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0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

论文摘要:英语教学实际上也是英语文化的教学,离开了文化,有效的交际就很难达成。在进行英语教学实践中适当导入文化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化的导入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不懂英语文化、语用不当而有可能引起的一些尴尬乃至冲突,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导入;文化意识;交际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它强调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就不仅要求英语教师有较高水平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得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好的开始不能不说是很关键的一步。Agoodbeginningishalfdone。这里所说的第一步就是指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文化背景导人。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的本质差异实际上也是文化的差异。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说过:我们如果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也就是说要想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懂得相应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

什么是文化呢?人们通常把文化分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属于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我们这里主要说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我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了解其国家文化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异国文化或者说对之知之甚少,在交际中就可能会因此闹笑话,造成误会甚至导致冲突。很多例子证明,语用不当可能会让对方以为你是有意的侮辱。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语法一翻译教学,而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故学生的英语能力侧重语言形式的准确。产生的后果是在考试中常常是做书面文字题尤其是语法题觉得得心应手,这部分会有很多学生得分很高。可一旦进入实际的英语交际场合,他们的语用能力就会凸现出不足。要改善这种状况,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传授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提高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进而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文化是一个国家几千年社会历史的积淀,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教学中不可能将其全部教授给学生。我们了解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语言的使用是为了交际。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做一些取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要求所导人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多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让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化的认识不再抽象、空洞,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2.阶段性原则

文化教学要有一定的阶段性。阶段眭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导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理、心理状况,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所以在文化导人的过程中,有阶段性地把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使学生不断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入门阶段,由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有限,涉及面窄,谈论的话题内容多与日常生活有关,要更深入地谈话还需进一步扩大语法和词汇知识。因此我们进行文化导入的内容应着重介绍简单的词语及日常交际用语中的文化因素为主。而大学阶段,大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因而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选择性的选定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文化导入内容。

3.合适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合适性原则要求我们精选教学内容,数量适度。它要求教师精心准备一些与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的、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功能项目及一般话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教授这些用语不宜简单的使用对等的中文“理解”和“模仿”,要说明其语用及文化内涵。起始阶段不宜灌输过多,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应先由感性认识着手,教导学生认识现象,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再专门讲解,同时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最后再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认识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反馈给教师后再进行修正和提高。

4.灵活性原则

文化知识的理解相对容易,但要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自如却并非易事。教师应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组织小组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创设英语角、学习英文歌曲、观看原声电影等。从而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文化洞察力、语言技能与文化能力同步增长。

三、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方法

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也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相互熟悉,相互了解。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去。即在语言中教文化,在文化中教语言,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体的文化导人方式有如下几种。

1.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

结合课文,介绍英语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通常主体课文是精心挑选的完整语篇,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适当地融人文化知识。

2.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电影和电视片。

3.巧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文化氛围

无论在导人课教学还是课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进行文化渗透,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结合英语教材,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绘画图片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精选一些有关英美文化的真实材料,供学生欣赏学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如:他们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在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还可以在汉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进行对比,如:在英美等国家,人们举行葬礼时一般穿黑色礼服,表示庄重和对死者的哀悼;而在中国,人们多穿白戴孝表示对亲人死者的怀念。这种富有情趣的对比,既有利于增加课堂的文化信息量,创设强烈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又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异的偏见,达到语言、情感上的沟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回忆暑假生活
我爱祖国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腾飞吧,巨龙
假如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腾飞吧,巨龙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回忆暑假生活
我爱我的祖国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走进音响世界
回忆暑假生活
腾飞吧,巨龙
走进音响世界
包装设计的艺术趣味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系统思考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与中学课堂的整合
论科学思想与西方文艺方法论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分析民族舞蹈中舞蹈技巧的应用
浅谈马克思农村生态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将来时助动词语义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
舞蹈创造中的内容美与形式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
产品市场营销方案的设计初探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究大学英语教学
基于多媒体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模式构建研究
从《香妃戎装像》看舞蹈的神态
《北京亮起来了》 训练素材
《日月潭》 教案讲义2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讲义2
《日月潭》 教师语录
《日月潭》 考点练兵1
《日月潭》 训练素材
《日月潭》 教案讲义1
《难忘的泼水节》随堂练习 提高篇
《日月潭》 范文习作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意思
《日月潭》随堂练习 提高篇
《日月潭》 重难点分析
《日月潭》 写作指导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梳理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讲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