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5
将美育融入音乐教育的过程
将美育融入音乐教育的过程 将美育融入音乐教育的过程
用巧妙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师生节奏问答
这个练习要在节奏接龙的基础上,教师首先敲击基本拍四拍,然后每人创编一条四拍的节奏,依次接龙。在进行节奏问答时,可以先复习四拍的自由创编,然后教师拍问句节奏,其他人分别拍出答句。先用简单的节奏型进行练习,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由易到难。
2.利用皮球巧学节拍
在教学中可以用皮球拍出节拍的不同,如四二拍:第一拍拍,第二拍接;四三拍:第一拍拍,第二拍击,第三拍接;四四拍:第一拍拍,第二拍接,第三拍向上抛,第四拍接。随后,教师分别演奏三种拍号的乐曲,突出节拍特点,学生跟随音乐的拍子拍皮球,学生根据动作特点总结出强弱规律。之后,教师即兴演奏三种节拍的音乐,交替进行,每次变拍子前给出相应拍号的固定音型,学生听到这个固定音型迅速变换拍球动作,做到与音乐的拍子相吻合。
以多种形式体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就没有相应的审美层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了解音乐美、理解音乐美、体验音乐美、表现音乐美。
1.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对歌词的理解,歌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进而体验到歌曲之美。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包括歌唱能力、演奏能力以及综合表演能力等。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像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但仅仅唱会歌曲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使学生会唱歌、唱好歌,这样才能体验到歌曲的旋律美、意境美。合唱是训练学生音准的途径,很多教师认为一定要把单声部唱准再进行合唱,其实这样很难让学生真正唱准,合唱进入得越早效果越好。越早进行合唱训练,学生的能力提高得越快,学生能够参与唱出和声效果的美好享受是无可替代的。
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创造力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如用动作表现音乐;创编简单的节奏、旋律,用学过的节奏乐器为歌曲编配简单的伴奏,用色彩、线条表现乐曲的情绪、内容等。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只有最好的才是刚刚够好的”,即给孩子的音乐最好才刚刚合适,千万不要给学生粗制滥造的音乐。所以,教师要精心挑选,把学生爱听的、没听过的、听得懂的经典名曲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能力,要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音乐之美。将美育融入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淡化技能、鼓励参与、培养兴趣,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愉悦和美的享受。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在学生亲身参与的艺术审美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塑造完善人格,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 老师的眼睛
- 家乡的沙土
- 中队会
- 秋景
- 一个有趣的梦
- 难忘的演出
- 秋天的快乐
- 蚂蚁和小鸟(寓言)
- 苦恼的星期天
- 高兴的星期天
- 自信=快乐
- 小风车
- 蚂蚁与蘑菇(寓言)
- 林中之王老虎
- 当代优秀大学生入党自传
- 2007入党志愿书
- 大学生入党个人自传范文
- 入党个人自传格式
- 优秀大学生入党自传2000字范文
- 大学生入党个人自传
- 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 入党志愿书的填写
- 炼铁厂工人入党自传
- 教师入党志愿书
- 2021高一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
- 入党积极分子自传书
- 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七)
- 2011年学生入党自传范文
- 2007最新入党志愿书
- 关于降低我国地铁造价的探讨
-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风险远程监控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经济学思考
-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的研究
- 马克思哲学观的合理总结与当代确认
- 公理世界观及其自我瓦解
- 政治伦理启蒙,是中国启蒙的主潮
-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 中国式政治制度的一种新构想
- 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对沿线不同人群噪声影响调查
-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基坑围护设计优化
- 际协议自我实施的机理分析: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
- 关于北京轨道交通设置穿城对角线路的构想
-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
- 孙中山与毛泽东民主思想之比较研究
- 《翠鸟》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
-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灰雀》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二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荷花》教学设计之三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一
- 《荷花》教学设计之四
- 《火烧云》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