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1)论文_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1)论文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1)论文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1)论文

人们常常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来思考中国的国际服务贸易问题,但往往不能系统把握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新特征,并相应制定科学的竞争战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确有一定的“比较优质”,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卫星、数码技术进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扩张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正在全球性优化、升级,像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

从长远来看,中国服务企业如果不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有的“比较优势”将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国际化而丧失殆尽,甚至转变为“比较劣势”。本文对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性国际比较分析,并就此提出了若干思路与建议。

一、中国高等服务要素禀赋状况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02年11月12日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2002-2003年的微观经济竞争力在80个国家中排名为38,比2001年上升了5位。据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制度环境有所改善。

然而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子指标国家技术水平的排名,中国从第53位下降到第63位,主要因为中国在人均专利数量、人均的信息技术投资、公司购买技术专利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并落后于发展中的印度和巴西。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从发展前景看,一国服务贸易能否构建国家竞争优势,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拥有充裕的高等要素及其优越的要素生成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给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竞争力还较弱,如1998年中国每千人拥有电话主线70条(注: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数据手册[I].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66.),仅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67条)的12%,全世界平均水平(146条)的48%;另外中国每百万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只有高收入国家的14%,发表于科技刊物的论文只有全世界的1.4%,高技术出口只有全世界的2.8%(详见表1)。

表1 中国部分高等要素供给状况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为世界银行出版)数据整理。 另外,从表2可见,中国教育投入及接受教育机会的状况虽改革开放后有很大进步,但与高收入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都相差很远。

1997年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占GNP的百分比比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3.

1、2.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占相应年龄组的百分比比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

5

3、13个百分点;用于每个大学生的支出占人均GNP的比重比高收入国家高出28.7个百分点,但由于中国人均GNP较低,所以其实际支出水平也是不高的;研究与开发经费仅占GNP的0.66%,更是低得惊人。可见,中国是一个高等要素比较贫乏的国家。

表2 中国教育水平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二、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与竞争力实证性国际比较分析 2000年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排名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0多名上升到第14名(世界银行,2001),取得了很大进步。尽管如此,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很弱,国家竞争优势不强。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进出口结构尚待优化与升级 国际服务贸易中形成的出口结构是国际竞争力的直接表现。世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服务出口的主要国家,他们都在致力于改善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主要表现为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

根据表3计算:1998年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国家的商业性服务出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出口的平均比重分别为4%、16%、80%,可见,高收入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几乎一统天下。1998年中国商业性服务出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出口的比重仅为1.8%,甚至低于1980年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另外,从表中还可看到,收入不同的国家整体呈现出运输百分比不断下降,旅游特别是其他类百分比迅速增长的结构调整趋势。而在这一整体趋势下,收入不同国家的出口结构又是大相径庭的,低、中收入国家其他类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偏低,而高收入国家的这一比重较高。

中国作为低收入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出口中旅游超过了一半的比重,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偏低,这种过分依赖自然禀赋的出口结构是相当脆弱和低级的,必须努力进行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 表3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以上分析的是出口结构,下面我们再考察进口结构。根据表4计算:1998年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国家的商业性服务进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进口的平均比重分别为6.6%、22.8%、70.6%,1998年这一指标分别为6.4%、16.8%、76.8%。

结合表3数据,说明低、中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总体处于逆差地位,而高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地位。1998年中国商业性服务进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进口的比重为2.2%,比出口高出0.4个百分点。

从表中还可看出,低、中收入国家的运输进口百分比远远超过高收入国家,而旅游与其他类服务进口百分比相对较低。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从目前看还比较均衡,但随着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将逐步自由化,国际物流、金融、保险、计算机等服务的进口将大规模增加,原有结构将被打破,如不及时予以调整,整个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将会失衡。

表4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口结构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2.国际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衡量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它等于一国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出口额与该产品或服务世界出口总额之比。

根据世界银行及《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1990年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约为0.73%,1998年上升到1.8%,这样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与中国整体的贸易地位不相称的。即使我们自以为不错的国际旅游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并不高,尽管自1980年以来该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国际旅游收入由1980年的617百万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12,602百万美元,增加了19倍多;国际旅游收入占整个外贸出口的百分比也提高了2.5个百分点。

然而直到1998年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才2.8%,而其他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国际份额更是微乎其微。

三、优化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思路与建议 1.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供给能力 我们应把竞争策略建筑在高等要素的优势上,从而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构建国家竞争优势打下基础。中国目前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要素的培育与发展,存在盲目扩张、急于求成的误区,对高等要素质量的检测与监督机制也不健全。

作为一种全球趋势,国际服务贸易 对扩大社会就业、增加收入成效显著。从短期来看,加入WTO与国内社会经济利益存在一些冲突,譬如社会就业问题。

因此,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供给能力,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长足进展,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政府完全有能力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尤其是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

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套的科研评估与检测机制,提高开发、研究质量,保证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充分发挥政府的孵化、激励作用,审慎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 政府对构建国家竞争优势的作用除了体现在对科技进步的孵化上,还体现在对企业创造力的激励上。

国际服务贸易最发达的美国,其政府为了鼓励服务出口,长期以来给予服务企业很多优惠,同时非常重视技术研究、开发与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国政府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辅之以积极的产业政策,努力提高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另外,中国作为WTO成员已经承诺尽快实现相关服务贸易自由化,但目前中国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计算机数据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势单力薄,很难与外商抗衡,这对国内相关服务企业将造成直接冲击。这种冲击到底有多大,目前是较难预测的,不过,我们应该尽量多考虑困难,加快建立起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做到有备无患。

当务之急,中国政府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同时要深入研究并合理运用WTO的“保障措施协议”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款,多方寻求法律、法规的支持,有理、有利、有节地保护中国弱势服务行业。 3.稳步进行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 在信息社会,消费需求的导向效应更加强烈。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对一般商品消费的比重往往较低,而对高档商品及商业服务的消费比重较高。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尽管中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50%以下,但中国居民对商业服务的消费需求还不是十分强劲,服务消费的比重偏低。

任何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往往都以合理、高级的国内社会消费需求结构为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是以商品消费为主,服务消费比重过低,或服务消费的层次过低,那么该国的服务贸易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国家竞争优势。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强国的服务产业一般是首先在其国内形成竞争优势,然后才逐步走向世界的。

因此,入世后中国企业和政府应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努力引导居民优化消费需求结构,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为中国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收稿日期:2002-10-08【参考文献】 Porter,Michael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 [M].New York:Free Press,1991. 克里斯丁.格朗鲁斯.服务企业的国际化战略[J].南开管理评论,2001,

(6). 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史清琪,赵经彻.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00)[R].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李善同.凸现新经济特点——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2002,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见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讨厌的蚊子
我们是女生
想不到
春游
词语接龙
做书签
青椒炒蛋
一次有趣的活动
雨中情
抓猫
盲丐
第一次看海
音乐会
惭愧
探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行政管理论文
清单计价对工程造价审计的影响分析
试析新课改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堂教法的转变
探讨提高政府效率:理论、困境与出路(1)-行政管理论文
论国家实物储备的若干理论(1)-行政管理论文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1)-行政管理论文
探讨开发和利用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性因素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
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探讨
对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探讨(1)-行政管理论文
建筑安装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工程审计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探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基层央行信息技术审计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转变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