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我国玉米贸易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1)论文

谈我国玉米贸易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谈我国玉米贸易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1)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玉米贸易呈现明显的波动性,这是由我国玉米市场的地域差异和贸易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目前玉米进口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但随着国内玉米需求增长,我国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这一趋势将导致国内外玉米市场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平衡玉米需求结构,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适量稳定出口玉米。 关键词:玉米贸易;发展趋势;对策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玉米产量为1.655亿吨,同比增长8.67%。

在玉米产量增长的同时,玉米需求量逐年提高,同时玉米需求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由粮食短缺时代的食物需求,转变为目前以饲料与工业需求为主。由于玉米在粮食生产与消费中的重要性,我国始终以保持玉米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为政策目标,玉米贸易一直作为平衡国内市场供需的手段,即在国内生产过剩时出口玉米,生产短缺时进口玉米。

入世后,我国玉米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玉米供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目前我国玉米贸易政策略显被动。因此,认清我国玉米贸易发展趋势及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等问题值得关注。

一、我国玉米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997年至今,我国一直是玉米净出口国,但玉米出口与进口贸易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势。其中,玉米出口表现出显著的波动性。

2003年玉米出口达历史最高值的1 638.9万吨,而2011年仅出口231.8万吨,下降85.9%,2008年玉米出口仅为27万吨,比2007年下降94.4%,达到近年出口量的最低值。在进口则表现为数量小且相对稳定。

1997—2008年平均进口量仅为4.5万吨。我国玉米出口与进口的不同走势,主要是源于我国玉米生产与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东北三省等北方地区为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大于消费;而玉米需求却大都集中在南方的沿海省份,玉米需求大于供给。这种供需的地域差异形成我国玉米“北粮南运”的流通格局。

与此相对应,我国玉米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主产区,进口则主要分布在南方主销区。2003年吉林省出口玉米1047万吨,占当年全国玉米出口总量的63.9%,而广东省每年有超过1 000万吨的玉米需求量,是我国玉米进口的最主要省份之一。

贸易政策也对我国玉米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玉米出口之所以呈现较强的波动性,主要受出口政策的影响。

2001年和2002年,我国先后出台免征大宗谷物铁路建设基金及玉米出口增值税零税率等促进玉米出口的政策,直接促进了2002—2003年玉米出口的显著增长。2011年,贸易政策开始转向抑制出口,国家将玉米出口配额调减至300万吨,同时取消对玉米的出口补贴,导致当年玉米出口的急剧下降。

受到国际粮价上涨的影响,2007年末,我国又出台新的玉米贸易政策,先后取消玉米的出口退税和征收玉米产品出口税,并停发出口配额,使2008年玉米出口锐减。在进口方面,人世后我国对玉米实施国营贸易和关税配额管理的市场准入政策。

从2011年起,国营贸易在进口配额中所占比重为60%,玉米进口配额为720万吨。截至目前,我国玉米进口量一直没有超过入世时承诺的配额量。

尽管我国在玉米市场准入方面实施一些限制条件,但已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玉米进口市场,只要市场条件允许,即只要存在潜在的玉米需求,未来我国的玉米进口仍存在较大的空间。 我国玉米贸易的发展趋势是由国内玉米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长期趋势决定的,如果长期内玉米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供给,我国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反之亦然。

对我国玉米供给与需求的长期趋势及玉米贸易流向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已做出大量的分析和预测,①其基本结论是: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对肉、蛋、奶等食物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玉米饲料的需求呈刚性且将不断增加,同时玉米深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张将导致对玉米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玉米产量的增长可能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产量增长率将低于玉米需求增长率。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趋势决定我国玉米在长期内将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未来进口玉米将不可避免。

二、我国玉米贸易发展趋势对玉米贸易格局和出口政策的影响 玉米净进口的发展趋势将会使我国目前的玉米贸易格局和玉米出口政策发生变化。首先,我国“南进北出”的玉米流通格局即将形成。

“南进北出”实际上是国内南北两个区域市场玉米生产的空间置换向国际的延伸,即由南方省份进口玉米满足当地需求,北方省份可适度出口玉米。届时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的玉米可凭借地理区位及非转基因优势,出口至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

②根据美国农业部的展望报告,考虑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今后10年的玉米年出口量可能维持在40万吨左右。其次,进口玉米将导致玉米出口政策弱化。

我国南方省份进口玉米,将使国内玉米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玉米价格将随世界玉米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化,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平衡将更多的受世界市场的影响。通过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北方主产区玉米价格的变动,使主产区玉米价格与世界价格的联动性增强。

这种价格的传导作用将使玉米主产区市场化程度提高,贸易政策对玉米出口的干预作用减弱,玉米出口的稳定性将会增强。 我国玉米出口政策的弱化是受进口影响的结果,但同时也需要政府在贸易政策上主动做出调整。

从近年玉米出口政策效果的分析中看出,以国内市场平衡为导向的玉米出口政策存在高昂的运行成本。在国际粮食价格高企的背景下,我国于2007年末出台政策抑制玉米出口,使国内外玉米市场被隔断,国内玉米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

显然,限制出口政策并不利于主产区种植玉米的农民增加收入,而且还导致走私出口玉米现象的发生;不仅降低海关收入,而且增加社会管制成本。然而,与2007年末相比,当前玉米出口又面临截然不同的境遇。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国际玉米价格已跌去50%有余,很有可能呈现低于我国国内玉米价格的走势。如果没有玉米出口补贴等政策支持,我国玉米很难出口至国际市场。

玉米主产区的农民目前面临增产但无法增收的困境,出售玉米获得的收入甚至无法抵消种植玉米的成本,农民利益受到损失。因此,政府需考虑当前玉米贸易政策的高成本,顺应玉米贸易趋势的变化,适时调整玉米出口的政策目标,面向国际玉米市场重新审视和制定我国的玉米出口政策。

三、玉米净进口趋势及贸易政策调整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影响

(一)玉米生产和农民增收受到严峻挑战 我国玉米近年来保持较高的出口量,但这并不能掩盖我国玉米生产缺乏比较优势的现实。随着玉米进口的增加,我国玉米主产区将面临国外玉米的强势竞争。

如果政府及有关方面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很可能导致玉米价格下降,农民种植玉米收益降低。

(二)东北地区的玉米加工业面临成本压力 对我国畜牧业及玉米加工业等玉米需求行业来说,玉米进口将使国内玉米市场价格降低,有助于降低玉米需求企业的采购成本,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但考虑到存在玉米运输成本等因素 ,东北地区的玉米需求企业并不能产生对进口玉米的直接需求,只能更多的面对省内的玉米市场采购,这样很可能在与沿海地区的同类玉米需求行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不仅如此,随着大型国际粮食企业开始进入我国玉米加工行业,我国玉米加工业同样要面对更加强势的国际粮商的竞争。

(三)玉米贸易政策调整为我国玉米长期稳定出口带来机遇 在目前的情况下,玉米出口的意义已不仅在于贸易顺差和外汇贡献,更主要的是降低用于粮食储备的财政支出,同时出口带来的玉米价格提高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进而促进玉米生产,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

四、我国玉米产业的应对策略 在我国玉米可能出现净进口的趋势下,我国的玉米贸易格局将从目前的“北粮南运”逐渐转变为“北出南进”,贸易政策对玉米出口的影响将会弱化,这些变化将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我国的玉米产业将会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一)平衡玉米需求结构 必须注重平衡玉米的需求结构,适度控制玉米深加工业的规模。在我国的玉米需求结构中,饲料和工业需求占绝大部分比重,近年来均呈增长态势,其中工业需求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的迅猛发展,可能会产生过度投资的风险而造成资源浪费,而将来的玉米进口也不利于我国玉米加工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因此,我国应重视玉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在国内消费与出口间做出合适的选择。

如果国内市场需求不振,则应有适量稳定的出口。

(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形成市场化运行主体 国内大多数粮食企业长期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缺乏市场竞争力。尽管我国已采取相应措施,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改革,以使国有粮食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但从目前看,仍有许多国有粮食企业在中央或省级政府财政补贴下开展玉米存储等业务,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阻碍了我国玉米市场化的步伐,导致玉米流通效率低下,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因此,应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明确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职责,将维护粮食安全的任务赋予国储及省储粮库,其余国有粮食企业在改革后走向市场,使其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三)把握国际市场变化,适时出口玉米 在未来玉米“南进北出”格局下,应把握国际市场机遇,在国外玉米短缺、玉米价格高于国内的情况下出口玉米。当前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市场对玉米及玉米产品的需求锐减,玉米及其加工品价格下跌,对玉米出口带来严峻挑战。

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玉米出口国均面临出口减少的压力,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也不失为我国玉米重新占领海外市场的机遇,尤其是邻近的韩国和日本。我国农业及商务部门应及时提供国际玉米市场的供需变化及价格动态的信息,为出口玉米提供服务。

我国玉米出口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把握市场机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加强与国际粮食企业合作,促进企业适量、稳定出口玉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秋天
公园里的菊花
我的国庆节
看猴子
参观动物园
校园秋色
活动课上
青蛙的儿歌
美丽的秋天
秋雨
公园里的菊花
路边的交通规则
老虎的苦恼
我家的老母鸡
论死者人格利益与亲属身份权益关系(1)论文
论外观设计专利与商标侵权判定的区别(1)论文
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隐忧
谈公民环境权理论的现状与反思(1)论文
探讨短信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1)论文
论商标侵权案中被许可人的诉讼地位(1)论文
从地方媒体的两会报道看新闻价值之接近性
探析环境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1)论文
论民法与个人、集体的社会结构(1)论文
电视舞台美术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电视发射机的原理与保护措施
新疆题材电视纪录片选题透视
浅析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1)论文
论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赔偿责任(1)论文
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后天》
《司马光》杂谈
《乌鸦喝水》片断赏析一
《司马光》教学札记
《司马光》教学设计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二十
《乌鸦喝水》的自编教学
《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司马光》教学设计七
《司马光》教学片段设计
《称象》片断赏析一
《乌鸦喝水》片断赏析二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十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第一课时)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