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2
中日仁礼观的问题策略
1、首页2、中日“礼”的区别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中日仁礼观的问题策略”,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中日“仁”的区别
中国儒学把“仁义礼智信”作为最高美德,其中“仁”是中心范畴,强调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和高层次的人格境界,它是人类最重要最根本的德。在孔子看来,如果每个人都能以真心对待家人和他人,就能达到仁,成为圣贤。
将政治与道德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发挥仁的作用,这是中国“仁”的思想的一大特点。孔子认为,为政者必须是君子,时刻做到为民着想,克制私欲,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奉行以德治国,并把修己治人看做是为政的根本原则。而日本则多认为政治与道德应当划清界限,日本古学派荻生徂徕的思想极具政治性,但他认为政治应从道德中独立出来,这与孔孟及朱子学根本不同。
在日本,儒学的传入要早于佛教等各种思想,其中“仁”的思想是最先传入日本,并被学者们广泛学习的。日本在部落斗争的时代,最大的缺点就是仁爱观念和天下观念的薄弱。到了德川时代,统一的政治使日本迎来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时期。日本阳明学派的中江藤树、朱子学派的藤原惺窝等思想家,都是倡导仁爱的。伊藤仁斎将《论语》视为“宇宙第一书”,通过精读论语,仁斎紧紧抓住了儒学的思想“仁者爱人”。同时,仁斎认为“诚”是仁爱的形成条件这与古代日本人的“清明心”相融合一致。但是随着儒学日本化的进程,仁爱思想出现了分支:
一支演化为“忠”的思想,成为武士道形成和发展的支柱思想。“忠”最早见于《论语·学而篇》,在中国儒学看来,“忠”是爱人的积极表现,是达到仁的方法;而日本则将忠推到了极致,并逐渐用忠代替了仁爱思想。山鹿素行从儒学中为武士道找到了理论依据,提倡遵“忠节、武勇、义理”等儒家伦理道德,把“忠于主君、不顾身家”规定为武士应尽的本分,向武士们灌输忠君思想。由于功利性因素,日本在继承儒学时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忽视心性之学,局限于政治文化层面。加之,天皇被认为是天照大神,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此种天命观不需要赋予道德的意蕴;而仁政思想对君主道德上的约束,正与这种天赋的绝对至上权威相悖,所以,仁于民的说法在后来越来越不受到重视。
另一支较接近于孔子主张的仁,但是后来被神圣化,即贵族化,也就是说日本并非不注重仁,但只有高贵的皇室、神甫才能成为仁,仁通常被用于天皇的名字及年号中。这一规矩出自第五十六代清和天皇(惟仁),此后如后冷泉天皇(亲仁)、一条天皇(怀仁)、昭和天皇(裕仁)等,1000多年来除个别例外,大多遵循其例,正是因为长期受到儒家影响。从汉学文献中可以看出,在最先接触到“仁”思想的日本哲人看来,仁有着浓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既可以辅助政治,又可以安抚民心,稳定社会。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具有了“仁”的品性,则统治者的高贵地位就无法体现,甚至会受到威胁。因此,逐渐形成了“只有天皇才是仁”的思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给妈妈过节日
- 安静的时间
- 爸爸,父亲节快乐
- 雁荡山
- 这儿很安静
- 安静的雨(心系玉树之佳作)
- 一直很安静
- 近日我读了《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一书,从雷锋叔叔的言行中,我深深地认识到:雷锋是道德的楷模。学习雷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 安靜的路
- 安静节
- 可爱的大灰狗
- 我们班很安静
- 看家
- 倾盆大雨
- 安静的夜
- 毛泽东思想论文参考
-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题目及要求
- 浅谈毛泽东思想之实事求
- 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
- 浅论青年毛泽东的超资本主义精神倾向
-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 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基础论文范文
- 探究毛泽东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 中国经济国际化现状评估与路径建议
-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和意义论文
- 毛泽东军事思想论文范文
- 毛泽东思想论文范文
-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论文
- 浅谈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诠释学维度
- 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范文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