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3
国民党的转变
国民党的转变 国民党的转变 国民党的转变
一, 导论
台湾政治近年来发生急剧变迁。人们都注意到台湾政治的民主化转变。而台湾民主化的一重要表现是国民党面临并接受了反对党民进党的竞争。很少有学者预测到这一巨变, 因为人们很难想象具有列宁主义背景的国民党会发生转变。 本文正是要研究国民党在台湾如何从一个极权的政党转变为竞争型的政党。
对此问题, 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白鲁恂(Lucian Pye)认为台湾可能是现代化理论的最好明证, 因为它证实了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多元化和政治民主。1 自民进党发展壮大以后, 有学者将台湾的政治转型归功于反对党的出现。 也有学者将台湾的政治转型归功于蒋经国, 中产阶级的兴起, 或国际压力等因素。
上述解释各有利弊。笔者认为任何单一的解释都不能说明台湾的政治转型。笔者在承认上述解释的贡献的同时, 试图强调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转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国民党的主动引导, 适应挑战和妥协, 政治转型将十分困难或充满暴力。国民党的转变经验不仅对理解第三世界的政党政治之发展, 而且对充实政党政治之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 相关理论
关于政党政治与政治发展的理论相当丰富。萨托里 (Giovani Sartori)为我们提供了政党政治体系的分类。亨廷顿 (Samuel Huntington) 则专门对一党制的发展提出理论。麦克弗森 (C. B. Macpherson) 提出一党制下党内民主的假设。萨氏将政党制度划分为两大类: 非竞争型与竞争型。非竞争型包括极权的, 威权的和实用主义的一党制。竞争型包括一党独大制, 两党制和多党制。他认为由非竞争型过渡到竞争型政党制度是十分困难的。一党制难于自我转变, 也难于和平地转变为竞争型政党制度。3 在大陆和台湾都有人认为党内民主会带来国家政治的民主化。但是关于党内民主的理论较少。有学者认为党内民主可以减轻一党制的负面影响。5 麦克弗森认为, 列宁主义式的党国体制本身是非民主的, 但是一党制在三条件下可成为民主制: 1/ 充分的党内民主; 2/ 任何人都可作党员; 3/ 党内参与的要求不至于过高。如果具备了这三个条件, 即使是一党的政治体制也可以称之为民主制。6
上述政党政治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台湾的政党政治发展; 而以下各节将显示,台湾的政党政治发展经验也将丰富政党政治理论。
三, 硬威权统治时期 (1950-
70) 蒋介石认为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是自身组织的涣散。所以国民党到台湾伊始便进行了改造。1949年5月, 蒋任命10名亲信组成临时小组, 研究党的改造措施。蒋所规定的改造原则为: 国民党为一革命民主政党。实行民主集中制。
3. 国民党对全社会实行政治领导。
4. 党员须信仰三民主义, 服从党的纪律, 执行党的政策。
5. 党员应包括农民, 工人, 青年和知识分子等各阶层人士。7 尽管这是一个政治极权的时期, 但是国民党具有的其他一些特征决定了它日后的发展。首先, 国民党拥护私有制。其次, 国民党至少口头上不拥护阶级专政。再次, 此时的国民党实行了地方自治。最后, 权力集中及正确的政策带来高速经济增长, 为以后的民主化奠定社会经济基础。
四, 软威权统治时期 (1971-
8
5)
1960和1970年代, 台湾经济快速增长。台湾中产阶级随着经济发展而兴起。地方选举造就一批台湾本省人的政治家。面对参与的压力, 国民党在蒋经国的领导下兼用镇压与政治收买和自由化的手法。 在1980年的选举中, 国民党与党外在幕后达成协议, 国民党将尊重反对派, 而反对派答应不公开宣扬敏感问题(台独)。10 党外的候选人在竞选中要求更大的个人自由, 结社自由和主要行政职位的直接选举。党外运动为反对派的组织化作出一系列的努力。在1985年的地方选举中, 国民党与党外又有默契。 但是国民党仍不允许反对党的正式成立。 五, 竞争民主时期 (1985年以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花也有生命
- 玩虫子
- 给妈妈的留言条
- 神奇的笔
- 考试
- 碘的作用
- 浇花
- 人蝇大战
- 一个有趣的活动
- 妙心借书
- 《狮子王》观后感
- 笑成了一朵花
- 好吃的苹果
- 我家的花儿长大了
- 三只小兔吃苹果
- 探析视觉次序对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潜在引导作用
- 电视综艺灯光策划分析
- 浅谈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1)论文
- 中国电视剧产业名著翻拍的合理走向
- 探析诉讼时效中断制度的完善(1)论文
- 浅谈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明责任(1)论文
- 谈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与完善(1)论文
- 探析农民土地使用权保护(1)论文
- 论“理想国”背后的现实中
- 探析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中的地位(1)论文
- 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 浅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的立法选择(1)论文
- 谈民法中的隐私权和宪法中的隐私权之比较(1)论文
- 对我国事实婚姻立法制度的思考(1)论文
- 浅析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1)论文
- 《称象》称出新方法
- 《称象》教学札记一
- 《称象》教学札记三
- 《称象》教学设计十四
- 《称象》教学设计十六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三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七
- 《称象》教学设计九
- 《称象》教学设计十二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一
- 《称象》教学设计十五
- 《称象》纸片教具的制作和使用
- 《称象》教学札记二
- 《司马光》说课设计(第二课时)
- 《称象》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