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重叠式换乘站换乘方式及客流组织探讨

重叠式换乘站换乘方式及客流组织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9

重叠式换乘站换乘方式及客流组织探讨

摘要: 通过广州沙园站广佛线与 8 号线换乘的地铁车站工程设计实例, 研究 和 分析 了重叠式换乘站车站客流量、客流组织中的换乘方式选择。在选定平行换乘方式时, 对公共区扶梯的 5 种布置方式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提出了一种直达地下三层的扶梯设于沿 8 号线侧的两端部方案。这是一种较合理、 经济 、适用的布置方式。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重叠式; 平行换乘; 客流组织

重叠式换乘车站分上、下两层分别换乘的方式及上下重叠式同向或不同向换乘方式。其中上下两层分别换乘的方式较为普遍, 上下重叠同向或者不同向的换乘方式在客流组织上有其特殊性。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 交通 广州至佛山段的沙园站为例, 进行分析和研究。

1 沙园站周边环境特征

沙园站是珠江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线上的一个中间站, 也是广佛线与 8 号线的换乘站。其站位位于广州市 工业 大道北段, 呈西北、东南走向。现状道路狭窄, 道路交通繁忙, 地面交通压力较大。周边环境如图 1 所示。

2 运营功能定位及设计的边界条件

1) 广佛线的沙园站与规划的 8 号线呈换乘关系。广佛线和 8 号线在沙园站受区间线路和两端立交桥桥墩的制约, 车站只能左、右线上下重叠。8 号线、广佛线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2)规划的 8 号线车站有效站台长为 140 m。经分析客流比较大, 侧站台宽度暂取 3.5 m。

4)根据对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计算发现, 本站在地下二层为疏散瓶颈。按假定的极限疏散时间及假定的地下二层的疏散人数在 1.5 万人 /h, 反推 理论 疏散宽度约为 8.5 m。

3 换乘方式的选择

常规情况下采取平面换乘方式。由于站位位于两个立交桥之间, 车站所在规划路面比较窄, 因此只能以通道换乘方式和平行换乘方式进行比较。

1)通道换乘方式。此方案把广佛线与 8 号线彻底分开, 有利于两线通过水平通道换乘, 但两站埋深较大, 需分期建设。在已明确两线合建的原则下,通道换乘使用功能差, 客流行走距离长, 车站规模、投资规模较大。此方式不予研究。

2)平行换乘方式又分两种: 各线一层, 上下换乘; 上下重叠, 同向换乘。平行同向换乘方式即广佛线与 8 号线均为上、下重叠侧式站台 ( 见图

2) 同站台的换乘方式。这种方式的换乘距离短、换乘方便, 对两端区间的 影响 小, 能避免上述其它方案存在的 问题 。经初步分析比较, 作为本文重点研究和分析的换乘方式。

3)为了尽可能减小车站站厅层扶梯组数对公共区的 影响 , 给公共区一个宽敞、轻松的环境, 根据设计边界条件, 计算 并配置相应的扶梯数量。在车站的双排柱之间每点布置 3 部扶梯。

4)根据客流计算的两线侧站台宽度及扶梯设置位置, 本站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岛式站台宽度取 14 m。

4 公共区扶梯的布置方式

根据已选定的平行换乘方式, 针对不同的客流上、下点位置及客流分布点, 客流交叉情况及换乘流线, 可得到公共区扶梯布置方式的 5 个方案。5 个方案的示意图分别见图 3 中分图 a)  ̄ 分图 e)。

4.1 客流上、下点位置及客流分布点 分析

本站必须满足地下二层、地下三层的乘客在80 m、140 m 有效站台长度范围内上、下点客流分布点均匀的要求。因此综合分析这 5 个方案, 认为分图 e) 所示的方案可以使地下二层、地下三层上、下车客流分布点非常均匀, 继续上行和下行的客流无交叉, 且非常便捷, 地下二层、地下三层中部由于无扶梯, 空间通透、功能合理, 因此分图 e) 方案可为推荐方案。

4.2 客流交叉情况及换乘流线的分析

1)方案一为直达地下三层的扶梯设于沿 8 号线侧中部方案。该方案最大的优点是: 在 80 m 有效站台范围内的两个直达梯设置在中部, 能非常方便地满足大部分地下二层、地下三层 8 号线和广佛线客流疏散和候车的要求; 设置的扶梯能使地下

二、三层上、下车的客流分布点均匀, 乘客无论在何层候车或者出站, 都非常便捷, 且无交叉; 可使站厅公共区非常紧凑, 车站可缩短。但是, 该方案的地下二层中部空间被交叉扶梯分割得狭小和零散, 通透性差, 两侧候车客流对视效果差。

2)方案二为直达地下三层的扶梯设于沿 8 号线侧的两端部方案。站厅付费区内仅非常紧凑布置的两组楼、扶梯, 能保证乘客非常方便、快捷地进入相应的站台层候车和出站。该方案不论在地下二层还是在地下三层, 在中部 80 m 有效站台乘客最为集中的范围内, 乘客视觉效果好, 宽敞、空透感强; 设置的楼、扶梯能使地下

二、三层上、下车的客流分布点比较均匀, 乘客在地下二层 8 号线 140 m 站台侧的两端, 虽行走距离比方案一稍远, 但仍满足规范要求。从人的舒适度角度不失为较佳的方案。

5 结语

本文对已选定的重叠式换乘平行换乘方式中, 优选了公共区扶梯的布置方式。结合客流组织的优化,该布置方式中的方案二由于客流组织合理, 便捷、通畅、有序、换乘空间大且通视性好、换乘路径短、客流流动无交叉, 客流分布点比较均匀等优点, 该布置方式对于平行换乘, 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布置形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参观龙兴塔
小区里的狗屎
顶蛋大赛
一次小手术
可怜的小男孩
溜冰
突如其来的癌症
抓小偷
逛动物园
第一次升旗
幸福的家
七曲山大庙真让人难忘
钢琴给我带来的烦恼和欢乐
发生在学校里的一件事
法拉第笼
研究实验教学,实现实验技能教学的创新性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实施
传统文化对加强成教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浅谈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
关于工具理性与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思考
给高级班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谈选址路径问题及其优化算法综述
论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现实意义
谈《结构力学》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
关于高校女教师三部门时间配置的现实存在与应对措施
关于“教育”概念浅析
让情感在体验中升华
浅谈专科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培养教育问题
关于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扩写
《清平乐·村居》扩写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说课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改写《清平乐·村居》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