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 从新大纲、新教材实施以来,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新的数学教学大纲,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大众数学的思想。在数学的学习中,树立课程与教学并重发展的观念,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在大众数学的意义下,数学课程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中应注意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一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的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及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但是,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数学课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仍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的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不够充分,教师不敢放手,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替代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出结论,掩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有违新大纲的精神及对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的。

以下根据自己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的两个课堂实录,谈一谈实施新教材的教学体会。

[课例1]《函数》

问题:有一辆汽车以时速60公里/小时匀速行驶,如何用数学知识反映这一运动过程?

[实录]:学生经过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约15分钟)学生讨论的结果 教师简评

甲: 展示了分析思路

乙: 列表法

丙:

用映射反映这一运

动过程

丁:

图象法,可用S-T

或T-S图象

戊: 为反函数埋下伏笔,

反映了学生思维的

多样性

己:s=60t s——路程(km) 老师补充提问:

t——时间(h) s,t的范围?

(从上述结果来看,它对引入函数的概念是非常有利的,基本上展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参与教学的过程的目的。)

教师: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设有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从上述的例子中可见,汽车的运动过程可以通过建立S=60t这样一个函数关系来反映。

(①建立数学模型;②巩固了函数的定义和概念;③用数学观点来观察事物。)

那么根据丙,函数也可以用映射来定义。函数是什么呢?

(把概念引向深入)

学生甲:是一种映射;(如图)

学生乙:A、B是数集;

教师提问:还有吗?若A、B是空集怎么办?

学生(齐):A、B非空数集。

教师(板书):如果A、B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A到B的函数,记作:y=f(x)。

(阅读课文)

…………………

[课后札记] 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情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知函数的概念的产生和形成,是符合教材对初学者的要求的。同时教师可以免除冗长、抽象的论述,把函数的本质展示出来,符合认知规律。(当然这样的讲解在理论上还有不够严密的地方,还要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点拨,以达到巩固和提高)

[课例二]《对数函数》例

2、例3

问题:请比较: 、 的大小,请说明。

(注:这里没有用证明的字眼)

思考片刻,大部分学生指出 较大。

学生活动 教师简评

甲:设a= ,b= 用指数和对数互化的方法

则 , (如图) 把对数转化为指数式比较

大小

知a<b,即 较大

乙: = = + 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和

对数函数的性质

丙: - = >0 求差比较法

丁: , 问题提了出来

…………………

但lg3,lg4如何比较?

(有同学提议用计算器)

教师(插话):可否转化为比较lg3,lg4? (关键时刻,教师提示)

其实比较 , 的本质是一样的。 (学生认同)

戊: 是增函数,而4<3 函数的单调性

同理lg4>lg3

己:用图象(如图) 图象法,化抽象

为形象、直观

同理lg4>lg3

教师:甲、乙、丙同学能运用指数、对数的互化,对数的运算法则解决问题,很好,戊、己同学能充分运用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直接比较了对数的大小,更好,可贵的是,丁同学利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虽然没有把问题解决,但他把问题提了出来让大家思考。

问题:比较大小:

(1) 、

(2) 、 (底数不确定,分类讨论)

(3) 、 (不同底,分类讨论)

……………………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例2,并完成课本练习3。

学生阅读课文例3后,提出了以下问题:

1、 例3

(1) 、 如何想到利用1判别呢?

答:可取中间值。 ( ),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比较 和 大小时,可取中间值 (或 )

例3中1和0仅为特殊性。

2、 例3

(2)用以下方法判断大小可以吗?(如图)

答:可以。

[课后札记]从比较 , 的大小,可见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对于例3的质疑也使教师把两个对数大小比较引入深入(不同底、底数不确定),把例

2、例3的内容平铺直叙地向学生讲解无疑也能使学生掌握,但学生甲、乙、丙的解法掩盖了,学生丁的尝试、学生的质疑也没有了。

从以上两个课堂实录中我们看到,不宥于课本,领会新教学大纲的精神,教师积极地创设动态的学习情景,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有利于教学的。

从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来看,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发扬教学民主,平等互动交流。

在班级的群体中,总是存在学生学习的差异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常常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接受能力较强,反应较快,而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又往往表现腼腆,不敢提问,怕失面子,怕答错了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甚至嘲弄。这样在班级内部往往会做成学生——学生之间地位的不平等,而一部分老师总是喜欢提问一些成绩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是强化了这一不平等的关系,甚至以几个同学的掌握代替了全体同学都掌握,掩盖教学中存在的矛盾,造成大面积成绩低下的局面。因此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敢在课堂上公开讨论问题、发表意见,以“不懂”或“不知道”塘塞了事,甚至丧失学习自信心,没有求知欲,有部分学生长期以来被数学老师“深奥”的数学教学吓怕而产生惧怕数学的心理,非常抗拒学习数学,还有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勤奋,但在解数学题时不是数学符号表述不清就是计算(法则)出错,表现出数学的基本素质较差、学习效率不高,成绩进步不大。几个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很快回答,表面正确但是往往不认识计算与推理,也造成他们“眼高手底”,在考试中往往容易碰钉。而对这样一些学生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尊重他们,充分让他们有机会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见解,暴露问题,通过教师或同学的纠正,甚至故意诱导学生互相展开激烈的辩论,“煽动”学生为捍为自己的观点而争辩,使课堂上形成人人参与的民主的教学氛围。对于出现错误的一方,教师应以鼓励的语句说:“你开拓了同学们的思路。”“你能为自己的观点而战”等,尊重学生,切忌嘲弄,打击学生。互动交流的形式主要有: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两种形式,课堂上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展开真心诚意的平等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结果,让学生们在和谐、民主的融洽气氛中协同完成数学教学。

二、教师熟悉教材、教纲,及时强化相关内容

在新的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在形势下,对新的教学大纲和新的教材,教师应熟悉、钻研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通过新、旧教材相同内容的比较可以很好地对每一个教学内容定位,以把握教材内容。一节课所讨论的问题应仅以1个核心内容为好,不宜超过两个,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精力分散,容易混淆,问题解决得不彻底。作为有一定教学" 经验的教师也必须备好课,充分熟悉教材,对教学内容在本章节的地位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帮助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并把内容引向深入,熟悉班内学生的学习动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是很完整,有些学生反映在课堂上讨论得很好,容易明白,但测试时总是容易出错,解题能力不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知识性的巩固和提高,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形式可以是5-10分钟左右的随堂小测、学生板演、小结等。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中,要以宽容面对学生的沉默。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展开讨论时,开始往往会面对大部分同学的沉默,积极发言的是少数几个同学,一些经验尚浅的教师往往在提示了几次后学生才发动起来,甚至教师急于求成,学生没有答到心中所既定的目标(答案)就自己替代学生对所提的问题展开阐述,自问自答,这样实际上起不到提问的作用,期望中的讨论没有出现。若干次后,教师逐渐对这样的教学形式产生怀疑,回复到满堂讲、满堂灌上来。

那么,教师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而使课堂恢复生机?

1、从容面对讨论时可能有的沉默,通常我们误认为好的讨论就是不停地说话,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进行反思时会沉默,学生理顺对问题的思考时也会保持沉默,进行批判性地理解别人的发言时,也会保持沉默,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尚未成熟时,会以“不懂”、“不知道”推托时,也会保持沉默等。它和积极踊跃的发言都是好的讨论的两个方面。我们要从容面对学生的沉默,并做好心理准备,必要时可以就学生面对的困境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但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也可以把他的困惑告诉其他(全体)同学,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当然也要反思教师的设问是否准确,通常改变提问的角度,也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提前阅读课文,有目的地让学生浏览将要讨论的内容。自己先提出问题,围绕它展开讨论和研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一定讨论程序和模式,利于学生进行模仿和指明讨论的方向及原则。

3、阻止学生在讨论中发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性格内向;害怕被看做是愚蠢的;感觉准备不充分;害怕是一个陷阱;感觉不受欢迎;不好的经历;表现自己“冷酷”的一面;与教师有关;缺乏奖赏。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学生学习心理,使课堂讨论能够顺利进行。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过程中,尽管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新教学方式的尝试是会碰到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具有坚定的信念,对教学做好耐心细致的准备工作,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适当的引导,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是能够走出一条创新教学的路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端午节
难忘的体育课
父亲节
水果
地震可吓人了
六一的灾区儿童
我爱我的小白兔
我跟妈妈去上班
四川地震感受
金色的秋天
狮子与海豚
节约用水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1)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及相关会计处理(1)
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1)
套期保值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1)
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问题及对策(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应用难点分析及对策(1)
浅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1)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1)
会计信息失真背后的各方博弈(1)
实地盘存制下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运用(1)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1)
如何完善会计委派制(1)
浅析盈余管理(1)
利益相关者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分析(1)
谈债务重组对提高会计信息的作用(1)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二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一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1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难忘的一天》 窦桂梅教学实录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整合案例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