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西方体育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西方体育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07

中西方体育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 要] 人类 历史 上出现的各种 社会 现象和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和 发展 的过程。 体育 作为一项产业活动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确立而相继萌芽和演进的。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末基本完成,棉纺织机及后来蒸汽机广泛 应用 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考察中西体育 经济 的产生、发展的历程,不仅可以为体育学、经济学的 研究 拾遗补缺,还能为我国当下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 参考 。

[关键词] 中西体育 体育经济 历史考察

一,西方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与起源

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竞技体育,尤其是职业体育,大众体育,尤其是以健身和休闲为主要 内容 的娱乐体育迅速勃兴,体育的经济功能日益强大,体育的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那么,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是如何起源的,是 理论 上应回答的一个 问题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活动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确立而相继萌芽和演进的。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末基本完成,棉纺织机,以及后来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西方学者一般认为,体育作为一项产业起源于英国。美国学者莉萨·马斯特拉莱西思在她1998年出版的新著《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英国是 现代 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出生地”。应该说,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一方面,现在体育可以作为产业来经营的绝大部分运动项目,基本上都源于英国人创立并竭力推崇的“户外运动”。如足球、高尔夫球、保龄球、羽毛球以及部分水上和冰上运动项目。尤其是大英帝国以炮舰政策开道的殖民扩张,又把英国贵族们热衷的户外运动传给了殖民地的新贵,从而使户外运动逐渐传播到美国和欧亚等许多国家。这就客观上为体育在全球的职业化、商业化做了经营内容上的准备,现代体育的产业基础由此开始奠定。另一方面,体育作为产业除了需要可以开展经营的内容之外,还必需有开展经营所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就是俱乐部体制(Club System),而俱乐部体制最早也是产生于英国。1750年在英国的纽玛克特一批贵族资助成立了著名的“乔治俱乐部”( The Jockey Club)。该俱乐部是一个普通的赛马俱乐部,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该俱乐部开创了现代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并且“乔治俱乐部”的模式很快就被英国的板球、拳击等其他运动项目仿效,并进一步在欧美的许多国家流行。所以说,英国可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有理由成为体育产业的发源国。 当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美国已率先在自己的职业体育领域建立和完善了联盟体制。所谓联盟体制实际上是指职业队的业主们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把经营权委托给一些专家,让他们代表自己的利益来对联盟进行经营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它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按照现代 企业 制度规范建立的一种“经济上的合资企业, 法律 上的合作“,它的实质是通过垄断经营来获取最大利益。所以,美国商界一直把联盟称为“体育卡特尔”。在今日美国,除了 中国 人熟悉的NBA之外,棒球大联盟(MLB)、全美橄榄球联盟(NFL)、全美冰球联盟(NHL)和足球大联盟(MLS)都创造了令世人叹服的商业奇迹。而奇迹产生的深层原因和共性特征就是联盟体制这样一种独特的制度安排。应该指出的是,联盟体制在北美的成功运作,并不是职业体育商业化惟一的组织形式。在当今欧洲各国,“乔治俱乐部”模式经过不断地改革和调整,也已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俱乐部模式,并同样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所不同的是,欧洲职业俱乐部是竞争环境下的“自营模式”,北美联盟体制下的职业俱乐部是部分垄断经营的“自营+代理”模式。总之,体育之所以能从一种单纯的 教育 和文化现象演变为能够创造几千亿美元产值的巨大产业,英国人创造的俱乐部体制和美国人创造的联盟体制同样功不可没。当然,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竞技运动项目从业余走向职业的商业化路径有关外,大众体育的全球勃兴和健身娱乐产业的迅速崛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相对于竟技运动的职业化探索,大众体育的商业化在时间上要晚得多。尽管

1

8、19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上流社会己经有了一定规模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但那时的消费规模整体上还比较小,还形成不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实际上直到20世纪中叶,欧洲国家在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重建中重新崛起时,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才真正实现了平民化、普遍化、生活化,大众体育(Sport For All)才有了产业地位。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后起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已在产业规模和产值上超过了先发的竞赛表演业而成为全球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

二、中国体育经济产业发展与探索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体育事业一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和发展。客观的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这段时期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1.政府运用行政手段集中计划,动员和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较好的宏观效益,奠定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工作队伍,并改造和兴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

2.通过行政手段推广和普及学校 体育 教育 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 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有三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奥林匹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80年代中期体育社会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90年代初体育市场化改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这3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就像三次巨大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推动中国体育事业滚滚向前。这一时期,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70年代末到199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体育体制改革也提上了日程。体育系统对体育场馆进行了试点改革,提出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实际承包责任制。到80年代后期进而提出了体育场馆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1996年为突破发展阶段。1992年随着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的发表对社会主义市场 理论 和改革目标的确立,体育体制受到很大冲击。1993年6月,全国首次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就体育事业发展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取得共识。1993年召开的全国体为主任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提出体育事业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基本思路。1995原国家体委下发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特别是1995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这进一步促进了体育市场的兴起与发展。社会各界尤其是许多有远见的 企业 家看好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使体育产业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这一时期加大了体育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加强了体育立法工作。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动纲领,体育经济产业更是蓬勃向上的发展。

总之,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的起源,从地缘上看,是源发于英国,继发于欧洲大陆和北美,美国是当今执世界体育产业之牛耳的国度.从 内容 上看,是先竞技体育,后大众体育。从根源上看,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形成了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从制度保障上看,是俱乐部体制和联盟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事业从体育部门走向了市场,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这一时期迎来了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特别在社会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增长势头,其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重视。这一时期中国体育产业的最显著特点就试体育产业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1,北京申奥成功,极大地增强了国民的信心,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次空前的机遇。

参考 文献 :

[1]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2](美)加里·贝克尔著 王业宇等译:人类行为的经济 分析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3]杜利军:国外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切[J]体育大观,1995,

(3)

[4]蔡军等:东西部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比较 研究 闭[J].体育 科学 ,1997,

(3) [6]曾令华:《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母爱
新华书店真不该
要开家长会了
要开家长会了
家长会呀!
难忘的两分
家长会
可怕的家长会
难忘的国庆节
公交车上
推测树的年龄
童年趣事
我的童年
抓鸟记
第一次坐翻滚列车
析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切实提高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浅谈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系统论视角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思考
试析实验实训基地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试论文化教育是提高电力企业培训质量的催化剂
试论提高农电员工培训效果的实践性思考
浅析我国高职教育考试方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试析农村职教培训有效推进机制探讨
试论企业调研的供用电技术专业改革的探析
简析专升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思考
试论基层班组人员的安全培训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浅谈消费心理学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中的教学应用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课堂实录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杂谈
《看云识天气》探究式教学模式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