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汉语教学中应注意名量词的分类问题

汉语教学中应注意名量词的分类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汉语教学中应注意名量词的分类问题

摘 要:汉语名量词的分类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各家观点并不统一。我们从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形态变化、组合能力等方面出发,讨论“个体量词”同“集体量词”“临时量词”的划分问题和“种类量词”“部分量词”的归属问题。

关键词:汉语史 名量词 分类

汉语名量词的分类问题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语言教学中都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将每个量词准确归类是很困难的。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界定和性质分析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对各类量词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形式变化、组合功能等方面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才能解决问题。本文就量词中纠葛较多、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梳理,主要涉及到“个体量词”同“集体量词”“临时量词”的划分问题和“种类量词”“部分量词”与“个体量词”的分合问题。

一、“个体量词”与“集体量词”的划分 “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相同之处在于:都不限制数词的使用;都不能插入“的”;都可以带“可数名词”。不同点在于:“个体量词”本身不表量(指不含有数的概念)而“集体量词”本身表量。如“一个杯子”“一对杯子”“一套杯子”,“个”不表量,“对”表两个,是确定的量,“套”表多个,是不确定的量。因为个体量词不表量,故可省略,“一个杯子”=“一杯子”,“集体量词”本身表量,故不能省略,省略后意思就变了,“一对杯子”≠“一杯子”,“一套杯子”≠“一杯子”。“个体量词”本身不表量,起表量作用的是它前面的数词,“集体量词”是“数词+量词”同时起作用。如“一个杯子”是“一”在表数量,“个”并不表量,而“一套杯子”是“一”和“套”合起来表量,“套”表多个,“一”表“套数”。用以上办法大致可以将“集体量词”同“个体量词”分开。

二、“个体量词”与“临时量词”的划分 “临时量词”同“个体量词”是本质不相同的两类量词,其差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看文末附表):

第一,“个体量词”不参与表量,而“临时量词”参与表量。如“一个西瓜”/“一车西瓜”;“一个菜”/“一盘菜”,“个”不表任何的量,“车”表示“一车”所能载的量,“盘”表示“一盘”所能容的量。有学者也把它们叫“容载量词”。

第二,“个体量词”与中心名词的搭配关系是稳定的,一般都具有内在理据性;“临时量词”与其中心名词的关系是临时的,没有内在的理据性,只有临时的、外在的联系。如“一张纸”和“一地纸”,前者是个体量词,后者是临时量词,“张”只能同可撑张的“弓”“弩”“琴”和可铺张的“纸”“毡”“席”等有限的名词搭配,量词“张”同名词之间存在内在理据性,这些称量对象都符合“可张”这一特点,一旦形成称量关系,“量+名”的搭配就非常稳定。“一地纸”不同,“地”与“纸”之间并不具有内在的联系,只存在临时的外在的依附关系,所以中心词“纸”可以用任何实体名词替换,如“鞋”“烟头”“砖”等,只要是“地”能载的东西就都可以。“纸”前的“地”也可以替换为“床”“桌子”“窗台”等,只要是“纸”可以依附的地方都可以。

一 地 纸 一 地 纸

(鞋) (床)

(烟头) (桌子)

(砖) (窗台)

…… ……

第三,语法形式存在差别。个体量词与名词中间不能插入“的”,“一张纸”不能说“一张的纸”,而“临时量词”则可以插入“的”,可以说“一屋子的人”“一地的纸”。从重叠上看,个体量词可以重叠,如“一张张纸”“一条条毛巾”等等,而“临时量词”一般不能重叠,不能说“一脸脸汗”“一屋子屋子人”。个体量词一般可以省略,如“一头牛”可以说成“一牛”,基本不影响交流,但“一脸汗”“一屋子人”不能说成“一汗”“一人”,这意思就不同了。“个体量词”所带的名词一般是“可数名词”,“临时量词”既可以带“可数名词”,如“一车西瓜”的“西瓜”,也可带“不可数名词”,如“一杯水”的“水”。

还有像“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抹夕阳”“一泓春水”等用法中的“弯”“叶”“抹”“泓”一类词,有不少学者将它们归入“个体量词”,这是不合适的。这类用法一般限定在文学语言中使用,体现的是对中心词的形态、意趣的一种描摹,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描摹的对象都是固定的,如“弯”只能用于“月”,“叶”只能用于“扁舟”,“泓”只能用于“春水”等,这更像是一种固定的修辞方法。尤其是这些用法都限制使用数词,如“一叶扁舟”,不能说“二叶扁舟”“三叶扁舟”……,“一泓春水”不能说“二泓春水”“三泓春水”……可见它们还不具备“个体量词”的资格,把这类词归入“临时量词”比较合适。 中国

三、“部分量词”和“种类量词”的归属问题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设立了几个比较项(见文末附表)。所设各项中,“表量”与否是最为重要的,只有符合[-表量]才能算个体量词,这属于语法意义标准,其它是语法形式标准。“个体量词”同“种类量词”“部分量词”的相同点是:都不限制数词;数名之间一般都不能加“的”,一般不说“一条的绳子”,也不能说“一段的路”“一种的事情”;一般都可以重叠,如“一张张纸”“一段段路”“

(一)种种情况”;它们本身都“不表量”只表达语法范畴意义,这一点尤其重要。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个体量词”可以省略,省略后一般不影响表达,而“部分量词”一般不可以省略,省略后意思不同,如“一层楼”不能说“一楼”。“种类量词”后带“可数名词”时一般不能省略,“一种书”不能说“一书”,带抽象名词时有时可以省略,如“这一种情况”可以省作“这一情况”。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典型的个体量词”同“部分量词”“种类量词”之间共同特征多于区别特征,其不同点只在于能否省略,而能否省略与量词的性质无关,只与是不是语言系统默认的量词有关。如:

一座楼/一层楼

一条线/一种线

一种情况/一种花

前者可以省略,意思基本不变,后者不可以省略,这是因为前者是无标记的、语言系统默认的量词,省略后仍可以按照默认情况认知;而后者则是有标记的、非语言系统默认的量词,省略后不能按照默认情况认知。但这不能说明“一座楼”的“座”与“一层楼”的“层”,“一条线”的“条”与“一种线”的“种”是不同性质的东西,更不能认为“一种情况”的“种”可以省略就是“个体量词”,而“一种花”的“种”不能省略就不是“个体量词”,这都是同等性质的用法,它们都“不表量”,都可以表达语法范畴意义,这一点并无本质的不同。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可以把“个体量词”看作一个“家族”,其中的“形状型”(一条线)、“替代型”(一头牛)、“动状型”(一封信)等就是这个“家族”的“典型成员”,符合文末附表设立的“典型个体量词”的所有条件,而“部分量词”和“种类量词”大部分符合文末附表所设立的条件,只有少数条件不符,与典型成员相比则只能算“非典型成员”。另外,从实际操作来看,“部分量词”限于“节”“段”“层”,“种类量词”限于“种”“类”“门”等少数量词,为少数量词分出两个小类也并不经济。在具体研究中,学者也大多将“种类量词”和“部分量词”放到“个体量词”中一起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倾向于将“部分量词”和“种类量词”归入“个体量词”。

附表:各类量词特征对照表

不限制数词 加“的” 重叠 可省 带可数名词 表量 例句

典型个体量词 - - + + + - 一条绳子

集体量词 - - + - + + 一套杯子

临时量词 ± + ± - ± + 一脸汗

部分量词 - - + - + - 一层楼

种类量词 - - + ± + - 一种情况

(注:此表是按照一般情况来说的,量词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能排除有些特殊例外的情况。)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个体量词历时发展研究”[08GJ-05]。)

参考文献:

[1]王绍新.唐代诗文小说名量词的运用[A].程湘清.隋唐五代汉语 [2]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A].中国学术经典·赵元任卷[C].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86. [5]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6]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7]胡附.数词和量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8]黄伯荣.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程荣.量词及其再分类[A].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C].北京:北

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11]张志公.现代汉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1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3]周一民,杨润陆.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14]俞士汶.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参观动物园
我喜欢吃的水果
我和字典交朋友
我的同学
好吃的西瓜
我的“弟弟”
我的家
大西瓜
我的未来
秋天
水上公园滑雪
美丽的公园
我的书朋友
我喜欢你小兔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14)法学理论论文(1)
自由心证主义的现代意义(4)法学理论论文(1)
论量刑建议权的生命基础(4)法学理论论文(1)
试论脑死亡立法模式法学理论论文(1)
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6)法学理论论文(1)
自由心证主义的现代意义(2)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4)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10)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9)法学理论论文(1)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中日之比较(2)法学理论论文(1)
商标注册策略(2)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8)法学理论论文(1)
论量刑建议权的生命基础(3)法学理论论文(1)
论量刑建议权的生命基础(5)法学理论论文(1)
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4)法学理论论文(1)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我选我》教学设计与反思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二
《我们成功了》说课稿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阿德的梦》综合资料
《泉水》教学设计
《酸的和甜的》教案3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