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6
发展服务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分析
论文关键词:服务业;产业结构;就业;城市化
论文摘要:国际 经济 发展经验表明,服务业发展加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由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的转变时期。本文依据全球经济结构已经出现由 工业 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变的趋势,而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现状,对发展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其就业人数和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样化需要,同时也是关系到工业部门、 农业 部门乃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1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一国家经济 社会 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
2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逐步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促进第一、二产业的优化升级,这应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我国经济结构长期依赖传统工业的发展道路,但一些重要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铜等国内自给率日益下降,资源短缺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同工业相比,服务业具有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等一系列优势,并且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新技术的应用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服务业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和岗位,如信息技术含金量较高的现代 金融 、通讯等服务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将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且可以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和就业结构。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必须在继续积极发展具有竞争优势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使其与经济整体发展相协调。
3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促进 工业 化的细分及深化。
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会不断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有赖于工业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从而对工业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医疗领域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在检测和治疗上的新突破要求有更高的生物化学技术、信息技术等,从而推动工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且服务业中的许多行业具有 社会 基础性质,有利于 市场 的进一步深化。如商业和 交通 运输 业可以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结合,解决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矛盾,从而保证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交易 成本 ; 金融 业是 投资 的载体,而投资是工业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金融业也就在国民 经济 运行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行业作用,它的运营状况直接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因此以商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等为代表的现代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交织、持续运行在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由 农业 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大规模吸纳 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开始减弱,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我国未来几年,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业压力十分巨大。据中国社科院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显示,“十一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在500万到550万之间。如果农村每年的城市化水平提高1%,就要转移1000万劳动力,加上往年失业的 人口 ,“十一五”期间可能有四五千万劳动力需要就业。而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服务业门类众多,各种类型的行业并存,就业形式灵活多样,能够容纳不同层次的就业群体,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5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经济 相继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消费市场长期低迷等问题,城市经济的重要性和城市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受到 经济学 家的日益重视,这带动了对城市化功能和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郭克莎等对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的分析表明,工业在城市化中前期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工业发展所具有的聚集效应带动了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而“当工业化演进到较高阶段、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以后, 对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作用逐步由工业转变为整个非农产业…”,“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明显快于生产比重的上升, 而这主要不是工业而是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带动的”。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表明两者之间最直接的联系是服务业对城市就业具有较强的吸纳作用,服务业所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是保证城乡人口顺利转移和城市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总之,发展服务业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发展服务业将有利于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减少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降低对 环境 破坏的程度;加快发展服务业必将推动我国市场化、产业化、城市化进程,在促进就业、拉动消费、扩大对外贸易、提高人民精神 文化 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2]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财贸经济,2004(1).
[3]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财贸经济,2004(2).
[4]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经济研究,2004(1).
[5]郭克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2).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缅怀革命先烈争做世纪新人
- 照片上的故事
- 我是一个不怕困难的孩子
- 保护野生动物
- 告别反派角色
- 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
- 钉钮扣
- 从无知的我到聪明的我
- 野象奇遇记
- 共庆“六·一”
- 青苹果笑了
- 我爱故乡的香蕉
- 这件事使我感动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我看到妈妈健康的身体真高兴
- 论对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几点思索
- 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
-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模式探析
- 浅析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
- 民俗:儿童社会化的自然之师
- 论德国政治教育的目标、属性与绩效
- 试论增强学术期刊的责任意识
- 中国最早的法学研究生教育
- 论语文教学的“留白”技法
- 以有形把握无穷
- 实施新《纲要》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的新体育观
- 浅析学校知识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
- 论英国专业教育研究
- 论高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观照
- 论农村教育分化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疑、探、悟、品、说──《索溪峪的野》教学设想
- 《索溪峪的“野”》课堂实录
-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索溪峪的“野”》案例分析
- 解读《索溪峪的“野”》案例
- 《索溪峪的“野”》评课稿
- 《索溪峪的“野”》教学
-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 野味十足的自然美──解读《索溪峪的野》
- 追求“丰实”的教学──《索溪峪的“野”》教学有感
- 《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
- 《索溪峪的“野”》一课的教学
- 《索溪峪的“野”》教学随感
-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