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2
第十章 眺望新的审美星空——网络文学的省思与前瞻
我想,对一个作家来说,完全可以用一种平静的心态来面对网络的出现,即便它如同海潮般汹涌而来,我们依然可以一如既往地思索和写作。生活在照常进行,网络决不可能淹没了一切。只要人性没有变,只要人类对美、对爱、对理想和幸福的追求没有改变,那么,文学的本质就不会改变。不管科技如何革命,不管书写的工具和传媒如何花样翻新,文学仍将沿着自身的规律走向未来。
——赵丽宏《网络会给文学带来什么》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出现不到10年,便已形成了波涛汹涌之势。与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文化景观一样,网络文学也成了一种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文学景观。这种文学景观在萌芽状态时并没有引起文坛的重视,常常被视为泡沫化的或灌水的游戏之作。主流文学对之大有不屑一顾的意味,也没有什么评论家出来对这种文学景观进行认真的思考,更不用说从文化哲学的层次上进行系统的学理性研究。
但人们的观念总是被事实所改变的。当网络文学在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有模样的作家,一批有模样的作品,而且一年比一年更有模样的时候,这种景观就越来越逼近了人们的理论视野。人们再也无法对一种读者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的文学景观视而不见,而那种视而不见的心态除了说明观念跟不上文学发展的客观形势,再也不具有表达贵族式的优越感的意义。对最严厉的批评家来说,他可以瞧不起网络文学的具体作品,以至那些最优秀的作品,但却不可以不对这样一种日益强大的文学现象予以高度关注。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民的队伍正是迅速成长,网络文学的阅读群也随之迅速壮大。这样一种前景已经越来越清晰,以至网络文学已经出现了由文坛的边缘向中心逐渐突进的倾向。对于这样一个既是文化动向又是文学动向的事实,从理论上作出回顾和前瞻的必要性日益强烈。如果我们由于理论的思辨性和典雅性而对这一平民化的文学现象视而不见,那么这将是理论的迟钝而不是它的骄傲。
对网络文学而言,一种文化性审视比一种审美性审视更加重要,因为,网络文学首先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然后才是一种新的文学现象。这是一片新的审美星空,眺望这片星空我们看到了它的浩渺,绚烂,芜杂,也许,还有深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伤心的事
- 斗争
- 放烟花
- 玻璃
-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 我进步,我快乐!
- 美丽的日出
- 20年后的家乡
- 第一次跳山羊
- 一个错别字引起的笑话
- 试胆量
- 争做文明公民的倡议书
- 信心的力量
- 国庆见闻
- 读《我的长生果》有感
- 浅析中国古代服饰纹样中礼制精神的体现
- 俄罗斯艺术之根——俄罗斯宗教思想
- 回顾与展望——浅谈湖北现当代美术扫描
- 小议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 分析绘画材质之变与元代山水画观念和技术之变
- 探析现代广告传播的版式构成
- 探析我国民营电视发展的市场前景
- 论科技信息传播的戏剧化倾向
- 论信息时代的艺术与科学
- 浅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装饰特点
- 论商品油画
- 论动画中视觉语言符号
- 艺术观念的规约与对象世界的拓展——玄言诗浅谈
- 试析高更与凡高艺术观念异同
- 浅谈何为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何为?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4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1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3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1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2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4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5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3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3