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8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趋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而汉语作为沟通的桥梁,也逐渐走入外国人的课堂。但是,长期以来,汉语教学往往局限于使用课本教学,或者被简化为机械的说话和写作。此外,各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始终局限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基础理论的学习,仅仅把语言知识生硬的传授给学生,这使得汉语逐渐失去竞争力。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外国学生正是由于被中国深厚的文化所吸引而来到中国,他们渴望接受更多的中国文化。因此,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文化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不是一个外在的教学因素,而应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文化性。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仅如此,文化教学也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教学。

二、文化与语言四要素的关系

语音是语言的载体,也最容易被人们感知,但蕴含在语音中的文化却常常不为人们所感知。从语音本身的角度来讲,韵母和声调是每个音节必备的两大要素,且在汉语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中音素的数量最多为四个,最少为一个元音音素。汉语音节的这些特点使得汉语音节发音响亮,节奏性强,这也难怪一些外国学生喜欢讲汉语,认为讲汉语就像唱歌一样。从汉语音律的角度来讲,汉语倾向于双音节化,现在的成语绝大多数也是由两个双音节词构成的四字格成语,例如:“三心二意”“大公无私”“面红耳赤”“勾心斗角”等,而人们日常的谈话以及文章中,也很注意调整音节数目,用“电话”代替“德律风telephone”;说“霍乱”,而不说“虎列拉”。就连一些电视栏目,也往往采用四字格,例如:新闻联播、星光大道、体坛内外、焦点访谈、非诚勿扰等,这些以双音节词为基础的四音节在表达上成双成对,读起来节奏匀称,十分上口,而将这些讲给外国学生,他们将不再说“朗诵诗”,而是“朗诵诗歌”。此外,中国人还善于利用语音来玩一些文字游戏,例如:年年有余(鱼),福倒(到)了等。歇后语中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等。因此,语音与文化的联系是紧密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最先接触的就是具有文化性质的语音系统,包括声调、音节节奏、停顿、破读等等。

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是最为明显的,外国学生刚一开始学习汉语就会接触到许多饱含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如汉语中的亲戚称谓词,舅舅、叔叔、伯伯、姑姑、姨妈等十分具体的称谓,正折射出汉民族强调“长幼有序”的文化传统。另外,还有一些词汇是汉语中所特有的,如书法、旗袍、太极拳等词语恰恰体现了中国文化。又如中国的古代哲学的“阴”“阳”“诚”“信”“礼”“义”等则为学生费解。又如一些词语 “吃醋”、“拍马屁”、“眼红”、“挖墙角”等,学生容易受到字面义的影响。因此,教学的难点就在于语言之外的文化意义。

汉语的语法具有与其他语种语法所不同的特点,这同样与汉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汉语具有主谓谓语句、把字句等,以及汉语的补语,如:“听起来”、“看上去”、“坐得下”等常使外国学生感到费解。

汉字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汉字中所孕育的文化内涵就更多了,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论述:“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系统的文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从汉字构型的原始理据上来讲,它必然带有一定的文化讯息。如甲骨文中有很多表示祭祀

有关的字:福、祝、祭、祀等。有些原始构型反映当时的某种观念,例如:“盉”是调酒的器皿,也当“和羹”讲,意思是使食物味道调和;“禾”表示“谐和”,是农耕发达时的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烹饪的味觉审美的最高标准是谐和,而非刺激。另外有一些原始构型是古老风俗的遗存,例如:“鲜”字,从三个鱼,写作“”,而后又从“鱼”从“羊”,这是因为,在古代洪水泛滥时期,人们居住在山顶,以鱼作为主要的食物,今天所见的彩陶上的文字都以鱼纹作为花纹;其从“羊”是因为羊多与善有关,古代就有“羊在六畜主给膳”的礼俗,如:“善”、“美”、“祥”都从“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三、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一样是有层次的。从教学对象来讲,不同等级的学生的汉语知识分阶段分层次增长,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汉语教学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学的重点都应该分层分量的进行,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模式逐渐扩展。

初级阶段的外国学生,刚刚来到中国,处于异文化的“蜜月期”,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新鲜的,他们的学习重心也主要放在语言点的学习上。作为初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语言思维往往受到母语文化思维的影响,在表达和运用上容易出现一些偏误。此时的汉语教师应加大交际文化的输入,对于文化的教学也应放在背景文化知识的介绍上,例如:讲授如何去商店买东西,如何就餐,如何去图书馆借书等交际性文化背景的介绍,这些话题不仅仅是外国学生初来乍到中国所需要的,更是他们深入了解中国人日常生活方式的良好途径。

中级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的基础,学生在思维上日趋成熟,交际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这时可以进行一系列专门性文化知识的输入,教学内容的重点应放在文化背景和风俗知识的介绍上。此外,汉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导入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饮食、民俗风情等,也可以介绍思维文化、历史文化,还可以针对某一个文化点进行中外文化差异的比较。

而对于高级阶段的学生的文化教学的重点则应放在消除他们同中国人接触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上。这将会涉及到更多文化知识的方面,包括:历史、政治、习俗、道德以及人们情感、思维、信仰、价值观等方面。

四、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必须对中国文化做到认真了解,并能将文化的内涵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其次,对外汉语教师也应对外国文化有一定的研究,能够灵活地将中外文化加以对比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首先将外国文化传递给外国学生,之后再讲授与之相类似的中国文化,他们则不会感到陌生。此外,还应该加大对外汉语文化的理论研究。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仍然偏重语言学层面,对文化的研究不如前者丰富,文化理论研究的不足会造成语言讲授过程中无法完整呈现整个文化图景全貌。最后,汉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端正对于文化教学的思想认识。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代表一定的价值导向,代表着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有着突出的人文性质和功能意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对外汉语教师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体现优秀的文化价值取向。只有教师自身热爱本民族文化,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汉文化的热情,对外汉语教师应既做到语言教学本身,又潜心钻研语言中的文化习俗,这样才能扩展对外汉语教学的视野,使对外汉语教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国家孝德教育观后感
要是我有了翅膀
第一次乘大轮船
丁丁是傻瓜
我的爸爸
中秋节雨夜赏月
神奇的放大镜
我学自行车了
教师节献花
秋天到了
献给我亲爱的老师
争上游
跳舞伴我同成长
三个小雷锋
读《吹牛大王历险记》有感
浅论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性诉求
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型治理模式
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探讨
传统艺术在现代戏中的体现
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及语言研究
书籍装帧设计中传统艺术的运用
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我国强制措施适用中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1)论文
有关情感与声乐演唱的心理探讨
论述网络营销理论在个人知名度推广中的应用
论党内民主和集中的辩证法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浅析美国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树立和谐执法理念 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和田的维吾尔》 重难点分析
《灯光》 范文
《灯光》 考点练兵阅读篇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意思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梳理
《灯光》 考点练兵积累篇
《和田的维吾尔》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灯光》 写作指导
《和田的维吾尔》 老师语录
《十六年前的回忆》 考点练兵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灯光》 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