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文化背景教育与英语教学

浅谈文化背景教育与英语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浅谈文化背景教育与英语教学

"

[论文关键词]语言 文化 英语教学

[论文摘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全面透彻地掌握语言的关键。本人试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跨文化背景教学培养的重要性以及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导入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背景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文化导入已经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热点问题,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全面透彻地掌握语言的关键。通常,文化冲突或文化障碍往往不是来自字词句的意思,而是来自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跨文化背景教育培养的重要性以及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

化导入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背景教育的必要性。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需借助于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体现,它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和影响,反映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存在。正如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萨不尔所言:“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因此外语教学应与其文化教学相结合,以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但以往的学生大都语法、词汇掌握得较好,但缺乏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的能力,有时甚至运用本族文化的言语交际准则来套用外语,以至造成令人尴尬的场面,甚至闹出笑话。从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关系可以看出,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跨文化背景教育的重要性

笔者曾遇到以下三句话:

1、Thus some Saigon observes are waiting for the other shoe to drop in Paris—or perhaps in Moscow.

其中the other shoe to drop是带有典故色彩的英语短语to drop the other shoe的话用,意思是:采取人们预料会采取的连续行动(在公寓住宅中,住在楼上的动作重的人常常吵得楼下的人不能入睡,楼下的人在听到此人脱了一只鞋之后,神经衰落到要到等到他落下另一只鞋后才能入睡)。

2、There is reluctance on his part to bite the bullit and made the hard choice.

这句话的障碍是英语短语to bite the bullit.这一典故来源是在战地做手术时因缺乏麻药而“咬子弹”以镇痛。最先是美国总统约翰逊在谈到越战时使用了这一形象的表达方法,是“狠下决心的”的意思。

3、美国“纽约邮报”(NYP)的一段话:The Press and the public have been conditioned by Watergate to expect a smoking gun……a taped conversation,a full confession by one of the conspirators or some other dramatic evidence.

这段话中,Watergate是一典故,smoking gun是一个带有典故色彩的英语短语。Watergate原意是“水门建筑群”,此处指“水门事件”(在那里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曾发生导致前总统尼克松辞职的窃听事件),Smoking gun的意思是“确凿的证据”(罪犯开枪后还在冒烟,最先的类似的用法见于福尔摩斯故事“The Chaplain stood with a smoking pistol in his hand”如果不了解这一短语的内涵很容易望文生义的理解为“冒烟的枪”。)

由此可见,阅读中的障碍不完全靠语言知识本身来解决,这是因为一个民族的作品总是跟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分不开的,尤其是因英语作品中往往出现一些反映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的典故,其中一些可以在词典中查到,但随着社会和语言的不断发展,新的词语和典故也会应运而生,这是英美熟悉而我们颇为陌生的。"

在同英美人口头交往中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规则的制约,什么时候对谁说什么话及怎么说都要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不仅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更要懂得遵守Hyme所说的“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胡文仲的研究也证实了他本人的观点:在交际中,文化错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不了解文化方面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那么交际很可能会发生障碍甚至失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背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三、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导入的方法

文化背景知识的形成,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我们要充分利用学习的各个环节,有意识有计划地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展开。

(一)课堂教学主动导入

一个人“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习得了文化”,“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世界;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只有关注语言的人文性,才能对外语语言的本质有更丰富、完善、深刻的理解,也才能从外语教学方面来帮助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优化他们的人格精神状态,以培养有国际理解意识和能适应国内外多种发展变化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笔者认为,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片面强调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掌握仅仅是停留在语言的层面上,而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利用与课文有关的文化内容和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传播文化信息。从英语实践课的角度来看,文化背景教育的重点在“词语文化”的教学上,其中包括词语文化的内涵,有文化内涵的英语人名和地名,常用的文学典故等,还可以对语篇结构、文体特点,非语言交际等进行深入研究,只要我们在头脑中始终保持文化教学这一思想,并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这些材料,就完全可以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结合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教学

仅凭有限的课堂的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目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应更多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创造出更多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可以组织一些英语专题讲座、英语文化周,可以举办外国影视或音乐欣赏会。还可以结合一些西方重要的假日(如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等)举办一些晚会和活动,让同学们去亲身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情风俗。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学习、生活、爱情、工作等方面的状况,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把语言学习活动贯穿到文化活动中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起到课堂达不到的更轻松真实,知识覆盖面广的效果,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文化,培养文化意识,还有助于扩大同学们的视野,更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李润新《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文化教学》北京 外研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介绍自己
月亮
奇妙的动物世界
我的自画像
我的爸爸
香蕉
找春天
小弟弟做作业
好心的小企鹅
自我介绍
要是文具能听懂我说的话
我改了一个坏习惯
蜻蜓和蚂蚁(续写)
小白兔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
论水混路面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定位的思考
对春秋期间的音乐艺术探讨
气质因素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浅谈汽车故障诊断时的思路问题
分析初中音乐课堂应引入本土音乐的教学
关于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探讨
浅谈普及中小学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试论音乐通感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
浅论身心放松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
分析瑶族民间舞蹈“跳盘王”的音乐特点
学海无涯“乐”作舟——浅议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
浅谈感悟中国现代音乐的真谛
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一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三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谈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二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二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一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二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二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三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二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一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一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