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S版语文课外读物的使用

浅谈S版语文课外读物的使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浅谈S版语文课外读物的使用

"

[内容]

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的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为达到这个目标,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出版了与S版语文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下面就课外阅读书的使用,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师生要重视学习课外读物系列丛书。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五年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95万字,而目前我们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量,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其次,学生平时对课外书的选择还缺少一定的鉴别能力,更何况各种青少年读物良莠不齐,难免搞浑了学生的头脑,因而向学生推荐这样一套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是很有益处的。可是经过调查,有的教师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语文课上好就可以了,其实这些教师不明白:学生大量的、有益的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是有利无弊的。学生的言行受教师的影响,教师不重视,学生大多也不去看课外阅读书,少数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已自学了全册,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再自学,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要从教师开始重视起来,那么才能够带动学生,认真读好这套课外阅读书。

二、固定阅读课的时间,保证阅读课的质量。

因课外阅读书都与教材相配套,因而教师用之相当方便,既能巩固课内相关知识,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被语文课所替代,教师可以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为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课时较松的时候可以放在语文课上,课时紧,则可以放在晚自习上,还可以放在早读课上。有的学校已把阅读课作为课程之一纳入课程表,这样学生阅读的时间就得到充分的保证。有了阅读的时间,教师就可以对阅读的材料进行指导,保证阅读的质量。

三、采用多种形式,学习课外读物。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习课外读物的积极性。

1.读一读: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文学作品……需要同作者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与第五册的课文《找骆驼》相配套的课外阅读《贝都印人的远见》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我们也可以采用教学《找骆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贝都印人何以在没有看见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的情况下,详细说出他们的样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演一演:

课外读物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课外读物中儿歌与童话故事比较多,儿歌读来琅琅上口,易于学生的背诵,教育可以选取几首儿歌,让学生背熟,如一年级课文中的《别说我小》就是一首寓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儿歌,在两分钟预备铃时,让学生边做表演动作,边背诵。对于童话故事,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再现故事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结尾进行想像设计,对表演出色或想象合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让他们在队会上表演,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对所学的内容多读多练,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3.设悬念:

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大多以历史小故事或微型小说为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之前,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故事,讲述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如:第十册中的《朱军长救孩子》一课,老师可以讲述课文第一节的内容:“朱军长带着部队行军,忽然听到孩子哭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奇怪,哭声又没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师设置悬念,学生心中充满了好奇,这时再让学生自己来阅读,找出答案,解开这个疑惑。

(二)讲究方法,统领单元,指导自学。

阅读课是为语文课服务的,是语文课在课外的延伸,课上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毕竟不多,因而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动脑筋。

1.抓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

《手术台上的指示》是一篇讲读课文,介绍了周恩来总理在手术台上不忘广大矿工健康的感人事例,要求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周总理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从而激发对总理的敬爱与缅怀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们通过抓关键句,即总理在手术台上的指示这句话来进行教学。在课外阅读的课文配读中,安排了《“今天该我为你们服务了”》、《周总理在招待所里》、《少奇同志的“请”字》这三篇课文,分别讴歌了毛泽东、周恩来和刘少奇这三位革命领袖的事迹,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最能反映人物品德的关键句,来理解课文。

2.选取典型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第六册语文课本第四单元训练重点是概括段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段意具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语文课本中的两篇课文之外,我们也可以在课外阅读书中选取典型课文,进行概括段意的训练。如:与本单元配套的读物《卧狮》,按先总后分,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了工艺品一头卧狮的样子。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本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指导学生集体概括出第二节段意。通过自读,概括出第三节与第四节的段意。我们可以把语文课本中训练的重点,在课外读物中进行强化训练,以突破重点与难点,让课外阅读书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小帮手”。

(三)对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课外读物中的“课文配套”大多都有阅读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如果小组评议结果不同时,可以把几种不同的看法从黑板报等专栏中反映出来,也可以在班中进行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第十册一个故事一个谜《五束玫瑰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动脑筋想一想,每一个小姑娘手上的花束中,各种颜色的花有多少朵?这是一个智力型的题目,学生回答的答案有好几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仔细品词品句,理解意思,结果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迪,思考问题日臻完善,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四)摘录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为己所用。

让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在摘录词语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归类,如景物描写(山、水、雨、雪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得仔细,又能从中体会到好词佳句的作用,更能为自己所用。把这些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用到文章中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会积累,并养成习惯,那将受益无穷。

(五)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

在课外阅读书中,有不少谜语故事,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有的谜语好几则讲的是同一样事物,这就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可以抓住它们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绘,还有的事物样子虽然相似,但要抓住其不同之处才能区别它们。比如,第四册课外阅读物中有一则谜语:

长长的身子,细细的肠子,帮你画画写字,长子变成矮子。(打一文化用品)

学生马上就可以猜出谜底是铅笔,请看学生根据这则谜语编写的另一则谜语:

白白的衣服,圆圆的身体,帮助老师写黑板,粉身碎骨成粉末。

总之,教师合理地用好这套课外读物,使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学生们在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国旗下的演讲 诚信伴我行
童年趣事
国旗下的演讲
童年趣事
获奖发言
六一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稿
竞选学习委员发言稿
国旗下的演讲
获奖感言发言稿
童年趣事
竞选护旗手
童年趣事
国庆节演讲稿
六一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稿
美洲刺绣样品:针线游离的艺术
西安世园会标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
规范艺术课堂教学提高艺术教学质量
对艺术院校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艺术
幽默搞笑类短信的语言学分析
浅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历史性的推进
对艺术区现象研究
古诗歌语言特点及其语言理解
构建地方特色和优势响区域创新体系
亚里士多德:日常语言、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
“反思十七年”与中国戏剧的当代发展
关于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与和谐社会主义关系新探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最大的“书”》 趣闻故事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师语录
《最大的“书”》 重点问题探究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相关介绍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1
《最大的“书”》 整体阅读感知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