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公民权利与公民道德

浅析公民权利与公民道德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17

浅析公民权利与公民道德

〔论文关键词)公民道德;奋民权利 奋民义务

〔论文摘要)公民道德可以说是一种以法律为资源的道德,公民道德基本要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敬业奉敲”是与法律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内容相一致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略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和算重,这是道德教育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之一。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倡和培养尊重他人、尊重权利、尊重公共生活规则的道德习惯,首先要让公民学会尊重自己,让整个社会尊重普通公民的权利。

我国公民是指拥有我国国籍,充分享有我国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所有成员。每一个公民都拥有两项最基本的人身权利:身份平等、人格自由。这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并承担公民义务的基本前提。公民道德可以说是一种以法律为资源的道德,公民道德基本要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敬业奉献”是与法律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内容相一致的。当然,公民道德与法律规范是有区别的。公民道德是指公民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是构成公民个人品行不可缺少的道德准则,也是走向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是整个道德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实现手段上,虽然公民义务与公民道德的实现都需要自律与他律的共同作用,但前者趋向他律,后者趋向自律,不容忽视的是公民道德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依赖于公民权利建设的成功。

我们一般不习惯于将权利和道德联系在一起,讲到道德就等于讲到了义务,虽然这种义务更多地以自觉的形式主动地履行的,但是权利与道德本来就是双向互动、辩证统一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没有权利的人(比如奴隶),他奉献别人他所有的一切,他的奉献可以称之为道德吗?当然不,因为他是被剥夺的,因此他的奉献是没有道德价值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圆滑、世故、明哲保身,随时准备委屈自己去讨人喜欢的人,因为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甚至于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我们太多的人习惯于为讨他人喜欢而将内心的愿望忽略不计,本该享有的权利随时准备放弃,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做出的道德行为有几分是真实的?如果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尽的义务,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道德吗?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必须具备主体性特征,也就是说只有当道德成为一个人的需要并自由选择付诸实践时这个人才称的上是有道德的人,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是真正的道德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略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和尊重,这是道德教育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之一。很多学者都指出,我国当前的道德失范现象,原因在于转型期的伦理精神蜕变。在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重大变革,面临着新旧两种价值标准的冲突及双重评价标准的冲突,从而导致道德教育的迟滞低效和道德控制机制不力,道德监督功能难以发挥。换言之,就是自律没有了依据,他律没有了标准。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在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再用旧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今天人们的行为,本身就不是很恰当的,因此对一些领域的道德判断没有必要非常悲观,比如讲求效益、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家庭关系中强调夫妻恩爱和感情生活质量,虽然还有许多人不以为然,但认为其不道德或至少不高尚也未免失之武断。自律缺少依据在造成今天的道德现状中不是主要原因,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公民道德规范一是从法律上确认了必须履行的标准,二是无论从传统道德文化还是西方主流价值观都是一致确认了其正当性。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诈豪夺、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行为,从道德认知的角度来看,几乎人人都可以作出否定的判断(特别是针对他人时),但恰恰是因为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不道德的现象充斥于社会,我们才认为“公民道德建设是沉甸甸的时代课题。公民道德的缺乏,直接原因在于转型时期的道德监督、道德控制不力—没有了像传统道德一样“纲”、“常”、“目”齐备、结构完善、层次鲜明的道德规范体系。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一旦控制的力量减弱,道德的水平就大幅下降,我们应该追究导致公民道德缺乏的第二个原因。我们一直缺乏一种支持公民道德的公民文化,也就是说,我们一直缺乏一种以平等、独立、自由为特征的道德主体意识,而这种道德主体意识是走向真正道德人的基础。

针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路,现在大多还集中于如何加强控制方面,有不少学者在研究制度伦理,希望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加强道德规范的控制能力。通过建立杜会赏罚机制来改善道德秩序,提高道德风尚水平,这在当前的道德建设中无疑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针对现实的一剂良药。同时我们决不可忽略的是:一切外在控制的手段都并不着眼于调动人的主体性,不着眼于调动人的是非感和人格力量,依靠它是无法培养出有自律精神的道德人格的,这一点与法律的控制别无二致。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秩序只是第一步,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在整个社会把共产主义的高尚道德风貌建设成功。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不是让人成为遵守道德的木偶,无条件的服从道德规范的奴隶,而是要让每一个都成为自由、独立、幸福,具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丰富的生命体。同样,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也不是愚民道德建设,而是为了人的完善而确立,使公民成为“具有丰富、全面而深刻感觉的人。”所以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关注和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实现完整意义上人的精神解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选班长
回忆童年
庆祝六一
大胡子爸爸
又能喷火又能喷水的龙
助人为乐
微笑的价值
我的小书包
夏天
生日快乐
金秋赏菊
《第三个小板凳》读后感
自我介绍
未来的我
担保的法律环境解读(1)论文
数字环境下著作权授权方式新探索(1)论文
浅谈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1)论文
占有制度与中国民法(1)论文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1)论文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1)论文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1)论文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1)论文
环境观念的变迁和物权制度的重构(1)论文
中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之比较分析(1)论文
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1)论文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1)论文
“悼念权”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1)论文
科学消费的法治环境(1)论文
中国统一企业所得税法与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1)论文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七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一
《小壁虎借尾巴》教材理解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三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六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要下雨了》识字教学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