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追加配额后棉花进口对我国花产业的影响及规律(1)论文

追加配额后棉花进口对我国花产业的影响及规律(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追加配额后棉花进口对我国花产业的影响及规律(1)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从棉花价格、棉农收益和棉花收购企业三方面分析追加棉花进口配额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进而得出其形成的规律:配额发放两个月后,国内市场价格开始下降;追加配额的时间和数量决定价格下降幅度;滑准税率下。关税配额的管理方法更能起到保护国棉的作用。

针对影响及规律,提出在WTO框架下,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棉花进口对国内棉花产业造成的冲击。 论文关键词:追加配额;棉花进口;棉花产业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纺织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内的棉花资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面对国内棉花供应严重短缺的情况,需要合理利用国外棉花市场进行有效的补充。

我国作为棉花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净进口国,棉花大量进口势必会对我国棉花产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棉花市场的重要手段,我国对棉花进口的具体管理手段主要是实行配额管理。根据我国人世协议,我国棉花配额由人世时的74.3万吨升至2011年的89.4万吨(200

5、2006年棉花配额与2011年相同)。2004~2006年我国棉花缺口分别为250万吨、170万吨和300万吨,配额与缺口相比,国外棉花进口不会对我国棉花产业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是因我国每年又主动追加棉花配额,如果进口配额使用得好,可以起到补充资源和调节市场的双重正面作用;如果使用不好,则会抑制生产,抬价或压价。考虑到棉花进口管理的特点,本文重点从追加配额的角度分析棉花进口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及规律。

由于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主产区,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宜棉区域内,如河北的部分地区、山西、北京和天津都位于中国最大的产棉区一黄河流域棉区。2005年华北地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4.53%和13%。

华北也是全国棉花进口最多的地区,2002~2011年华北地区棉花进口量分别为1.6万吨、17.2万吨和75.5万吨,占全国进口量的比重分别为8.9%、20%和39.8%。华北地区还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品服装行业的产业基地、纺织品服装出口地区。

因此,以华北地区为例分析追加配额后棉花进口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及规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追加配额后棉花进口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

(一)2003~2011年度 1.棉价出现大起大落。从2003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国内棉价经历暴涨和暴跌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3年9月至10月为价格暴涨阶段。由于2003年产量比预期少得多,加上晚熟,收购时间滞后20~30天。

短期内新老棉花青黄不接,供不应求,导致棉价大幅上升,CC Index 9月1日为12932元/吨,到10月底为17556元/吨,两个月上涨了4624元/吨,较2002年同期每吨上涨了3141元,涨幅达44%。 第二阶段,从2011年4月至8月为价格大幅度下滑阶段。

由于春节后国内棉花价格并没有朝着预期的上涨走势发展,棉花经营企业的信心受到打击。同时,追加配额150万吨进口棉花到港,棉纺企业对国棉需求减少,再加上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供过于求,造成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不断下跌。

CC Index4月为17210元/吨,跌至8月的13089元/吨(毛树春200

6),下降幅度为31.48%。 2.棉农收益减少,下一年度棉花种植面积下降。

两次追加配额虽然有效缓解了国内棉花供给紧张的局面,但企业存在盲目使用配额,大量集中进口的现象,2011年1~6月共进口棉花145.6万吨,占全年棉花进口数量的76.1%(毛树春200

6),造成了国内棉花供求一紧一松,引发2004~2005年度新棉价的大幅度回落,由2月最高价17658元/吨猛跌到12月的最低价11314元/吨,相差6334元/吨,降幅达35.9%。棉价下降,导致棉农收益减少39.1%,对2005年棉花生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棉农通常根据上年的棉花信息尤其是价格信息安排来年的棉花生产。

2004~2005年度全国棉农籽棉交售价格比2003~2011年度下降了29.6%,均价为4.36元/kg,天津棉农籽棉交售价格2004~2005年度比2003~2011年度下降了16.39%,低于全国的降幅;全国棉花主要产品收益由2003年690元/亩下降到2011年的420元/亩,降幅达39.1%,天津棉农收益2011年249.60元/亩,比2003年930.67元/亩减少681.07元/亩,下降27.2%。由于籽棉价格的下降,导致粮棉比价也大幅度下降,比合理价低16.1%~16.8%,棉农籽棉出售实际价比合理价低0.64~0.84元/kg,严重打消了棉农种棉的积极性,2005年全国种植棉花由2011年的5692.9千公顷降到5062千公顷,降幅为11.1%。

其中华北地区棉花播种面积由2011年的883.81千公顷降到2005年的735.6千公顷,降幅为16.8%,高于全国的降幅水平。 3.棉花收购企业和纺织企业严重亏损。

大起大落的行情使一些多年从事棉花经营的企业对2003~2011年度经营造成判断上失误,如配额追加后,在棉价大跌的情况下,由于部分棉花经营企业错误地认为新年度籽棉收购价格将提高,为赚取更多利润没有及时将棉花出手,致使发生了大面积严重亏损。2011年天津市武清区经营棉花的企业有20多家,不少企业亏损在70万~80万元,有的企业亏损上100万元,以致于想转卖工厂,再加上2011年无照经营棉花和外地前来抢收棉花的行为对天津武清区棉花经营企业伤害很大,其他企业或外来企业在天津抢购棉花,可以降低武清企业的库存,减少其亏损。

2003~2011年度为期半年的棉花大涨行情给近几年新上的采用快购快销经营思路的棉花加工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样,追加配额带来的大起大落行情也波及到纺织企业,实际上纺织企业也不愿看到棉花价格大幅下滑,因为其无法消化前期对高价购人的棉花成本。

尤其是2003~2011年度纺织企业在面对降低出口退税,治理公路超载造成的运输成本增加,电力供应紧张和棉花价格居高不下,企业高价棉库存比例偏大的多重困境下,当棉花价格急骤下跌后必然发生亏损。 轧花厂也难逃价格波动的影响。

据天津第二棉纺厂负责人介绍,2011年一些实力不强的轧花厂严重亏损或被淘汰,能达到持平或少量赢利的不足20%。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棉花价格的波动大。

天津2011年籽棉最低收购价出现在宁河,约3.4~3.6元/kg,收储政策出台后,籽棉由3.6元/kg涨到4.8元/kg;小轧花厂的皮棉价格由以前的10300~10500元/吨回复到11000元/吨,一些轧花厂放量收购,但后期销售时皮棉价格则比较低。二是籽棉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籽棉的流通不受轧花厂地域限制,收购情况比较乱,籽棉好坏混杂,质量多在3级次、4级好的水平,由于质量混杂,色灰质弱,给棉纺厂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三是轧花厂的生产成本高于纺织厂的接受价。

由于化纤价格倒挂时间比较长,虽然有利于纺织企业增加棉花使用量,但棉纺厂能接受的价位仍未达到轧花厂的成本价。 总之,2003~2011年度棉花价格先涨后跌,挫伤了多方积极性。

导致棉市呈现出四个不积极的现象:一是棉农交售不积极,部分棉农购买大量塑料布,准备将棉花存储到来年;二是收购经营单位不积极,收购战线拉得过长;三是中间商不积极;四是用棉单位购棉不积极。通过国内棉花市场的变化和棉花产业受影响的情况,进口棉对市场的冲击可从中窥见一般。

@@@

(二)2004~2005年度 1.配额分散量少,对国内不构成冲击。2011年全国植棉面积8535万亩,棉花产量比2003年提高30%,加上大量集中进口棉的冲击,使得2011年9月至年底,国内棉价基本一直处于低价运行。

进入2005年,CC Index由1月11338元/吨,上升到6月13041元/吨,月际涨幅分别:2.28%、3.82%、4.99%、1.36%和1.7%,基本为稳步回升。5月和6月涨幅稍有减少,主要是由于2005年4月底国家发放的70万吨棉花配额基本到港,对国内棉价冲击不大。

因2011年9月底发放的2005年棉花配额时间间隔比2003~2011年度发放的棉花配额时间间距长,且量少,因此对国内棉价的冲击和对棉农收益影响都不大。2005年天津棉农收益为336.99元/亩,高于2011年249.60元/亩的水平,并且略高于2005年全国棉农平均收益331.36元/亩的水平。

2.对涉棉企业影响不大。2011年9月至2005年6月底我国共进口棉花100万吨,加上7、8月份进口的50万吨(按到港时间),2004-2005棉花年度我国共进口棉花150万吨,如果2011年度的配额也包括在内,涉棉企业棉花进口配额更多。

2005年4月30日。7月22日,国家连续共发放140万吨关税配额外棉花,根据2005年纺纱增长量和市场需求以及全国棉花供需缺口,对本年度的棉花供需状况影响不大。

(三)2005~2006年度 1.发生与2003~2011年度类似情形,即棉农收益减少,影响下一年度的棉花生产。2005~2006年度前6个月国内棉花价格处于小幅上涨阶段,国内价格指数由2005年9月13287上升到2006年2月的14387元,吨,月均涨幅1.38%。

根据对河北省12个县(市)农村重点集贸市场价格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进入2005年9月,随着新棉上市,棉花价格再次走高,到12月底籽棉价格已达到5.62元/kg,比上年同期上涨32.2%。但由于2005年12月底至2006年1月初仅两个月的时间,国家发放棉花配额239.4万吨,2006年3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下降到14119,比上月降幅1.9%。

继2006年4月国家发放20万吨配额后,2006年6月开始国内棉花销售价格继续小幅下跌。6月CC Index 328均价14051.9元/吨,较5月份下跌16元/吨;CC Index 527均价12709元/吨,较5月份下跌13元/吨;CC Index 229均价14538元/吨,较5月份下跌15元/吨;跌幅较上月减少。

本月价格指数表现为先涨后跌的趋势,CC Index 328当月最高价为本月中旬6月16日14067元/吨,最低价为6月末14001元/吨。使棉农收益减少,影响下一年度的棉花生产。

2.国内棉农“惜售”预期落空。受高开价和灾害影响,国内棉农普遍“惜售”,希望能在更高的价位售出,但在国际市场上棉花仍然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国内棉花抬高价格销售只能刺激进口棉花增加,2005年6~10月,我国进口棉花均价为每吨1255美元,完税之后价格仍比国内采购价格低2000元以上,而近期企业进口配额充裕,不断将配额变为实际进口,棉花进口数量的增加对国内棉价构成潜在的压力“惜售”使大量棉农的良好预期落空。

3.籽棉收购无市场。2005年12月底之前,国家发放棉花配额的消息传出后,棉花企业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如河北省衡水市,作为前期收购主体的个体棉商有2/3以上停止收购。2005年12月15日仍坚持收购的棉商,对35%以上衣分、10%回潮率以下、含杂率1.5%左右的硬3级籽棉,收购价格最高为5.80元/kg,最低5.70元/kg;4级及4级以下的籽棉,收购价格最高为5.62元/kg,最低为5.36元/kg。

这个价位比一周前略有所下降。由于大部分棉商已经停收,籽棉收购量大减。

2005年12月15日确定的“进口棉关税外配额发放办法”发布后,本地棉企229级棉花市场报价14600元/吨(提货价、公定结算、带增值税票,下同),328级14200元/吨,429级13600元/吨,比上周下调了50元/吨,现货销售遇到很大的阻力。 4.收购企业开工严重不足。

2006年2月即配额发放两个月之后,在河北沧州市不少棉花企业仍看涨后市,但纺织企业采购不积级,现货行情迟迟不能启动,市场收售清淡,大部分棉花收购企业退市观望。棉企报价(硬三级为14700元/吨,软三级14300.14400元/吨)与纺企出价(硬三级为14500元/吨,软三级为14200~14300元/吨)存在一定差异,任何一方都不愿让步,致使当地皮棉成交难以放量,基本为有价无市。

至2月18日,当地开工的棉花收购企业不足20%。 5.纺织企业青睐进口棉。

2006年2月河北省仅有个别实力雄厚的棉纺织企业有近两个月的库存,而大部分厂家的库存只能够维持半个月时间的正常生产。前期纺织企业采取“随用随买、用多少买多少”的灵活方式购棉,一方面根据纱、布的订单采购外,另一方面更主要是等待进口棉的配额发放时间。

随着第一批进口棉关税外配额发放办法的确定,棉纺织企业更像是吃了定心丸,采购国棉的积极性也更低了。目前,国产棉价格要高出进口棉价格的20%,进口棉质量好,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乐于接受进口棉。

截至2006年5月底,国内纺织企业棉花库存中,进口棉已占到34.8%。面对国内棉花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国产棉却在滞销或减产。

截至2006年6月底,河北省积压棉花达4.6万吨,占总产量的8%。

二、棉花进口对我国棉花产业影响的规律 通过对2003~2005年度棉花进口追加配额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分析,可发现如下规律: 1.配额发放两个月后,国内市场价格开始下降。由于从宣布配额追加至进口棉花到港时间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所以一般在配额发放两个月后,国内市场价格开始有下降趋势。

如2003~2011年度,2003年12月追加配额,反映在市场上的棉花价格下降的时间为2011年2月;2011年2月追加配额,导致从2011年4月价格开始下滑;2004-2005年度4月追加棉花配,5月底和6月国内市场价格开始回落;2005~2006年度,2005年12月底至2006年1月追加配额,2006年3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下降,2006年4月国家追加配额,2006年6月,国内棉花销售价格继续小幅下跌。 2.追加配额的时间和数量决定价格下降幅度。

进口时间越集中,数量越大,国内棉价下降幅度也越大。2003~2011年度和2005~2006年度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2003年12月到2011年2月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共追加配额150万吨,2011年1-6月共进口棉花145.6万吨,占全年进口数量的76.1%。正是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2011年4月至8月为价格大幅度下滑,致使2004~2005年度棉花价格在低水平运转。

2005~2006年度,在2005年12月底至2006年1月初短短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国家共发放配额239.5万吨,4月再次增发配额20万吨,使棉农和棉花企业遭受巨大损失。而2004~2005年度由于发放配额的时间间隔较长,量比较小(两次共追加140万吨),价格下降的幅度小,因此,是对国内冲击最小的一年。

3.滑准税率下,关税配额的管理方法更能起到保护国棉的作用。通过对国棉328指数与Cotlook A指数价差分析,如图1和图2所示,自2005年12月23日至2006年12月23日两者之间的价差逐渐减少,说明进口棉花的价格优势逐渐下降。

如图1所示,配额内税率下,2005年12月23日国棉价格高于国外价格2488.49元/吨,到2006年2月21日价差降为1819.52元/吨,其后又有些上浮,到2006年6月28日价差最高值为2809.99元/吨,其后价差一直在减小,2006年12月15日时,价差仅为24.81元/吨。近期差价在零附近震动。

如图2所示,在滑准税率下,国棉328指数与Cotlook A指数价差比配额内税率下的价差要小得多,价差最高值是2006年2月22日为1530.76元/吨。到2006年10月16日时,价差仅为41.26元/吨。

从2006年10月17日开始,价差为负值,到2006年12月20日国棉价格以低于外棉414.20元/吨,说明在滑准税率下,关税配额的管理方法更能起到保护国棉的作用。

三、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棉花进口对国内棉花产业造成的冲击

(一)合理利用WTO允许的措施保护我国棉花产业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棉花产量的增长空间有限,虽然进口棉解决了国内纺织企业原料短缺难题,但如果进口棉将作为棉纺原料的重要来源长期占据我国市场,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危害很大。一旦形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当国际炒作操控市场,棉纺工业作为我们的民族工业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当然也会波及到棉花种植业,如2011年以来华北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已出现逐渐萎缩,直接影响了植棉主体棉农的切身利益。

为保护近亿棉农的利益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利益,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必须合理利用WTO允许的正当保护条款和措施支持我国棉花产业发展。 1.继续实行配额管理的方法,但追加配额前要进行全面考证。

关税配额管理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控制棉花进口的方法,但要有效使用该方法,降低或避免棉花进口对我国棉花产业造成不利影响,必须充分做好追加配额前的论证工作,为此:一是研究配额外关税水平是否按WTO的要求予以征收的问题,全面评价放弃应征关税对涉棉产业链的利益影响;二是在确定追加棉花进口配额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1)全国棉花播(栽)面积和播种时间及产量。一般春播(栽)育苗移栽结束时间在5月底,短季棉播种或移栽时间在6月上旬。

取得及时准确的棉花种植方面数据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尤其是有关信息预测机构的配合和支持。

(2)棉纺产量。1~5月份棉纺产量和增量,以及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情况对棉纺产量的多少起着关键性作用。

(3)国内外棉价的走向和走势。力求在国际价位不高时进口,有利于节约外汇。

(4)发放时间和追加的数量。追加时间宜在5月底,7月应结束,宜分批追加,每批不宜过多,以50万吨为好,避免发生像2003~2011年度那样一次配额追加数量过多,进口时间过分集中的情况。

2.尽快采用反补贴措施。美国是我国棉花进口的主要来源国。

美国棉花产值每年不过30多亿美元,而政府对棉花生产和出口的各种补贴却接近甚至超过这一数字,如1999年8月至2003年7月,美国棉花生产者共得到124.7亿美元的补贴,而同期美国棉花的产值是139.4亿美元,补贴率(即补贴占整个产值的比例)为89.5%。也就是说,美国棉农每销售1美元的棉花,政府另外付给他们89.5美分。

2001~2002年度,美国政府支付给棉花生产者39.83亿美元的补贴,而同期棉花的产值只有30.80亿美元,补贴率为129.3%。依仗巨额补贴美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依靠低廉的价格到处攻城掠地,我国棉花产业深受其害。

@@@ 2006年8月1日,美国正式取消棉花出口补贴,但事实上美国政府承诺取消对棉花出口的补贴只占美国对棉花产业补贴的不到10%,对美国棉花生产及出口的影响也极其有限。因为占美国对棉花产业补贴的90%的生产补贴还依然存在。

这些补贴在世界贸易组织对补贴的分类中属于可申诉的补贴,主要有以下6类:

(1)8.98亿美元的市场营销贷款,用来保证生产者每磅棉花最少获得0.52美元的收入。

(2)8.695亿美元的反周期支付,这种支付在每磅棉花价格低于0.6573美元时使用。

(3)1.941亿美元的棉花保险补贴。

(4)4.214亿美元的直接支付,是基于调整过的历史面积和单产数据对棉农给予每磅6.667美分的直接支付。

(5)5000万美元的棉籽支付来降低轧花成本。

(6)通过出口信贷担保,推动价值3.49亿美元的棉花出口到有关发展中国家[引。 针对美国棉花确实存在着高补贴,并与对我国棉花产业造成的损害存在因果关系的事实,我国应尽快采取反补贴措施,加快立案调查工作。

反补贴的立案调查工作需要时间长、工作量大,如巴西和美国的棉花补贴案件仅诉讼之前的调查取证就花去了两年多时间。因此,等到国内棉花产业无立足之地时再去调查已晚矣。

巴西和美国的棉花补贴案件中巴西胜诉为我国提出反补贴的胜诉提供了一个好的样本,因为巴西告美国的棉花补贴发生在2003年之前,此时的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达成的农业协议中有一个“和平条款”,规定一国给予本国产业的补贴水平只要不高于该国1992年支付的实际金额,其他国家就不能提起申诉。这一条款于2003年底已到期,在此之前能胜诉,如今该条款失效,发达国家的“麻烦”更会越来越多。

部分专家和业内人士对反补贴持有怀疑的态度,担心反补贴会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尤其国内纺织企业持反对意见的多。事实上,一些主张放开棉花进口限制的纺织企业都不否认大量进口棉花带来的威胁。

如浙江巨鹰集团、罗蒙集团和山东华润等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对外棉大举进入均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如果国内棉花产业被挤垮,纺织原料很容易被人卡住脖子,不仅纺织产品出不去,美国棉花也不会再是质优价廉的代名词了。考虑到反补贴措施从准备到立案的时间比较长,有两年或更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国棉花产业若缺乏保护,影响将难以挽回。

因此,为了及时使我国棉花产业得到保护,免受国外棉花的冲击,我国可采用保障措施。 3.实施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是对其他成员的正当贸易行为而实施,是非歧视的,是对造成国内同行业损害的进口产品而实施的,所以不易引起报复行为。同时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也简单,花费的时间少,更适合我国国情。

实施保障措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要条件是进口数量大量增加。

2002~2005年原棉进口数量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20.8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57万吨,年均增378.6%。

第二个条件是严重损害。棉花的大量进口给我国棉农和棉花经营企业造成严重危害,在2005年12月份香港乐施会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棉花在中国市场大量倾销,压低了中国棉花的价格,迫使众多农民退出棉花生产领域。

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估算,在过去近6年中,进口棉花夺走了我国农民25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个种植棉花的农民失去了250元收入。并且2011年以来,我国主营棉花的企业普遍因进口棉的冲击而亏损。

第三个条件是进口与损害有因果关系。每次追加配额之后的两个月,国内棉花价格就会降低并且经营棉花的企业也随之产生亏损或破产。

(二)提高国内棉花质量 在外棉价格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国内纺织企业还“青睐”外棉,并存有大量的外棉,而国内棉花却大量积压,甚至有些纺织企业愿意停产等待外棉也不购买国内棉花。要想与外棉竞争,国内棉花生产者必须提高棉花的质量。

(三)棉花企业应增强内部竞争力 2005年度以来,进口棉给国内现货棉花市场造成空前的压力,国产棉的地位受到了极大挑战。但外棉低价倾销和配额发放只是造成国产棉困境的外因,作为国内棉花企业,更应该练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力。

一是提高市场分析能力。良好的市场分析能力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很多棉花企业根据历史经验认为棉价节后上涨是一个规律,一般都在前期囤积,后期待高抛售,但2006年行情特殊,春节后没有出现人们意料中的上涨,且持续阴跌,让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棉商大跌眼镜。国内很多棉企往往习惯靠感觉或抱着赌博心态从事棉花经营,这样只会加大自身风险。

而国外棉花公司一般都有市场分析部,专业的市场分析人员通过搜集整理信息作出自己判断,向决策者提供建议。二是走规模经营道路。

通常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产生效益。国产棉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大棉花企业经营能力在4~5万吨,很难满足纺织厂一次性大量采购。

而很多国际棉花公司经营规模较大,一些外商仅在国内保税区存有几十万吨棉花。如果自己资源不够,还可以从各方调集货物向纺织厂集中供应。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说说我自己
我的理想
我家有个“周杰伦”
班长是个两面派
胖乃胖之美
镜子里的他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
四年级六班的晴雨表
一个丑小鸭的故事
我的妈妈
我的自画像
Alice我想对你说
可爱的优优
华罗庚爷爷的精神伴我成长
能源行业CFO如何应对目前的经济形势
跨国娱乐企业文化传导渠道研究
浅谈建筑经济和住宅产业
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是追求社会福利还是经济业绩
全球能源经济和气候 保护报告2009
行业协会有效性的品牌经济学研究
四大超配行业涨势猛 东吴行业2012年最先“龙抬头”
广东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做好纺织工业建设 盘活民营企业经济
比较优势与第三产业价值的创造实现
经济规模\贸易成本与我国钢铁行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分析
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动态分析及预测
行业生产率、行业发展速度和行业收入增长
从娱乐广告看娱乐广告时代
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咏华山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
江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我叫神舟号课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司马光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借生日》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自己去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