教的反映。这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不足取的。这个问题应该点明。不然,不但没有教育意义,还会使学生受到宗教迷信的迷惑。第

(5)、

(6)题则是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塑造苏比这个主人公的社会意义。第

(7)至

(9)题则是从小说的写作特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的。这篇小说在艺术特色上,有三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情节构思别出心裁;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方法;幽默的语言。因此,从这几方面的内容来设计练习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领会、理解,掌握其课文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其次,是课堂教学环节,也就是教师实施练习题的过程。如何将课文的整体内容与练习题连串起来,这是这种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技巧问题。结合得好,课堂教学中形成一个整体。结合得不好,练习题就会孤单单地象课外习题一样。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应把练习题和课文内容合成一个整体来安排教学程序。如《警察和赞美诗》一文,在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情节的基础上引入对习题第

(1)至

(3)的思考。然后再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从而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5)、

(6),接着引伸出第

(4)题。掌握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意义,理解人物形象后,再启发学生理解小说的写作特色。写作特色的问题可能以通过对作家创作特色来引入,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习题

(7)至

(9)题。这样把小说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连串起来,既有教师的讲,又有学生的听、说、读、写。既能达到讲新课的目的,又能从中进行训练、巩固、提高。

这种教法有两大主要特点:其一,以练习为主线,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统一于练习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设计练习题,组织练习,指导练习,讲评练习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于在老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练,当学习的主人。主导和主体各得其所,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二,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能对人正在进行的活动中的创造性态度,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我们教书不但教学生懂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自己吸收知识。练习化这种教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融听、写、思、练习等形式于一体,课堂气氛活跃,形式多样,时时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充分提高了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小伙伴,我想对你说
木头人游戏
春夏秋冬
参观《三峡晚报》报社
秋游
老师
兔子和乌龟
童年的趣事
参观三峡晚报社
鸡蛋炒西红柿
参观三峡晚报社
侦破“黄金”案件
馋人的西瓜
参观三峡晚报社
浅谈学生观对语文课程改革的特殊意义及其实践策略
中小企业非正式融资市场创业融资研究
浅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改革
浅论认知语境对手机短信人际交琉的响
试论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浅析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模式
汉语口语修辞中的民族文化信息解析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债务融资决策动因、风险与防范
改革和完善攀枝花市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决策机制探索
从交易费用解析翻译的信息传播与读者接受
咏物、抒情与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
浅谈关注语文课程改革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硅谷的投融资环境与投融资模式研究
以融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谈我国高速公路融资现状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
《鸟的天堂》教学
《去年的树》教案
《颐和园》课后练习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之3
《秦兵马俑》教案1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2
《白鹅》教学设计1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之3
《火烧云》教学设计之2
《火烧云》教学设计之1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