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高校琵琶课程中的应用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高校琵琶课程中的应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高校琵琶课程中的应用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高校琵琶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琵琶》课程是高校音乐琵琶专业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学科建设和乐团的建设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时至今日,陈旧的教学wWw.LWlm.com方法已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显示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本文从研究性教学的优势、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高校的应用及难点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方法;琵琶课程;应用

一、前言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华夏艺术史有着宽广博大的情怀,孕育出一个个有着思想、文化昌盛为象征的时代。在这艺术长河中,音乐艺术,尤其是器乐艺术,作为文明流传的载体,更显得相得益彰。在器乐文化生态大系中,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其艺术经过上千年的锤炼,更显得枝繁叶茂,始终保持着生存和发展的活力。中国民族乐器琵琶是一件演奏技法复杂而艰深的乐器,它对音乐的诠释是以十个手指精妙、和谐的动态形式为专业语言的。琵琶在我国已流行了两千多年,可作为课程进入高等院校则不满百年。《琵琶》课程和其他吹、拉、弹、唱乃至作曲等音乐教育都属技能教育,属于培养特殊人才的教育,是高校音乐琵琶专业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学科建设和民族器乐团的建设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授课形式上基本是一对一的特殊授课方式,这也是是因为教师面对教学主体——学生千差万别的情况时所采取的必然形式,这也是音乐艺术教育的特征之一。

在《琵琶》课程的教学方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还在用传统模式——口传身授。例如,在给学生传授乐曲时,技法的运用和设计、乐句的划分、风格的把握、乐曲的背景、情感的处理等,都是由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按教师所讲在去实行,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个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乐曲是有限的,但如果他一旦掌握了如何设计技法、掌握风格、处理情感,当他走出校门时,就可独挡一面了。

二、研究性教学法的回顾

研究性教学是综合美国心理学者布鲁纳——“发现学习模式”和瑞士心理学学者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的基础上构建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布鲁纳在“认知——发现”中强调:“学习在于通过主动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 同时研究性教学是时代的呼唤。研究性教学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成为欧美国家综合性实践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将科学研究的思想和过程融入课题教学中,鼓励和带领学生从课本固有的知识框架中走出来,勇敢且智慧地去发现未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和独特观点。

国内诸多学者已对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和实施方法进行了广泛又具体的研究。李丽霞认为研究性教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学生的精彩观念,教师应仔细观察和倾听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①阮奇等提出研究性教学要树立动态教学思想,提倡教无终极,学无止尽的理念。②李皓认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教师要注意好自己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共同的探讨者、合作者、发明者。

这些理念非常适合运用到高校琵琶课程的教学中。首先,高校琵琶教学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成果,各大高校琵琶教学已经在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学,正在逐步摆脱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高校琵琶教育并不同于普通课外的琵琶学习,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必须同时具备教学能力和演奏能力,高校琵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将中国的琵琶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所以高校培养的是教师而不是普通的“匠”。其次,演奏琵琶实际就是完全要求学生自己亲自进行具体操作,课程基本是一对一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生理条件、不同性格、不同潜能的学生制定适合于他的教学方法。

三、高校琵琶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1.琵琶艺术的人文底蕴

中国传统琵琶在秦汉时期称为直项琵琶,木制直柄,圆形音响,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指弹奏。东晋时期由西域传入了曲项琵琶木制梨形音箱,四弦,四柱,横抱,用拨片弹奏。经过几百年的演变,至唐代,我国的演奏家们巧妙的将传统的直项琵琶与外来的曲项琵琶相融合。在形制上沿用了曲项琵琶梨形音箱;沿用了直项琵琶用手指演奏;演奏姿势上亦逐步有曲项琵琶的横抱、斜抱改为竖抱等。历史上琵琶演奏和乐器形制上的这一历史性变革,为琵琶演奏艺术发展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和人文条件。③随着隋唐燕乐的形成,我国的文体由诗逐渐转变成词。琵琶作为燕乐的领头乐器,起着极重要的催化作用。有人说唐末、五代的小令就是在嘈嘈切切的琵琶声中酝酿出来的。从大多诗词中我们可以发现,琵琶艺术的人文底蕴,既隐伏于一般的市民阶层与商业活动中,也扎根于艺术境界高尚的清弹琵琶基础之上。④如果与古琴相比,琵琶的雅俗共赏更是它能跟上时代步伐的原因之一。

至上世纪30年代前后,已有人设计和制作出“六相十八品琵琶”,从而使琵琶成了十二平均律乐器,但没有及时得到推广。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扩大音域,品位增加至二十四品甚至更多,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和实际使用的琵琶。现代琵琶独奏曲目越来越丰富,大量新技巧的涌现,是琵琶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辉煌阶段。现代的琵琶不仅能演奏中国传统曲目,如《春江花月夜》,也能演奏现代曲目《狼牙山五壮士》,演奏外国曲目《土耳其进行曲》及当代创作的印象派乐曲的曲目。

琵琶艺术发展到今天,是中西方艺术结合的产物。琵琶不仅成为世界弹拨乐器中表现力最强的乐器之一,而且具有我国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深邃的人文底蕴。

2.指法的复杂多样及创新

琵琶演奏中双手包括了上百种的技法,这要求琵琶的学习相对于其他乐器更需要毅力和恒心。例如古筝,三个月就可达到自娱,半年就基本可以演奏三到四级的小曲,笛子上手较快一些等,而琵琶,不经过一两年是见不出功夫的。

琵琶是一件很独立的乐器,有极强的表现力。演奏的时候十个手指都要用上,可以说是小型交响乐队。右手主要指法是弹跳、轮指;左手主要指法是推拉吟揉、换把、跳把等,推拉吟揉要求把握好乐曲风格、音准等,换把、跳把必须迅速、准确。左手和右手的技法都很丰富,留有很多的经典名曲。俗话说,越是传统的,越是有滋味,可以细细品味,用你的思想和智慧创造艺术。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如果说右手所发的音为“实音”,则左手所发的音就为“虚音”。如刘天华先生创作的《虚籁》,其中大段都是由左手的“勾”“绰”“注”等技法所发出的“虚音”。并且琵琶还能发出许多“特效音”。比如传统曲目《龙船》,这是一首民间琵琶独奏大曲,它由几首民间小调与锣鼓点组成。在演奏时,需要用特殊的技法模仿鼓声、锣声、小拨、木鱼等等打击乐的声音,并需要惟妙惟肖。这在其他乐器中是很难表现出来的。

琵琶在弹拨乐声部是很有代表性的乐器,wWw.LWlm.com在民族管弦乐队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独奏还是伴奏、重奏、合奏,包括近年来在与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的协奏中,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3.当代琵琶的新发展

当代琵琶艺术家们为了琵琶演奏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对琵琶的结构、技法做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首先,五弦十二平均律琵琶的出现,不但扩展了琵琶的音域,也丰富了琵琶的音色。如《梅花三弄》。其次,现代琵琶的演奏大力吸收西洋吉他的勾弹法,使得技巧更为丰富全面、表现力大为增强,如刘德海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天池》《春蚕》等,其中就运用了大量吉他技。再次,为了琵琶独奏、协奏所专门创作的乐曲大量出现,如根据鲁迅小说《祝福》而创作的琵琶协奏曲《祝福》等。

四、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高校琵琶课程的教学中的应用

进入高校学习琵琶的学生都是参加了全省联考,有一定基础的。并且高校培养学生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培养只注重技巧的“匠”。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历史的风霜而保留下的国粹,又应该从哪些方面使其能在高校的教学上来继承和发扬呢?

1.注重培养学生在演奏琵琶时对技巧的自我行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琵琶教育中,学生由于长期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习惯于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学音乐的学生只是个会模仿的“匠”。如有些学生只是一味地埋头练习,这是错误的练法。教师在教授时应告知学生,练习琵琶并不是痛苦的过程,而是享受,练习时觉得感觉到不对,应及时做出调整,调到自己舒服的状态。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去感知每个技巧的元动作,而不应该只是直接告知学生如何做。

教与学是矛盾的两方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关键,因为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要由学生来体现的。由于音乐学习是门技能学科,学校一般每周安排一次课,学生的课后练习就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琵琶的基本技法,在练习时也是有要求的,在大脑的支配和控制下,手指的一张一弛都应有指令性信号的发出和信息的反馈,在做每一个动作时都必须要清楚地意识到手指的感知。这种触觉,听觉和其它感觉信息的输出与反馈,使得这一练习就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不断地修正中送行,进而达到良好的“动力定型”。⑤

2.引导学生重视琵琶风格、意境的学习

无论是传统琵琶曲,还是现代琵琶曲,每个乐曲的背后都是有来源、有情节的。如琵琶名曲《塞上曲》《青莲乐府》是在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发展、城市小调兴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元杂剧的出现就不会有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问世……现代曲目《草原英雄小姐妹》《临安遗恨》不光有具体的故事情节,运用了民歌小调,还运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法。教师教授乐曲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对乐曲的产生发生过巨大影响的民间音乐、曲艺、戏曲的学习,使之更具“原汁原味”和“色彩风格”。⑥在演奏这些乐曲的时候,应该从更深层次去挖掘音乐的内涵。从古至今,中国的乐曲总是与哲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都讲究一个“意”字,“意”是意思、意味、意旨之谓。陶渊明也提出过“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说的就是演奏乐曲要超越音声,追求弦外之意,把握音乐美之所在。可是现在的学生在演奏琵琶时更注重演奏的技巧,像轮指的颗粒性、音的清晰度等,而忽略了音乐的本质。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音乐风格,要准确把握好风格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需要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比如课前听大量类似风格的乐曲;查阅不同地区风格的资料,从内心把握住乐曲特色。音乐是审美学科,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是不同的,应该多去学习,观察。当代科技发达,电脑普及,发行了很多音响资料、录像资料,并在网络都可搜索到,这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3.专题讲座与观摩音乐会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带领学生进入该学科的研究前沿,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视野和拓宽知识面。一方

面,可以邀请音乐方面的专家为学生作专题讲座,介绍音乐方面的各种知识、以及在练习、演奏时碰到不同问题时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让学生观看音乐会。音乐是审美艺术,每个人对乐曲的处理、表演都不一样。学生多看,能多元化、全方位地感知音乐、了解音乐。

4.实际操作 wWw.LWlm.com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和研究时间的练习,让学生能感觉学以致用,首先,可以多举办些学生音乐会,让学生多一些在舞台上实践的机会。很多学生往往在课下练的很不错,但在教师面前或在舞台上演奏,就心理发虚,影响音乐的表现。这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需要学生多在舞台上锻炼,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心理素质。

其次,可以让高校学生对琵琶感兴趣的人进行教授。所谓教学相长,可以让学生在教与学中,能更清楚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加以改进。

五、研究性教学在高校琵琶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难点

1.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难于掌握。学生进入高校是通过艺术联考进入,每个人学习时间的长短不同、演奏水平不同、音乐悟性不同、接受能力有快有慢,这些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就会跟具体的教学计划的实施有偏差。琵琶演奏是门技术课程,一个步骤紧接这一个步骤,必须由学生亲自完成,如一节课的作业不能完成,就不能进行到下一步内容,这是器乐学习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生理条件各部相同,如手指的长短、身材的高矮、身体的协调性等;对音乐的悟性的不同,所演奏乐曲的诠释度也不同。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不时的出现各种问题,如技巧方面、演绎乐曲方面等。而且每个学生个性的不同,所擅长演奏的乐曲的种类又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上必须根据学生产生的具体问题来具体解决。

2.教师角色的转换。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是共同的探讨者、合作者。教师要多元化地吸收各种知识,来适应研究性教学在琵琶教学课堂中运用,能更有效的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热情提高。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琵琶领域中,所谓艺术是相通的,这要求教师扩展知识领域,从各方面有效的引导学生和指导学生。

3.专题讲座与观摩音乐会的时间会与固定的教学时间发生冲突。因此,需要借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安排讲座和观摩音乐会。

注释:

①李丽霞.研究性教学的核心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5):32-33

②阮奇 等.研究性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

2001(S1):7-10

③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P289

④庄永平.论琵琶艺术的人文底蕴.音乐探索,2004:p70

⑤任鸿翔 编著.琵琶曲论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p114

⑥琵琶曲论选,任鸿翔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p11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话西游--猪九戒
假文盲
学骑自行车
妈妈的唠叨
生活带来的启示
我当家挺小帮手
节日的早晨
玩战斗陀螺
妈妈,我爱您
茶乐
童年趣事
智者的忠告
山子和机器人
泰国人
由“神舟五号”想到的
试论高职电磁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简析远程教育法律专业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
简论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制度探析
试论人文素质视域下的高职公共文化课程改革
试析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中的“教育性”与“经济性”
析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研究
简析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必要性
浅论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试析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契合
试析对高职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改革的探究
试析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急需法律规范
试论对数字化高校教育创新实践的探析
试论行动导向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
浅论高等院校非学历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探析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天净沙·秋思》简案
思乡的旋律──《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天净沙·秋思》简案
《观沧海》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观沧海》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