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6

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 发展 问题近年来也成为了理论界探讨的焦点。本文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可矿区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估,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其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一、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矿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目标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无论哪种评价的进行必然以存在一定的目标为前提。为此,在指标体系设计前,对矿区可持续开发的总体目标作出基本描述。

(1)资源:①资源开采适度②资源开采和利用效率高、效益好。

(2)环境:①环境污染程度低,污染治理措施得力;②生态系统破坏程度低,生态系统 自然 性、稳定性好。

(3) 经济 :①经济健康发展②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资金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高。

(4)社会:①公平分配,适度消费,生活水平高;②限制人口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水平上,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

(5)智力支持:加大智力投资,加快技术进步。

矿区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从矿产资源的基本属性出发,以量化的标准对矿区五大子系统展发水平及其协调性进行衡量,以此来判断矿区可持续开发所追求的诸多目标的实现程度,为矿区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2.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对矿区系统演化 规律 认识的基础上,遵从矿区资源的开发实际和总目标要求,结合矿区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指标体系。 准则层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及四者相互协调的水平,分别以P

1、P

2、P

3、P4及P5来表示。其定量范围也界定于0-1之间。当运用该值 计算 矿区持续发展程度D时,还要经过权的处理。

指标层包括的19项指标,分别用以表达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水平、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及四者相互协调水平。 社会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社会发展包括众多内容,具有概括性、代表性的指标由职工子弟入学率u

5、职工平均受 教育 程度u

6、人均住房面积u

7、职工子弟待业率u8等四项指标。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目前矿区实际情况,为调解煤炭资源的耗竭率及合理利用资源,将采区回采率u

1

3、原煤入洗率u

1

4、储采比u15列入指标体系。

经济 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的相互协调,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选定社会发展投入、环保投入、资源开发利用投入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来反映协调水平,分别称之为经济社会协调系数u

1

6、经济环境协调系数u17及经济资源协调系数u18。 可持续发展程度是由多指标确定的,各项指标的属性不同、重要程度不同,存在着不可公度性。应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二、AHP层次分析法

参考 文献 :

[1] 刘思峰: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与数学模型.中国管理 科学 ,1998. [3] 张以诚:矿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

[4] 董晓东:基于主因子分析的矿业城市循环经济指标统计分析与测评.科技咨询导报,200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