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欧盟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欧盟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6

欧盟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随着 经济 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与环保更加重视,对与健康、环保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和食品质量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而忽视生态环境的农业补贴政策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和食品质量的需求,因为忽视环境保护功能的常规 现代 农业补贴必然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持续恶化,危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福利减少。因此,要借鉴欧盟的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经验,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贴政策,提高环境保护功能。

关键词:农业补贴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比较

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客观上要求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调整,突出其环境保护功能,引导人们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地保护环境,在为社会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

一、欧盟农业生态补贴政策

WTO规则把农业补贴政策划分为三种类型:绿色补贴政策、蓝色补贴政策和黄色补贴政策。绿色补贴政策是指农业补贴对农产品贸易价格不产生扭曲作用,包括对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补贴。蓝色补贴政策是指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给予的不与其生产经营相挂钩的直接补贴,这种补贴对农产品贸易价格产生的扭曲作用不大。黄色补贴政策是指农业补贴对农产品贸易价格产生较大的扭曲作用,它包括价格支持和农产品出口补贴。由于绿色补贴政策对农产品贸易价格不产生扭曲作用可享受豁免权,蓝色补贴和黄色补贴政策对农产品贸易价格产生扭曲作用需逐步削减甚至取消。欧盟原农产品价格支持补贴政策属黄色补贴,需要削减和禁止,为了既适应WTO规则的要求又不削弱对农业的支持,欧盟对原农产品价格支持补贴政策进行制度创新,抛弃过去价格支持体系,而把环境保护作为农业补贴政策的核心内容,从而实现了从价格补贴转向环保补贴。2003年6月,欧盟确定农业补贴与环境保护完全相挂钩,形成了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农业补贴的环境保护功能改造最终完成。欧盟的农业生态补贴政策包括:

(一)制订农业生态环境标准指标体系

2003年,欧盟出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最低标准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指导欧盟成员国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补贴的纲领性文件。欧盟各成员国依据农业生态环境的最低标准指标体系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最低标准指标体系。

(二)构建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标准指标体系实施的激励机制

首先,设置奖励机制。补贴标准是以农民为农业生态建设的投入额度为参照系,农民为农业生态建设投入越多,其获得的补贴也就越多。其次,设立惩罚措施。农业生产经营者申请农业生态补贴项目时必须承诺预期成果和保证措施,若不能达到最低标准要求则不能获得全额的农业补贴甚至不能获得农业补贴。最后,设置评估监督机制。成员国每年对本国农业生态建设进行绩效评价并向欧盟监测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欧盟监测委员会综合各成员国的评估报告形成欧盟农业生态建设绩效评估报告,通过农业生态建设绩效评估报告对欧盟农业生态建设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欧盟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第一,培育了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农产品质量意识。由于农民获得农业生态补贴的量与其对环境保护投入呈正相关,在利益驱动下农民自觉地把环保理念牢记在心,并贯穿于农业生产中,力图做到环保生产和清洁经营,力争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第二,保护了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在环保生产和清洁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农民减少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量,转而更多地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械除草,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对环境污染和在农产品的残留;在畜牧养殖业上,养殖户只有对禽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达到规定标准后才能获得足额补贴,从而消除禽畜粪便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第三,增强了农业发展潜力。农民进行环保生产和清洁经营使过去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起来,增加生态系统对气候的调节能力,食物链得到延伸,食物网密集化,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优化。另外,以有机肥料替代无机化肥、用生物农药和机械除草替代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成分,土地肥力增加,农业生产能力提高。

二、我国农业生态补贴政策剖析

(一)我国农业生态补贴政策演变

1998年以前,农产品供给不足是当时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增加农产品供给是农业补贴的主要目标,农业补贴主要是刺激农产品生产,而农业补贴政策的环境保护功能却长期被忽视。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农业补贴政策的环境保护功能初步显现。一方面,受东南亚 金融 风暴的影响,1998年我国 经济 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增长放缓,农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出现农产品卖难现象,这使农业补贴政策增产功能的迫切程度有所下降,为农业补贴政策增加环境保护提供可能性;另一方面,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充分暴露出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程度,它显示出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增加环境保护功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随后,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对大江大河的治理投入力度,并启动了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草工程,农业补贴政策的生态功能开始显现。农业补贴政策环境保护功能逐步突出。首先,在植树造林项目补贴上,中央补贴资金主要放在东北、华北和西北植树造林、沿海防护林、长江中上游、平原绿化四大防护林体系建设;地方补贴资金主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引导本地农民植树造林。其次,在水土保持补贴方面,针对黄河中游地区的无定河、三川河、皇甫川、甘肃省定西县、永定河上游、柳河上游、葛洲坝库区、江西兴国等八大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情况,中央补贴加大对上述地区的补贴力度,力图扭转这些地区水土流失恶化局面。另外,对坡度较大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二)我国农业生态补贴政策存在的不足

第一,农资补贴与农业补贴政策环境保护功能相背离。一方面,国家对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重要农资实行价格(低价)管制,降低农民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重要农资的使用成本,增加农民购买欲望,然后再对生产农资的厂商进行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减少厂商生产成本,增加其收益,从而提高厂商供给意愿;另一方面,政府对种田农民给予农资补贴,提高农民购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重要农资的能力。这大大提高农民对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重要农资的可获得性,为农民在耕作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农业生产造成生态破坏埋下祸根。第二,开荒补贴对环境造成破坏。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轰轰烈烈地大搞群众性造田运动,为鼓励开荒种田,政府对农民开荒田免收三年农业税,这在征收农业税时代相当于给予农民开荒补贴,不适当的过度开荒,造成生态系统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给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严重损失。我国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 农村 地区,而且也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我国年均土壤侵蚀总量45.2亿吨,主要江河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每年3 400多吨/平方公里,部分区域侵蚀模数甚至超过每年3万吨/平方公里,侵蚀强度远高于土壤容许流失量。专家按2000年的数据分析认为,水土流失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2.25%。

三、优化我国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建议

(一)加快 中国 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法制化进程

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贴政策 法律 法规体系,加快中国农业生态补贴政策法制化进程,为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制订执行实施提供法律依据,为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法律保障机制,确保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持续性。

(二)制订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与我国国情相吻合的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最低标准指标体系,使农业生态补贴政策有据可依,并做到标准化和精确化,提高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可操作性和 科学 性。

(三)优化我国农业补贴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功能

首先,借助目前石油价格大幅度下降,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下降的大好时机,停止对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厂商补贴并提高税率,增加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生产成本,提高其价格,提高农民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成本。其次,取消对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农资补贴,增加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货币幻觉成本。最后,对少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而多用农家肥料、生物农药和机械(或人工)除草的环保生产进行奖励。

(四)优化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配套措施

首先,继续实施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人口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为农业生态补贴政策提供宽松的人口环境。其次,继续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又快又好 发展 ,为农业生态补贴政策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再次,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加强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污,节约用地,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农业生态补贴政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构建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标准指标体系实施的激励机制

首先,设置奖励机制。农业补贴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最低标准指标体系直接挂钩,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最低标准指标体系的要求才能获得全额的农业补贴,补贴标准是以农民为农业生态建设投入额度为参照系,农民为农业生态建设投入越多,其获得的补贴也就越多。其次,设立惩罚措施。农业生产经营者申请农业生态补贴项目时必须做出承诺预期成果和保证措施,若不能达到最低标准要求则不能获得全额的农业补贴甚至不能获得农业补贴,并且申请专者要向政府提交书面报告以说明其中原因,若果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则要受到严惩。最后,设置评估监督机制。各级地方政府每年对本地区农业生态建设进行绩效评价并向上级政府的监测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中央监测委员会综合各级地方的评估报告形成全国农业生态建设绩效评估报告,通过农业生态建设绩效评估报告对我国农业生态建设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狮子和狐狸
丛林危机
橡皮与尺子的对话
动物学校——五三班的故事(一)
哪吒与孙悟空比武
小溪和花朵
动物比本领
蚂蚁和蜜蜂
两条小鱼
《狐狸和乌鸦》的启示
一粒米的自述
森林中的“月亮”
勇敢拼搏才会赢
动物们的运动会
我的幸福生活
浅谈高校治理与大学生权利的和谐问题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调整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浅谈重点学科管理机制的创新
高校学生权利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依法治校
适应社会需求,改革高校教学模式
谈函电社会需求及实证调查对高校函电课程改革的启示
构建高校学生权利保障体系刍议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以学生权利为中心
关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班主任工作理念
关于高校处分与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
试论大学生权利文化的构建
关于提高教师师德,保障学生权利
关于实现高校法治化管理保障大学生权利实现
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的法哲学观照
试论构建高校学生权利保障制度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案例与反思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入情入境多元体验──《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