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9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

论文关键词: 语言 文化 中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培养的途径

论文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人类之间信息与情感,帮助人们进行交际。而语言与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系统,它还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运用不好语言。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项任务。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词汇渗透、讨论式教学法、模拟角色、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对语言形式和结构等知识的传授,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却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薄弱,不能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无法完成交际任务。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师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的直觉的敏感性,实现准确并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及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是语言的底蕴,促进着语言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有利于消除交际障碍,防止交际摩擦,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受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现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向学生介绍异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则是日后大学教师的任务。这种想法导致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文化知识匮乏、交际能力薄弱。殊不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

据我长期以来的观察,很多学生在考入高校后进行分班考试时,语法项目正确率很高,语音语调也颇准确,但总会犯各种各样的“文化错误”。除了称自己的老师为“Teacher”之外,在与外籍教师的交流中,学生还总是会问一些诸如“Have you had your lunch?”“Where are you going?”等在英语国家被人们认为是隐私的、不礼貌的问题。另外,学生们在与外教的交往中,经常会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来主导交流。有一年,一位外教应邀参加学生的英文演讲比赛并担任评委。当她走进礼堂时,一位学生站起来给她让座,并说“Please sit down,Mrs.Graham.You’re old.Don’t get tired.”。听到这句话,外教流露出不甚愉快的尴尬神情。学生说这句话当然是受到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影响,也是想表达对老师的尊重之情,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事实上已经冒犯了老师,因为英语国家的人们是不希望别人直言自己老的。这也是在英语中为什么有很多代替“老”的含义的委婉语,比如senior或者advanced in age等。

《语言和文化》一书指出:“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如果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正确,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因此,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项重大任务。

全球化使得不同社会、文化以及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相互交往的强烈愿望。正是多元文化频繁的交流碰撞,文化上的差异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的困难也显得格外令人关注。因此,我国的语言教育界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基础教育阶段起就应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代人,这是一项立足长远的任务目标。

二、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一)词汇渗透。

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的作用。词汇的意义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文化负荷量最大。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对相同的事物或经历也会有着不通的理解和看法。比如说“龙”在中国是神圣、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而在西方的《圣经》中,龙却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是“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学生理解的“Four dragons of Asia”。又如汉语中用“眼红”表示嫉妒,而英语却用“green with envy”。

(二)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法”就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内容应体现教材的本质内容,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应用,推动教学展开。例如同学们在学习中发现,美国人经常称赞别人,被称赞的人一般表现得受之无愧,当仁不让,与中国人的普遍做法迥异。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说明了美国人彼此之间表达意思直截了当,反映了美国人坦诚、直率的性格。

(三)模拟角色。

模拟角色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由老师组织安排,以学生为轰动中心,让学生担任主角或自选角色,采用演讲、情境游戏或剧本表演等方式表演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话语的理解,加深对话语含义的认识。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语中有一篇文章“Body Language”,通过学生表演来加深印象,更多地体会文化差异。

(四)利用课外活动,多渠道地培养跨文化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让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歌曲欣赏、英文小品大赛、阅读英文小说和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也可以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和录像等手段给学生直观的感受,鼓励学生去找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很多电影或录像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某个方面的缩影。通过欣赏片中演员的表演,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例如,在讲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单元“Music”时,老师可以播放以摇滚音乐、乡村音乐、爵士音乐为主题的演唱会或相关电影,让学生切实感受英语国家人们在音乐欣赏上的爱好和特点,感受其人文气息。当然,老师也可以同时播放中国传统的经典民歌,引导学生将国外的音乐同中国传统的民歌相比较,领略不同的文化风情,使学生以更宽广的胸怀包容有文化差异并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是文化学习的承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联系。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71-47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72-7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五色土地
脚踏一方土(1)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
生命里的土地
感悟大自然
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
我的家乡,人间天堂
最后一根稻草
脚踏一方土
荷花淀派作品
《老人与海》读后感
穿越时空的对话
变色龙(续写)
祖国之歌
重力式码头沉箱安装施工技术
如何在水利工程施工招标中防止投标人串标、围标
锚喷支护技术在小浪底工程中的应用
白云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
三峡大型尾水肘管内支撑结构探讨
芹山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周边缝止水施工
丙乳砂浆在混凝土加固中的应用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解决办法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
船闸工程施工阶段抽水试验报告
长江大堤加固防渗技术的应用
隧洞新奥法设计与施工
水库堆石坝面板沉凝土杭裂技术研究
浅谈施工中的技术交底
声发射检测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上的应用
《一夜的工作》重点字词意思
《一夜的工作》写作指导
《为人民服务》范文习作
《为人民服务》(二)阅读篇
《一夜的工作》教学难点
《一夜的工作》教案讲义1
《一夜的工作》整体阅读感知
《为人民服务》(一)积累篇
《一夜的工作》教案讲义2
《一夜的工作》教学目标
《为人民服务》写作指导
《一夜的工作》重点问题探究
《一夜的工作》范文习作
《一夜的工作》训练素材
《一夜的工作》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