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3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强大的推动力和根本保障。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面深入地强化国民的创造意识,发展民族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杰出的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奋斗目标。化学创新能力是进行化学创新活动,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是一般创新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殊表现。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商榷。

(一)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性格、意志、动机等。

(1)激发兴趣。化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创造一个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条件,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就有可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智力均得到培养和发展。

(2)协调师生感情。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化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备课、课堂教学中,做好中、差生的良师益友。

(3)利用化学实验开发学生思维。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现象,还应启发学生怎样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看到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看见了某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变红,红的“现象”引起了思维,此时溶液呈酸性。在电解滴加酚酞试液的NaCl溶液时,可观察到两极上有气泡生成,阴极附近溶液很快变成红色。启发学生分析两极上是什么气体,怎样检验,为什么阴极附近溶液变红色?电解产物是什么?两极上析出的气体体积有什么关系?边实验、边讨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步步深入,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4)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现代化媒体正以其独特的教学手段进入中学化学教学领域。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特点,可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图象传输,同时还配有悦耳的音乐和图象描绘,这必然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的欲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有关“电子云”的教学,可利用计算机设计一幅三维空间画面,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5)利用化学史。化学的历史,实际上是一种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化学史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纯碱时,先讲一下比利时人索尔维制碱法,然后在讲一下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冲破索尔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使盐的利用率高达98%以上,把纯碱工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加强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退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既然实验是乙烯跟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应与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学生没想到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时不知如何问答。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实验,又引导他们结合加成反应的过程进行讨论。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弄清了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应与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的差异,理解了教材结论的局限性。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就敢于提出更多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良好开端。 创新性思维还具有敏捷性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可使学生深刻认识化学规律和现象,缩短掌握概念、规律的时间,能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同时表达出来。

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敏捷性构成了思维的创新性。一个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他的思维必定具有创新性。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等科学家的伟大成就证明了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这一任务目标的实现要靠广大教师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长期坚持,长抓不懈。

(三)加强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创新能力是进行化学创新活动,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是一般的创新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培养创新意识开始,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同时要培养学生创新自信心、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新意志、优化创造品质。

(2)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多让学生取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化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现成知识的同时,也会努力去发现新的知识;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又会设法突破现成的结论。

在实验教学中,我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是: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指导,而不过多地指手画脚。如果教师把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等都讲得非常详细或管得过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空间,阻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严重后果。对于“好奇、喜欢标新立异”的学生,只要实验条件允许,也不过多约束或指责他们,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在实践中求真知、求发展。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要比教师的讲授深刻得多。另外,开展小论文、小实验、小制作以及各种社会问题调查等课外活动。

(3)鼓励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因为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有关知识以其结构为根据的。著名的美国认识心理学家西蒙认为:“任何一位专家的知识量差不多都要达到5万—10万个组块。”他还根据实验推算,任何一位专家要获得知识都有不得少于10年。他认为:“直觉实际上是一种再认识,一个人只有对非常熟悉的东西才会有直觉。通常所说的科学上的偶然发现,对专家来说都不是偶然的,是他利用了已有的知识认识到了当前的情景。”他强调:“无论物理直觉还是化学直觉,都是以广泛细致的物理、化学知识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各方面的知识就没有直觉。”

(4)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培养他们良好的直觉“习惯”。当然,猜想以后,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作出证明,即使学生猜想错了或不完全时,教师只能加以引导,绝对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注意上述几个环节外,适宜的环境(社会的和家庭的、教育的和活动的)、创新性人格以及和谐、协调、配合、默契的群体,对于创新能力的养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小狗
晴空真美
《狗狗历险记》连载童话小说
小白兔
在白天感受黑夜
激情夏日
静的意义
这些动物真感人
胆小的我
笔直走,转弯狗
小实验大哲理
文明在我身边
友谊沐浴池
咱当兵的人
可爱的家乡
公共教学部工会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学年课改实验工作计划
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工作计划
石牌小学2009年上期工作计划
2008-2009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2009年中学教务处工作计划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2009年学校工作计划
武威十四中2009年学校工作计划
2009年学校总务工作计划
武隆县石桥乡中心校2009年春期学校工作计划
2009年中学工作计划
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2009年学期活动工作计划
2009年中学教务处工作计划
教育局08年工作总结及09年工作计划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2)刑法论文(1)
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死刑研究方法论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性及优势分析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刑事再审制度(7)刑法论文(1)
触目惊心的现实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
正当防卫法律价值的理性思考(5)刑法论文(1)
论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在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及其优化策略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5)刑法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
《小小的船》教学片断及反思
《鸟的天堂》教案
《梅花魂》教案
《一夜的工作》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案例
《雪孩子》教学案例
《凡卡》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索溪峪的“野”》教案
《找春天》教学片断及反思
《两只小狮子》课堂教学案例与点评
《燕子》教学小案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